《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四).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做好应急管理 一、什么是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二、怎样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一)
2、进一步梳理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 对现有预案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所有街道、乡镇、村、社区、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都应制定急预案编制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衔接、备案、修订等管理工作。基层应急预案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村、社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制订编制指南,明确预案编制的组织要求、内容要求和审批程序。 1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要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 (二)建立健全基
3、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领导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是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明确相关责任。 (三)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
4、。居(村)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基层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卫生农业、林业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平时加强防范,险时要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加快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2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有关要求,加强基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乡村自身防灾抗灾能力。加
5、强公用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农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城市社区对城中村、人口密集场所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政府、电信、天然气、自来水、电力等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加强公共设施抗灾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装备及设施建设,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出台后的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制定配套办法,并加强对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宣传培训工作,逐步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
6、应急管理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应急资源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研究制定保险、抚恤等政策措施,解决基层群众和综合应急队伍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不断探索利用保险等各种市场手段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研究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研发适合基层、家庭使用的应急产品,提高应急产品科技含量。研究制定推进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 3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社会各界从事应急志愿服务。研究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形成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社会风尚。 (六)健全监测预警网络,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强化气象预测预报,加强对小尺度、短历时极端天气事件的监测预报。建立健全基层社区
7、乡村预警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气象观测与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和偏远地区监测站点稀疏、预警发布渠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建立基层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区域、行业、部位及群体要设立安全员,并明确其信息报告任务,同时鼓励群众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努力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推进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代码标识、统一接口参数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终端,建立县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图像的快速采集和处理。 (七)加强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8、,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基层群众要积极自救、互救,服从统一指挥。当上级政府、4部门和单位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 (八)协助做好恢复重建。 基层组织和有关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抚恤补偿、医疗康复、心理引导、环境整治、保险理赔、事件调查评估和制订实施重建规划等各项工作。同时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9、组织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要特别注意帮助解决五保户、特困户和城市低保对象等群众的困难,确保灾后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 (九)平战结合,提升抗灾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适度提高水库、堤坝、公路、管道、通讯设施等的抗灾等级,使城乡均具备更强的抗灾能力;二是要建立抵御灾害第一波破坏力的基本物资储备,逐渐形成有梯次的物资储备、配送和生产能力;三是按平战结合、生产与抗灾结合的原则,按照防御雪、冰、雹、沙、水、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的需要,建立社会抗灾资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一旦遇到灾害,政府可临时调集征用。采用政府资助的方式,支持有关企业购买平时生产中使用频率低,但在抗灾中有积极
10、作用的大型机具,研发一些可以加挂在现有通用大型机具上的抗灾专用工具,并作适当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 5强化危机应对技能培训和应急知识宣传,持续开展危机意识和防范应对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社区、学校、乡村等基层应急反应能力,社区和乡村要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开展员工应急培训,使生产岗位上的员工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高危行业企业要重点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宣传和培训。有关部门要进一步
11、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十一)做好隐患排查整改。 基层组织和单位是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并做到边查边改。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应当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建立有关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并根据有关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 (十二)建立完善应急管理的评估制度。 6建立专家库,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估制度,提高抗御公共危机能力和效率,增强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要做到每一次公共危机处理后,均能通过评估,客观反映应急管理的成败得失,进而提出并落实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7 第 7 页 共 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