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地理图表的判读.doc
《(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地理图表的判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地理图表的判读.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案3地理图表的判读考查点一地理统计图表(2014安徽文综)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1题。1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答案C解析海面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其分布规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由此可知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海面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因副热带海区气温高、降水较少,海水的蒸发耗热量最多,故曲线大致呈马鞍形,由此可以确定Q2为蒸发
2、耗热量曲线;世界大洋海面多年平均热量的收支是平衡的,但不同海区存在差别,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剩下的Q4则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故C项正确。(2013浙江文综)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23题。2下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A B C D3“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答案2.D3.B解析第2题,劳动力成本比重较高的工业易出
3、现“用工荒”,判读三角坐标图可知,工业的劳动力成本最高,出现“用工荒”的可能性最大。第3题,“用工荒”的出现,说明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失去了廉价劳动力优势,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比重,优先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B项正确;“用工荒”反映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该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对劳动力吸引力较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用工减少,A项错误;“用工荒”的原因之一是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就业的中西部青壮年劳动力减少,所以短时间内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数量减少,“用工荒”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C项后半句错误;“用工荒”
4、促进东部地区投入更多资金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生产总值随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持续提高,D项错误,B项正确。(2014浙江文综)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45题。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4.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
5、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5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答案4.C5.D解析第4题,据表中数据,浙江的人均GDP最高,但其水资源压力不是最大,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但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小的是黑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小的是青海,B、D项错误;根据表中前两列数据可以判断C项说法正确。第5题,青海地处我国西部,不具有科技优势,A项错误;河南人口对水资
6、源压力指数最高,B项错误;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C项错误;黑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低,适合发展商品农业,D项正确。6(2012浙江文综)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23.524.523.522.019.016.516.517.019.020.021.522.5降雨量/mm11812811391593626396385121124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从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从表中可知,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以上,是热带气候类型。且年降水量在1 000
7、mm左右,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干湿季明显交替,应是热带草原气候。7(2013广东文综)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下图)材料二2011年西宁工业产值结构图(下图)(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2)西宁市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
8、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答案(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2)地形河流(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问题: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解析第(1)题,西宁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同时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夜晚气温较低。第(2)题,西宁地处湟水谷地,城市形态受到地形和河流的影响呈条带状。第(3)题,由材料一可知:西宁市耕地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当
9、地生态退耕,以及其他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第(4)题,由材料二可以看出,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较小。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很容易造成当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1坐标图的判读(1)平面直角坐标图平面直角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读图时要积极思考,既要有定量的认识,又要做定性分析。解读此类统计图需注意以下几点: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点”“柱”或
10、“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点状图和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对或绝对数量。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当出现左右纵坐标甚至多个纵、横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特别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简单以“柱”或“线”的高矮来比较大小。判读坐标的变化趋势时不能有思维定势。如横坐标不一定总是向右增大。(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
11、构。在判读时要掌握两种方法:箭头指向法:第一步:先在坐标轴的外侧按照三角坐标值由小到大画三个箭头。第二步:从图中某点分别做平行于三个箭头的三个箭头,其与所对应坐标轴交点对应的值即为所读取的数值,如下图所示甲点:(a:20%,b:40%,c:40%)。最小值法:从图中某点(如图中F)分别做三个轴的平行线,与每个坐标轴均有两个交点,取这两个交点中数值最小的点,即为该点的数值。如图中F点与第一产业有两个交点R、P,与第二产业有两个交点N、K,与第三产业有两个交点O、M,图中F点的数值即R、N、O对应的数值。(3)三维坐标图三维坐标图可以用来表示某点的空间位置,如某点的经纬度及海拔,也可用来表示影响某
12、一地理事物三个要素的关系(如图甲),图乙反映的是月份与降水、气温的关系,据此可判断气候类型。此类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基本相同,但在读数时,要注意取坐标轴的平行线,而不是垂线。2扇形图与饼状图的判读扇形图通常把圆面划分为若干个扇形面,每个扇形承载一项数值,其大小用来表示相应数据项占该数据系列总和的比例,可以用来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饼状图是在扇形图的基础上派生出的一种统计图。饼状图在反映某些地理事物比例关系的同时,也可反映总体的绝对值。扇形图和饼状图的判读步骤:审清题意,阅读图名;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上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
13、,在脑海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了解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的数值特征,对数值进行排序。3统计表格的判读技巧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仔细阅读表格,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第三,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解答表格题通常重视认识表格统计中
14、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做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第四,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1(2014泰安质检)下图表示2010年某种地理事物占全球的比重,该地理事物是()A耕地 B人口C森林 D水能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中国该地理事物占全球的21%,比重最大。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四个选项可知,该地理事物表示人口。(2014
15、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劳动参与率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读“2010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表,完成23题。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100%劳动参与率(%)女性劳动参与率(%)中国80.475.2印度57.730.3越南81.278.1日本74.163.22.表格数据反映()A印度女性因性别比低参与劳动的人数少 B劳动参与率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C日本男性劳动参与率比女性约高10.9% D中国的劳动者总量比其他三国劳动者总和更多3越南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A第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B旅游业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多C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D人口老龄化严重
16、,劳动力不足答案2.D3.C解析第2题,劳动参与率受到劳动力工资水平、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印度女性参与劳动人数少,与性别比关系不大,A项错误。劳动参与率高往往说明社会就业压力大,且图表中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但其劳动参与率低于中国,所以B项错误。表中没有男性劳动参与率的数据,无法比较男、女性劳动参与率,所以C项错误。中国人口总数最多,且劳动参与率较高,虽然印度的人口总数也较大,但其劳动参与率大大低于中国,大致推算得出D项正确。第3题,A、B、D项描述与越南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因此不会是越南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部分老年
17、人需要靠超龄参加劳动来维持生活,以及大部分人都需要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从而导致劳动参与率偏高,C项正确。(2014南通模拟)图甲为“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为“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图”。读图完成45题。4从1990年到2050年,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最接近于图乙中的()A B C D5与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相比,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2050年我国人口的变化是()A014岁人口比重下降B6079岁人口比重上升C1559岁人口总数增加D80岁以上人口总数下降答案4.B5.C解析第4题,读图甲,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老龄化转变,014岁人口比重逐渐减少,老龄人口比重增加,所以人口结
18、构变化最接近图乙中的,B对。第5题,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2050年我国人口因出生率上升,014岁人口比重上升,A错。6079岁人口比重下降,B错。现在出生率上升,到2050年已经是劳动力人口,1559岁人口总数增加,C对。人口寿命延长,80岁以上人口总数不会下降,D错。规律技巧在阅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时,要把握的四个关键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
19、左由大到小。考查点二地理示意图(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12题。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答案1.A2.D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和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在之下,故形成的年代较早,故A正确。根据图例可知为页岩,其硬度比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故B错误。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1-3 地理图表的判读 通用 2015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考前 三个月 第一 部分 专题 图表 判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