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与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与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与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2 弹力【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学法指导】实验法、分析归纳法【学习重、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学用具】弹簧、铅丝、纸条、刻度尺、木板等;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课
2、堂目标】1.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一、自主检测:1物体受力后会发生 ,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状的特性叫 。2.物体变形后,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 的特性叫 。3.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测力计由 、 、 、 和 组成.4.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测量)原理:在 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 .5.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观察 ;观察 ;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若没有,需 .二、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情境导入】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3、引入“弹性”概念知识点一: 弹力阅读课本第6页弹力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受力后会发生 形变 ,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状的特性叫 弹性 。2.物体变形后,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 原状 的特性叫 塑性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将手边的塑料尺、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气球、铝丝等分别用力使它们发生形变,去掉力后,观察哪些物体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1.结论:塑料尺、橡皮筋、弹簧、气球等这些物体不受力时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铝丝等这些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2.我们在压塑料尺、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手会感觉到有一种来自塑料尺(或“橡
4、皮筋”或“弹簧”)的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3.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形变又离不开外力.请你利用弹簧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形变的程度与所受到的外力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拼命用力去拉弹簧?为什么?不能.可能会超过弹簧的形变范围.结论:在弹性限度内,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学生归纳,教师点拨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属于接触力,两个物体必须接触(相互挤压),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2.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跟踪训练1.拉弓射箭,弓由于受力而发生弹性形变,松手后弓产生的弹力将箭射出。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相互接触的物体
5、间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发生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3.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上,用手向下压小球,松手后,小球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请画出此时小球受到的弹力示意图。 解:知识点二: 弹簧测力计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然后观看课件,完成下列问题: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指针、刻度板、拉环和挂钩组成.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测量)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观察量程;观察分度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下册 7.2 弹力 学导学案无 答案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