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校”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
《广东省“四校”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四校”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校”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科试题24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 B早期国家诞生 C王的出现 D世袭制的确立25汉书记载:“春正月丁亥,诏日,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材料最能反映出A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 B皇帝亲自参加农田劳动C汉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D汉代农业得到大发展26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说成因之一是
2、人们将铜币熔化变成铜金属。对于这个现象,如何理解较为恰当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C当时发生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的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它物,如同现代人不可能将纸钞变成纸浆,是历史学家误信史料27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28辛亥革命前,孙
3、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 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292014年1月5日,河北省隆化县发现了一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印制的中国地图,地图正面详细标记了中国各地的交通运输、矿产、农副产品等信息,背面则印制了中国多处名胜古迹的照片。就民主革命而言,该地图的主要研究价值在于A发现当地历史变迁规律 B为文物古迹复原提供重要依据C了解当时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D揭露日本对华经济文化的掠夺30甲午战争
4、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31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32雅典
5、将军既是大多数公民满意和信任的领导人,但他必须忠实履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并且是常胜将军,否则就会背上叛国罪名而被控告。材料具体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之一是A直接泛滥的民主 B集体的非理性 C少数公民的民主 D多数人的暴政3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C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D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34从1973年开始到1982年,苏联农业投资在
6、整个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苏联对农业投资的数额,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关键C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农业D苏联的农业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35“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40(25分)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
7、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某学习小组以“社会转型期”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课题。课题一 历史观问题的反思1、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的影响了后世的儒家。2、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
8、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1)请指出以上两段材料中的观点有何不同?结合材料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课题二 对社会思想、政治制度的反思1、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2、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
9、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2)结合材料1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内容及主要目的有何不同。(7分) 依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比较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君主统治与秦统一后的不同。(4分)课题三 对经济、科技的反思1、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
10、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2、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8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片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对下图内容进行解读并评析。 (要求解读准确,评析合理充分。)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元明清中央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土司制度,由中央政府指定当地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充任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级官吏,以统治少数民族,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统治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土司的世袭性造成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2016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联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