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十一五”以来,宜宾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和“两化”互动发展战略,坚持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宜业宜居、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着力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五粮液、盐坪、南溪、江安、长宁等13个产业园区,全市产业园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实现经济转型、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2008年以来产业园区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对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宜宾产业园区基本情况及发展特点 (一)宜宾产业园区基本情况2008年以前,全市仅有五粮液集团和丝丽雅集团建成五粮液、丝丽雅企业园,以及市县共建南溪区罗龙产业园区和xx县阳春产业园区
2、。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意见,全市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发展,临港经济开发区、五粮液、xx区、南溪区、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等13个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全市产业园区8个位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经济走廊,4个位于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等资源富集区。2009年五粮液、南溪罗龙、江安阳春3个产业园区进入全省“1525”工程。2010年宜宾成立了XX省首个以“临港”命名的临港经济开发区。截止2011年底,全市13个产业园区拥有省级产业园区4个,市级产业园区7个,县级产业园区2个;园区规划面积248.7km2
3、,已开发面积53.4km2,工业用地43.2km2,建成投产面积32.5km2;园区管委会编制人员337人,在岗人员598人;入驻规上工业企业170户,其中2008年以来新入驻企业72户;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983亿元,利税总额183.9亿元,资产总额1104.1亿元;规上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产业园区1个,100亿元以上产业园区2个,50-100亿元产业园区3个,50亿元以下产业园区7个。 (二)宜宾产业园区发展特点1.产业园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两化互动发展的意见,成立了产业园区发展领导小组;各
4、区县均构建了园区管委会,临港经济区由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兼任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部分区县产业园区由县级领导兼任管委会领导。全市13个产业园区编制完善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了园区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市县两级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人、才、物给以充分保障,政策和要素重点向园区倾斜。截止2011年,全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20.8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搭建,着力推进临港经济区、五粮液、罗龙、阳春等沿江经济带产业园区发展布局,先后引进三峡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川南煤业、拉法基、攀钢集团、中远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承接市内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宜宾纸业
5、、天竹竹资源等产业转移。未来几年,宜宾在建的向家坝电站、欧冠陶瓷、华福双三、船景煤矿等一大批企业建成投产,入园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宜宾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产业园区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是产业园区助推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工业对宜宾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3%。2011年,宜宾成为继xx市后,XX省第二批、川南第一个跨入“千亿元俱乐部”市州之一,经济总量居全省第4位,全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5%,13个产业园区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成为宜宾工业发展强劲引擎。二是县域经济发展迅猛。近年来,各区县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南溪区、x
6、x县、xx县、xx县新入驻规上工业企业分别达到27户、20户、15户、10户,产业园区强势发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全省名列前茅,xx区连续四年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位前10强,四年间5个区县10次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三是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2011年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170户,累计投资额831.9亿元,总产值983亿元,利税总额183.9亿元,从业人员12.3万人,分别比2008年增加2.8倍、3.2倍、2.6倍、2.7倍、2.1倍。 3.产业园区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临港经济开发区发挥宜宾沿江综合资源优势,着力于建设大港口、实现大通关、培育大产业、发展大物流,培育临港型特
7、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大发展。五粮液、李庄、阳春等产业园区分别规划白酒发展区,拥有五粮液集团、高洲酒业、叙府酒业、华夏酒业、红楼梦等一批优秀白酒企业,培育吉鑫酒业、巴蜀液、宜泉曲酒、新宇酒业等14户新入规上,其中1户产值上10亿元、5户产值上5亿元、3户产值上亿元。特别是五粮液集团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酿酒企业“中国酒业大王”,2011年五粮液品牌价值达586.3亿元,连续17年蝉联中国白酒行业榜首;五粮液千亿工程技改扩能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20亿元以上,占地近3000亩,新增10万吨商品酒生产能力。向家坝、孝儿、福溪、巡司产业园区以综合能源发展为
8、重点,建成华电xx县电厂、国电福溪电厂、鲁班山南北矿,加快推进向家坝电站、船景煤矿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临港开发区、盐坪、罗龙、阳春等沿江产业园,重点发展化工轻纺,建成丝丽雅集团、海丰和锐、天蓝化工等优势骨干企业。五粮液、象鼻、向家坝依托普什集团、岷江机械,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产业。孝儿、巡司产业园区充分利用能源、石灰石资源丰富以建材发展为重点,建成双马、华福双三、芙蓉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 4.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要抓手。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龙头企业,统筹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的产业园区。加快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和“加大压小”步
9、伐,提高入园企业科技含量、生产工艺和产业规模,推进园区由产业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转变,努力使产业园区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区。近年来,积极推进丝丽雅集团、宜宾纸业、天竹竹资源、五粮液药业、富源发电等企业“退城入园”,成功关停豆坝电厂、兴文火电厂、天泉水泥、九龙水泥等落后工艺设备,建成了孝儿电厂、福溪电厂、芙蓉水泥、双马水泥、瑞兴水泥等生产工艺领先的骨干企业,实现了海丰和锐、升华碱业、捷恒化工、腾飞化工等企业关联发展拉长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5.产业园区发展推动了城镇化发展。“两化”互动发展,城镇是载体,工业是支撑,园区是关键,没有工业支撑的城镇,建得再漂亮也是“空壳”;没有产业园区
10、的工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宜宾创造了临港经济开发区“港城园”一体发展新模式,规划面积193km2,核心区面积99.2km2,2011年核心区总人口7.68万人,建XX县区面积11km2,城镇化率65.4%;实现了南溪撤县设区,结束了全市长期仅有1个XX县区的历史;探索出丝丽雅“退城建园”园城联动发展新路子,涌现了南溪区罗龙、xx县阳春、xx县城北XX县区、xx县宋家等一批建园兴城、以城促园新典型。201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9.4%,比2008年34%提高5.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到达175.5万人,比2008年151.6万人增加23.9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16km2,比2008年90km2
11、增加26km2。 6.产业园区的发展环境逐渐优化。2011年,全市产业园区累计投资831.9亿元,是2008年3.2倍;其中工业投资695.2亿元,占全市产业园区投资的83.6%,是2008年的3.1倍;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48.7km2,已开发面积53.4km2,工业用地43.2km2,建成投产面积32.5km2,分别比2008年增加65.8km2、17km2、18.2km2、13.7km2。着力优化资金、土地、交通、水、电、气、标准厂房等关键要素的配置,完善园区对外通道,推进宜泸和宜叙高速公路建设、宜南和宜长快速通道、以及宜宾港志诚和罗龙作业区建设,加快建设园区内部道路管网体系,部分园区建立
12、了园区科技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孵化园。各区县均出台了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便捷、透明、高效、规范的要求,简化行政审批方式,为入驻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二、宜宾产业园区发展存在问题近年来,宜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富集配套、产业支撑有力、发展势头强劲等特点,市县两级全力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人、才、物充分保障,政策和要素向园区倾斜,着力推进临港经济区、五粮液、南溪区、xx县、xx县等沿江经济带和资源富集带产业园区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成,先后引进三峡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长虹集团、川南煤业、拉法基、攀钢集团、中远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承接市内五
13、粮液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宜宾纸业、天竹竹资源等产业转移。“十二五”以来,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战略,批准成渝经济规划区,省委省政府推进川南城市群建设,国家将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更多的资金以及更好的项目支持西部发展,四川将把川南城市群建设成为继成德绵后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川南城市群中心和经济基础最好地区,宜宾迎来建设“四个宜宾”千载难逢历史机遇。未来几年,宜宾正在加快建设的向家坝电站、欧冠陶瓷、华福双三、船景煤矿等一大批企业建成投产,入园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和更高水平的美好新宜宾提供强有力支撑。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产业园区发展还
14、处于起步阶段,园区建设仅仅取得了局部的突破,产业园区成链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层次还很低,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业园区发展整体滞后。一是产业园区建设起步晚。2008年以前,全市仅有五粮液集团和丝丽雅集团建成五粮液、盐坪企业园,南溪区罗龙和xx县阳春产业园区开始筹建,其余区县产业园区还处于谋划阶段,机构设置、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都没有实质性进展。二是园区规划特色不突出。随着全市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相应提高,然而现实中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指标等控制体系往往以一种固定模式进行编制,园区规划特色不突出,且缺乏长远性,在规划管理方面缺乏与产业园区特性
15、相适应的政策。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园区开发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融资模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和上级补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园区重点项目因缺乏资金影响建设进度,园区水、电、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二)产业园区定位不明晰。一是园区优势未得到充分体现。13个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围绕“四基地”建设编制规划,在饮料食品、化工轻纺、综合能源、机械制造、建材和造纸等行业上都有体现,产业园区定位不明晰,没有针对园区独特优势进行深度挖掘和精心包装,对入园企业没有设置前置条件进行过滤筛选,从而导致园区建成“小而全”综合型园区。二是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引进企业产业集中度
16、和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部分园区有的行业仅1个企业;有的关联度高或者相同产业上下游企业却由于土地、原材料、优惠政策等方面原因拉大空间上距离,降低了产业集聚度、关联度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园区发展后劲不足。园区建设普遍存在入园小项目多,大项目少;普通企业多,高新企业少;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多,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企业少,园区在新建企业中缺乏能够形成吸附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的大型企业,以及对产业链具有关键作用和影响力的企业,导致园区活力不够,发展后劲不足。 (三)产业园区统筹协调不够。一是园区建设未能构建统筹协调机制。园区建设区域合作机制组织作用未能得到发挥,行业合作网络体系建设不
17、完备,园区规划建设未能严格按照全市园区总体布局进行对接,园区之间各自为阵,导致园区公共设施重复建设或者严重滞后。二是园区之间存在无序竞争。园区之间相互之间产业同构性问题普遍存在、互补性较差,招商引资没有主攻方向,部分低质量、小规模、耗资源、高污染的投资项目受到青睐,投资门槛一降再降、优惠政策层层加码,使良好的竞相发展景愿演绎为无序的恶性竞争。三是园区企业之间比较分散。除主XX县区附近规划的临港经济开发区、五粮液、盐坪、象鼻园区较为集中,其余园区均为1区多园比较分散,xx县1区4园,大多数县1区3园,园与园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距离较远,且未建成便捷的快速通道。 (四)产业园区要素保障亟待解决。一
18、是项目用地难。由于受国家土地政策、用地规模和占补平衡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园区内基础设施、入园项目建设等需要大量土地,加之土地报批程序多、时间长、占补平衡指标不够,园区用地保障非常困难,大部分园区都有项目正等用地指标落地。二是企业融资难。目前全市园区未构建融资服务平台,而入驻企业大多属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普遍存在获得信贷支持少、直接融资渠道窄、自有资金缺乏等,严重制约了入园企业发展。三是用电、气指标争取难。全市大部分产业园区没有单独的变电站,电力容量紧张;仅有临港开发区、五粮液、盐坪、南溪罗龙、江安阳春、xx县余箐园、xx县豆坝园、长宁宋家园建成天然气管网,全市用气指标仅3.5亿立方米,
19、远低于周边的乐山、自贡、泸州10亿立方米以上用气指标。四是交通条件受限。全市产业园区除大型火电厂沿铁路线而建,天原集团建成铁路专线,其余园区和企业均无铁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运输成本,限制了园区入驻条件和企业发展空间。 (五)“两化”互动促进效果不明显。一方面从2011年数据来看,全市工业化率57.1%,城镇化率仅39.4%,城镇化率比工业化率低17.7个百分点,城镇化远落后于工业化,导致内需扩大受阻、第三产业发展受阻、投资拉动效益减弱,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全市仅有临港开发区和五粮液建成生产区、服务区、生活区三个分区综合性园区,其余园区只注重生产区
20、建设,入驻企业全是生产性企业,产业园区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xx县福溪园、xx县孝儿园、兴文周家园等距离县城近50公里,距离辖区集镇5公里,产业园区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完全脱节。 (六)园区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园区发展优惠扶持政策,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招商引资竞争异常激烈,园区建设在土地、建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需更灵活,鼓励入驻企业做强、做大、做精的扶持政策需更有力。二是园区现建成的融资、创新、环保、物流、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与企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不同程度存在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等情况,给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运行质量等带来一些
21、影响。三是产业园区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业废物处理、建设项目工程承包、失地农民再就业等与周边居民之间还存在不和谐因素,阻工扰工、强买强卖、强揽工程仍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四是有关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深入园区企业检查比较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也给招商引资带来负面效应。 (七)经济发展与园区建设不相匹配。2011年全市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个数、产值、利税、从业人员分别是2008年的2.8倍、3.2倍、2.6倍、2.7倍、2.1倍。但目前产业园区发展变化与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成倍增长不相匹配,部分园区靠不断扩大园区面积,圈入已建成投产企业,做大产业园区经济总量。2008年
22、以来新入园企业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市园区数据相比,新入园企业72户、产值217.5亿元、利税14.4亿元、从业人员2万人,分别占2011年全市园区数据的42.3%、22.1%、7.8%、16.3%。 三、加快宜宾产业园区发展建议产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链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直接纽带;是集约利用土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生产要素的最佳依托;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的主要手段;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抓手。产业园区作为“两化”互动的关键,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优势、完善功能、集约集聚的发
23、展模式,全力将园区经济做大做强做特做精,提升园区经济对全市经济的带动力和贡献率。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一是以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引,结合本地实际,坚持“特色立园、优势立园”的战略定位,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立足长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科学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把产业园区发展目标与园区的各项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与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布局空间结构,把园区建设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产业集中区。二是以“城园融合”理念来建设产业园区,按照现代化产业园区和xx区综合体来定位,合理布局主导产业、生产型服务业、城市生活配套设施,按照生产区、服务区、生活区
24、规划建设,使园区既有产业支撑以聚集财气,又有生活功能以聚集人气,使产业发展与交通、商贸、金融、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人居环境等协调发展。 (二)创新园区管理模式。一是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调整充实市县(区)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健全产业园区管委会管理机构,增加园区专业性管理人才,分类配强园区领导层,提高区县产业园区建管能力、协调力度和发展动力。二是充分发挥市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管理和统筹协调职能,对全市新建项目和技改搬迁项目进行前置审核把关,所有新建工业项目和技改搬迁项目原则上必须入园,并按照全市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突出园区特色,实现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和合作发展。三是充分发挥
25、市县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导向作用,在税费减免、土地支持、技改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拉动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四是引导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惊雷科技等建设企业园区,鼓励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精,通过对园区的开发、管理、经营,吸引上下游企业入园配套,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高经济效益。 (三)优化园区软硬环境。要打造优良的软硬件环境,提升园区吸引力,牢固树立“环境招商”的理念。一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突出重点针对全市天然气指标偏少、管网布局不健全,解决重点企业入驻难,提高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力。二是积极与省铁路投资集团合作,加快宜宾港志诚作业
26、区铁路专线建设,打造宜宾港水陆联运综合运输体系,推动宜宾建设川滇黔结合部交通枢纽。三是多形式、多渠道获取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向园区倾斜,建立工业用地滚动储备制度,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工业用地偏紧问题。四是加快园区内标准厂房、孵化中心、创业园、产品检验检测、水电、道路、通讯、污水处理厂、生活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快沿江经济走廊的布局和建设,着力推进临港开发区、五粮液、罗龙、阳春等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区,盐坪、xx县、xx县等创建省级产业园区,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对产业园区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提高重点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六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园区对企业服务能力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急企业
27、之所急,打造优秀的软环境。 (四)引导产业集聚园区。园区产业集聚是经济集聚发展的显著特征,通过产业集聚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壮大产业规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产业集聚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结合全市园区产业总体布局,以及自身区位、资源、产业、企业等方面的优势,坚持以特色产业为切入点,大力培育2-3个主导产业,争取培育和引进3-5个龙头企业,引导关联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分工合作,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园区。全市要建立引导企业科学入园的协调管理机制,统筹解决企业选择最佳产业园区,完善统一的项目前期预评审制度,组织专家组对项目的选址、产能、用地规模、环境影响、效率等进
28、行前期评价,有效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做到科学布局、节约用地、环境友好、效率最佳。 (五)突出园区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的主渠道作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决定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园区作为工业强市战略主战场,必须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的主渠道作用。从园区层面看,着重要在打造外部经济和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通过高效便捷的服务为企业提供最优的外部经济环境,通过布局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及其相关配套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以增强园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企业层面看,着力在创新上下功夫,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企业管理升级、技术升级、产
29、品升级,提升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六)推进“两化”互动发展。“两化”互动发展就是在经济发展中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加快“四个宜宾”建设,必须将城市建设与产业园区发展结合起来,按照宜工、宜居、宜城的要求,充分发挥“三江六岸”地理和资源富集配套优势,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和“两化”互动战略,优化全市13个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发展,培育壮大园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独具特色的“沿江带状组团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整体框架布局,着力打造以大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社区构建的城镇体系,努力提升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把城市与园
30、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产业园区依托城市发展,城市依靠园区产业发展而兴旺,真正做到“两化”相融互动,加快建成中心XX县区面积达100km2和常住人口达100万的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 (七)构建园区服务体系。一是各级政府应建立快速审批通道,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做好银企对接、企业合作等服务,集中力量加快园区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建立健全科技、管理、金融、财税、商务等服务体系,为园区发展搭建服务平台。二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政府在银企协作中的桥梁作用,支持入园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引导园区企业进入国内外证券市场;充分发挥市城投、中小企业担保投资等公司的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在工业园区积极开展知识产
31、权抵押、可动产抵押等多样的金融创新,搭建适合宜宾产业园区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和担保体系,解决园区发展建设资金缺乏瓶颈问题,构建银企互信双赢协作机制。三是园区企业只要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不管什么部门都不得随意到园区企业检查,不得随意干扰园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必要的检查在相关部门报经园区领导同意后,并在园区人员全程参与下开展检查。 (八)加强园区统计监测等基础工作。全市要把产业园区统计监测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产业园区统计监测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反映产业园区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效益及产业、企业分布状况,定期开展动态监测分析,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运行管理、经济调控等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开展产业园区统计监测,实施产业园区发展目标考核,客观评价各地区产业园区发展成果。加大投入,把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与产业园区管理结合起来,打造现代高效的“数字化”园区。 内容总结(1)产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十一五”以来,宜宾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和“两化”互动发展战略,坚持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宜业宜居、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着力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五粮液、盐坪、南溪、江安、长宁等13个产业园区,全市产业园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实现经济转型、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