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doc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救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进一步做好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实施医疗、住房、教育、司法、就业、灾害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以及建立和完善临时救助、社会互助等措施,保障了城乡贫
2、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在维护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改革的深入发展,给救助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些困难群众在基本生活,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救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做好城乡社会救助的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中心任务,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
3、和社会和谐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调节社会公平,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多层次、多途径解决贫困群众吃饭、穿衣、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各种困难。 2.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按轻重缓急,有步骤、分阶段
4、地组织实施,坚持低标准起步、规范化运作、渐进式发展。 3.城乡统筹,标准有别。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建立结构完整、制度统一、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在救助标准上充分体现地区之间、家庭结构类型、救助对象困难程度的差异。 4.突出重点、分类施保。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他们面临的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重点困难,并根据不同救助对象,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和救助办法。 5.依法救助、规范管理。要逐步完善各项救助制度和配套政策,使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坚持统筹规划,将各种政策措施整合配套,规范各种救助管理办法和程序
5、,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三)工作目标。 努力构建以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户供养、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供暖、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各项政策优惠、临时救济、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使广大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特殊困难得到救助。 建立以民政部门牵头,政府相关部门相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稳定、规范的社会捐助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切实保证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建立以基层民政部门及其社会福利救助机构为
6、主体,以社区及其扶贫超市为依托,连接城乡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实现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社会化;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社会救助管理的信息化。 三、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各项社会救助制度 (一)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分类施保,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按照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确定保障水平,并随着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低保标准要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等社会保障相关标准有机衔接。研究建立阶梯式救助办法,对城乡贫困家庭在住房、医疗、子女
7、就学等方面给予适当救助。 2.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6号),坚持五保供养经费分级负担的原则,明确供养标准,落实供养经费,确保五保供养资金及时足额发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度调整供养标准,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标准。要按照每人每年需医疗费的标准,切实解决全市农村五保养员的医疗费。合理调整敬老院布局,集中财力、物力,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加强敬老院建设和内部管理,继续发挥村级集体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关心支持五保供养工作。 3.优抚救助制度。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华
8、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413号),适时调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完善我市抚恤、补助、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全市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制度;在实施农村贫困户建房工程中,优先改善优抚对象的居住条件。 4.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运送和发放制度,提高灾情监测和预警水平;建立灾情信息管理、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灾民救助卡管理等制度,实施灾民受损情况专家评估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妥善安排灾民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9、5.社会福利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强化对福利院、敬老院的孤老残幼生活救助和社会服务;积极探索社会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新路子,加快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步伐;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高龄老年人和特困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改善他们的医疗、娱乐、休养、交通等设施条件,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扶持、倡导和推进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专项救助制度。 6.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沈政办发2
10、02141号),全市每年至少筹集4000万元资金用于城市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实行滚动使用;救助标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与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切实解决城市特困居民医疗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合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并对农村参合患病的特困居民实行特殊医疗补助政策。研究建立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办法,解决农村特困群众医疗难问题。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补偿医疗机构为“无身源、无亲属、无经费”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费用。 7.教育救助制度。要在实施城乡教育救助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和完善城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各项救助政策,建立和完善扶贫帮困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社会 救助 体系 建设 意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