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 【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认为: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技术,教与学的活动,都应以利用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主。高中信息技术课应鼓励高中学生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笔者在以前的电脑课中,把操作步骤讲得很细,很清晰,学生也尽力地去学,学生对于电脑课上讲的知识把握比较好。但是,我
2、也同时发现,学生只是单纯地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课程,他们很强调操作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但是,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课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终生学习的必要手段。因此,作为新课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伙伴,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以下是笔者两年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应用到的一些教学模式,敬请各位同行不吝指教。 1、整合社会热点,利用情境提出主题任务: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
3、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我在讲授信息的获取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些章节时,注意到xx市政府正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以文明东莞为主题大力开展文明三有序习惯养成活动。于是,我以文明东莞为主题,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扬文明三有序习惯养成活动的电子演示文档。而学生在完成这个主题任务的过程中,必然涉及课程内容: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信息的鉴别和评价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文明养成的教育。 2、完成主题任务:完成主题任务是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的重要过程,结合课程内容和主题任务,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
4、步骤:首先,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方法与信息手段获得相关的信息。当出现应用以往的信息方法不能达到得到需要信息的目的时,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指导,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 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例如学生在获取文明东莞三有序的视频媒体时,由于该视频只提供了在线播放,没有提供明显的下载按钮,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下载,于是我及时在课堂上示范操作正确的下载方法。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并对所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甄别。第三步,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初步的作品。学生在完成收集信息后,根据主题任务的要求,
5、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如word、photoshop、超级解霸、powerpoint等)制作作品,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多种软件联合使用,也是学生特别容易放弃的环节,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收集学生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统一解决,保证所有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保障课堂教学的一致性、连贯性和普及性。第四步,对学生形成的初步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发起学生对他们的初步作品进行观摩、讨论、交流修改意见,共享理念、观点和技术。到此阶段,学生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作品,因此,我们老师在点评作品是不应出现含有不屑的语气,而更应该多加赞美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
6、积极性。第五步,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意见和修改后,完善自己的成果,形成最终的学习成果。完成主题过程中的第二、三、四步骤,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着的。无论是阶段性完成的主题,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主题,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完善、修整并形成观点与成果。观点与成果也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这样,学生的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信息技术课也从课堂扩展到了学生课外的学习活动。 3、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作品、修改作品/完成阶段性的作品,但这并不是教学过
7、程的结束。学生还要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的作品,由老师组织,在课堂上让那些作品特别优秀的学生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经验并且向全班同学推销自己的作品:同时,我也会把推销成功的作品放在我的教学网站上展示,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三、小组协作学习式教学适用范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施方法: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和学习的效果。根据我校电脑室的台桌的摆放情况,协作小组以同台的3-4人为宜。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通过课堂、网络等协作环境与小组
8、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四、混合教学法无论是情景-陶冶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式教学法,抑或是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它们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孤立使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笔者所提的混合教学法。例如,在学习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的动态网页的制作时,先用情景-陶冶式教学法,可以先把自己运用动态网页技术做的一些精美的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利用这些精美的网页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态网页技术的兴趣。然后利用任务驱动法,把事先设计好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网络为平台,通过自主的学习
9、和探索,掌握一种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如asp)。但是,由于动态网页语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且存在一定的自学难度,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对asp的语法结构、对象和方法、特别是如何与数据库建立连接这一系列内容进行详细清晰的讲解并做演示。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协作学习小组进行对话、交流、共享信息。这样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往往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也得以从传统的讲授中解放出来。最后,笔者认为,课堂上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始终是我们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堂信息课永恒的主题。【参考文献】: 1.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0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湖北教育出版社2021-043.教育学,王蕙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 4.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论文)。 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