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新课标】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狭隘/洋溢 骄横/纵横 贮藏/储蓄 粗糙/制造B垂涎/筵席 漂泊/琥珀 诡计/龟裂 镌刻/隽永C渲染/绚丽 菲薄/绯闻 攒射/积攒 脉络/脉脉D窥伺/祠堂 逞能/惩创 倔强/顽强 友谊/适宜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纤细 冒昧 脍灸人口 运筹帷幄B幅员 吹嘘 因地制宜 悄无声息C摩砺 漫妙 推陈出新 稍纵即失D纹身 怂恿 半斤八两 广有羽冀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专家告诉记者,皮肤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表达器官
2、之一。精神过度紧张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促发内分泌紊乱,损害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以及酶的代谢紊乱,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B南航A380在国内运营12天后就因故障停飞了。民航业内人士说,按照中国民航的飞行安全,停飞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C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审议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时,要依法登记居民指纹信息。D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4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一个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6分)示例:鲁
3、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5.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把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3分)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应当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
4、肯定多得多。但是,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为什么?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启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
5、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
6、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隶都督李崇 隶:隶属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当世推其骁果 果:结果 D吾政如此相杀也 相:偏指一方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为其宗亲顾待 吾属今为之虏矣 B大
7、眼往求焉 何处不勉焉 C常作我蛮形以射之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D坐而听之 而母立于兹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3分) (2)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3分) (3)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
8、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0分)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1)颈联“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3分) (2)尾联“征人正垂泪”一句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3)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3)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4
9、)举世皆浊我独清 。(楚辞 渔父)(5)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7)不登高山, ; ,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择死与择生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忍辱苟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困惑着我。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
10、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诚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
12、“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直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
13、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12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中有何特定的含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阐释。(4分)答: 13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6分)答:14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3 2014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