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57讲实验课时作业(含详解).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57讲实验课时作业(含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57讲实验课时作业(含详解).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及详细解析:第57讲实验.1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步骤为:A测出球的直径和质量m1、m2,若m1m2,则用质量为_的球作为入射球B把被碰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滚下,与被碰球做正碰,重复多次,找出落点的平均位置C使入射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高度滚下,重复多次,找出落点的平均位置D测出入射球碰撞前后落点的水平距离和被碰球落点的水平距离E调整斜槽末端,使槽口的切线_以上步骤合理的排列顺序是_2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K571所示,入射球A与被碰球B的质量之比为mAmB32,则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两球动量大小之比为pAp
2、B_.图K57132013宜兴模拟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K572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图K572(1)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一小木片的原因是_;(2)若已获得的打点纸带如图K572乙所示,A为运动的起点,各计数点间距分别记为AB、BC、CD和DE,用天平测得A、B两车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需验证的表达式为:_.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设法使小车A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
3、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动,设计如图K573所示:图K573在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K574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在图上标出A为运动起始点,则应选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图K574(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 kg,小车B的质量mB0.20 kg,则由以上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_ kg m/s,碰后总动量为_ kg m/s.图K5755如图K575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一个质量为m1的钢球A多次从斜槽轨道上端紧靠固定挡板处由静止
4、释放,这个钢球经过斜槽轨道后由水平轨道飞出,在地面上落点的平均位置为P点然后在水平轨道末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2的胶木球B(A、B两球的半径相等),将A球仍然多次从斜槽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和球B发生碰撞,碰后两球分别落到地面上,根据两球落在地面的痕迹确定两球各自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分别为M点和N点水平轨道末端重垂线指向地面的O点,测得OMx1,OPx2,ONx3.重力加速度为g.(1)若测量出水平轨道到地面的高度为h,则与B两球相碰前的瞬间A球的速度v1_.(2)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当m1、m2、x1、x2、x3满足关系式_时,就表明通过该实验验证了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6气垫导轨工作时,空气从
5、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K576中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x1、x2和x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两滑块的总动
6、量大小为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图K5767.在“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1)在确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时通常采用的做法是_,其目的是减小实验中的_(选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2)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_滚下,这是为了保证入射小球每一次到达斜槽末端时速度相同图K576(3)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在m1m2时,实验中记下了O、M、P、N四个位置(如图K577所示),若满足_(用m1、m2、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若还满足_(只能
7、用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前后动能也相等(4)若为弹性正碰,且m1m2,实验中记下了O、M、P、N四个位置如图所示未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的落点应为_(选填“M”“P”或“N”),若满足_(用m1、m2、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 (不计小球与轨道间的阻力)图K5788用如图K578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线夹角为,A球释放后摆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
8、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1)图中s应是B球初始位置到_的水平距离(2)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应测得的物理量有s和_(用字母表示)(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碰撞前后A球、B球的动量:pA_,pA_;pB0,pB_.(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图K57992013海淀二模 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K579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57讲实验课时作业含详解 2014 届高三 物理 一轮 复习 57 实验 课时 作业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