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6)(2013年5月24日).doc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6)(2013年5月24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6)(2013年5月24日).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6)(时间:2013年5月24日)第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的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群芳斗艳的局面。时有学者指出:“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得之本也。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别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大者巨,宜小者小也。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与该材料属同一学派
2、的观点是( ) A“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 B“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 C“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 D“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答案】B25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答案】B【解析】此题材料意在说明三国中魏的人
3、口和户数最多,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战乱时期)人口的多少是经济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材料说明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超过蜀和吴),因此,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D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26文献通考卷53职官考七云:“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旧制,但闻风弹事,提纲而已。”材料中所说的能“闻风弹事”(即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弹纠不法”的机构或官职应该是( ) A宰相 B御史台 C参知政事 D中书省【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该机构负责监察,所以应该是古代的监察机构或负责监察的官职。27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
4、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答案】A【解析】此题旨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回答此题关键要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当粮食价格较高或较低的时候,封建统治者利用行政命令强行平抑粮价结果是适得其反,不如让市场来自动调节粮价,王夫之的主张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在经济思想上的反映。28统计资料表明: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
5、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造成这种局面的经济根济根源在于( ) 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C中国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的工业革命D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答案】D2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中国近代史时说:“(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说明斯塔夫里阿诺
6、斯( ) A对清顽同派的因循守旧不满 B对清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进行批评C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 D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表示怀疑【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这一运动”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变革儒家文明(封建制度文明),针对的是洋务运动。30张鸣在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就是指中国革命(
7、) A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B不了解中国国情 C照搬苏俄模式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答案】C31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 ) A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 B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C主张全面抗战、积极抗日的决心 D执行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答案】C【解析】注意论从史出。A项太绝对,且缺乏事实依据,B、D材料中均没有反映。32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
8、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在此,黑格尔强调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要有高尚的道德 C要肯定人的价值 D人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需结合所学知识中苏格拉底的主张即可。33马克思预言:“当欧洲变成社会主义社会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然而这一现象却未曾出现,可能的原因是A广大殖民地实现了工业化 B欧洲国家进行了制度调整C社会主义不符合时代要求 D世界性工人运动陷入低潮【答案】B34正如汉金斯所说:18世纪的自然哲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
9、动,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达朗贝尔描述了他所目睹的自然哲学中的革命:“我们的世纪被称为卓越的哲学世纪新的哲学方法的发现和应用,与各种发现相伴随的那种热情,宇宙奇观在我们身上引起的理念的某种提升所有这些原因造成了心智的强烈的骚动,就像冲破了堤坝的江河一样从各个方向蔓延穿透大自然。”该论述反映了科学以及自然哲学的新方法( )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答案】C【解析】发轫于18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重要的“思想革命”运动。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
10、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由材料可知科学深深地渗入到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社会科学的思想潮流都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原则。35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说明( ) A美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始终很强大 B社会主义深刻影响资本主义制度 C垄断发展促使
11、资本主义制度调节 D工业化实现推动美国民主化进程【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共37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
12、,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材料三 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
13、,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6分)(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6分)(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3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40(25分)(1)贡献:兴办实业;重视教育,兴办学堂;重视社会公益事业。(6分)(2)出发点:适应民生需求;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4分)思潮:实业救国。(2分)(3)论点: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承担者。(2分)论证:经济上奠定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发展兴
14、办实业(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的进程。(4分)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中国走向民主、法制,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运动争。(3分)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反对迷信、愚昧,宣传民主、科学等进步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形成思想解放运动潮流,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思想武器。发展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4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总体来说,它(雅尔塔体系)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
15、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对抗,从而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雅尔塔体系在“控制战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与此相反,有的学者对雅尔塔体系更多地持否定态度,认为战后地图主要由美苏绘制,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苏两大国的交易和对立的结果,因此认为战后世界的动荡和不宁都根源于这一体系首先, 它与战后国际危机相联系,由于美苏两国都想寻求世界霸权,因而形成多次危机。它与战后国际局部战争相联系,据粗略统计,在战后至今发生
16、的20多场战争中,不仅美苏介人为其主要特点而且介入比例越来越高由于美苏军事对峙主要在欧洲,双方不断进行核军备竞赛,造成欧洲乃至全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所以冷战是雅尔塔体系的必然产物。 摘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评材料关于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局势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1.(12分)评分标准参考:观点:(4分)材料认为海洋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于那里的居民形成开放、冒险、富于探索的民族性格。即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文明的类型。评价:第一层次(4分):这种认识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具有可取之处。史实略。第二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62013年5月24日 新课程 2013 年高 历史 高考 25 每日 限时 训练 16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