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高端聚烯烃项目申请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宜兴高端聚烯烃项目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兴高端聚烯烃项目申请报告.docx(1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11一、 江苏化工产业全国领先11二、 推进美丽宜兴建设,持续显化和放大生态宜居优势12三、 产业结构特色突出15四、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15五、 园区发展水平领先16六、 空间布局初步形成17七、 整治提升成效明显19八、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0九、 重点企业培育工程20十、 技术装备提升工程21十一、 创新生态优化工程23十二、 人才队伍壮大工程24十三、 标准体系建设工程25第二章 项目概况27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27二、 项目承办单位27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29四、 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30五、 报告编制说明31六、 项目建设选址3
2、2七、 项目生产规模33八、 建筑物建设规模33九、 环境影响33十、 原辅材料及设备33十一、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34十二、 资金筹措方案34十三、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34十四、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35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35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38一、 江苏化工产业高端发展目标38二、 化工产业优化提升的发展机遇41三、 江苏化工产业发展主要问题44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说明48一、 公司基本信息48二、 公司简介48三、 公司竞争优势49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50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5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51五、 核心人员介绍51六、 经营宗旨53七、 公司发展规划53第五
3、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60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6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6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61第六章 建筑工程说明63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63二、 建设方案64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6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67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6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9二、 董事72三、 高级管理人员77四、 监事79第八章 运营管理模式82一、 公司经营宗旨8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8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83四、 财务会计制度86五、 推进生态环境保障工程89六、 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93七、 产业发展重点95八、 防范园区安全风险97九、 落实产业源头管控98十、 强
4、化行业安全监管99十一、 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100第九章 SWOT分析104一、 优势分析(S)104二、 劣势分析(W)105三、 机会分析(O)106四、 威胁分析(T)107第十章 工艺技术说明111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111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114三、 质量管理115四、 设备选型方案116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17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方案118一、 项目节能概述118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119能耗分析一览表120三、 项目节能措施120四、 节能综合评价123第十二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12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12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1
5、24第十三章 项目环保分析125一、 编制依据125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25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28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128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29六、 环境管理分析130七、 结论132八、 建议133第十四章 组织架构分析134一、 人力资源配置134劳动定员一览表134二、 员工技能培训134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6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36二、 建设投资估算137建设投资估算表141三、 建设期利息14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2四、 流动资金143流动资金估算表144五、 项目总投资14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6、145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4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6第十六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148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4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5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5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5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5三、 偿债能力分析15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7第十七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59一、 项目招标依据159二、 项目招标范围159三、 招标要求159四、 招标组织方式160五、 招标信息发布163第十八章 总结分析164第十九章 附表16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66建设投
7、资估算表16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68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69流动资金估算表16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7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7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7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7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7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7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7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7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7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80能耗分析一览表180报告说明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7474.3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023.7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59%;建设期利息78.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5%;
8、流动资金1371.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7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3990.51万元,净利润2196.8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1.81%,财务净现值2902.8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3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带动下,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江苏省化工行业突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和深挖科技资源潜力,创新能力、装备技术、人才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为“十四五”期间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一,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
9、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海外;一批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保障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创新意识增强,若干领域的“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速度加快,成功率提高。第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江苏省已建成各类化工平台174家,其中包括科技公共服务平台8家、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3家。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10、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江苏化工产业全国领先江苏省是我国化工大省,现已形成从炼油、乙烯生产到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制造等多门类产业体系,化工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地方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企业数量看,全省现有化工企业占全国规上化工企业的7.0%。从产能规模看,我省的多个子行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其中,炼油能力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四位,占比为4.9%,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6.5%;乙烯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为8.8%,居第四位;醋酸规模国内第一,占有全国总产能约38,其他部分有机原料如双酚A、丙烯腈、环氧丙烷等在国内也占有较大份额;聚苯乙烯产
11、业具有显著的规模和聚集优势,GPPS/HIPS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48%,居全国第一位;工程塑料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产能全国第一;我省氟化工生产企业总产值约占全国氟化工总产值的16%;精细化工产业中传统精细化工产能全国领先,特别在农药及中间体、涂料、合成材料助剂、多功能中间体、染颜料及中间体、油脂化工等方面优势突出,新领域精细化工中电子化学品领域全国领先,部分品种如电子级双氧水、N-甲基甲酰胺、六氟磷酸锂等全国第一。从技术水平看,我省是全国化工行业技术研发领先的地区。在聚烯烃生产工艺和产品牌号开发、新型聚氨酯扩链剂工艺和产品开发、聚醚
12、胺产品开发、GPPS/HIPS工艺开发等方面确立了引领行业发展的地位。二、 推进美丽宜兴建设,持续显化和放大生态宜居优势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田园乡村为抓手,打造长三角最佳生态宜居城、最美生活“后花园”。(一)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对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规划,构建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纲领、各类专项规划为支撑、详细规划为实施操作依据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优化“一圈三带”空间布局,完善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的城乡一体空间布局,构筑产业、城市、生态、文化良性互动
13、发展战略构架。优化各板块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形成东部科创带、北部产业带、西部农业带、南部旅游带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布局,实现融合发展、错位竞争。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对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地、文物等实行特殊保护制度,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定期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强化规划执行刚性;研究探索产业用地保障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战略“留白”用地控制线划定,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太湖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涵养区建设,加快应急备用水源
14、地建设,确保饮用水安全可靠;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实施控源截污工程,落实“河湖长制”“点位长制”“断面长制”,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深入推进太湖治理,实施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积极融入环太湖生态圈建设,为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作出宜兴贡献。持续打响蓝天保卫战,推进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始终确保空气质量“双达标”。全面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预防、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修复,确保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立覆盖垃圾分类化收集、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全流程的固废处置体系。支持企业开展能源梯级利用、废水循环使用、固废综合利用。(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重点行业和重
15、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开展绿色企业培育行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化改造,加快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政策体系,完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与强度“双控”机制。完善绿色消费政策体系,提高绿色产品供给水平,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引导全社会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参与建设长三角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深化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提升东氿新城品质,启动高铁新城建设,加强丁蜀城区特色化建设,加快推进旧城更新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更加注重增强城市的科技创新功能、要素集聚功能
16、、枢纽经济功能,大力发展现代城市经济。加快畅通对外交通大动脉,完善市内快速路网、公交快行系统,基本建成“内畅外达、运行高效、宜居宜游”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百年大计理念和中心城市要求,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按照人口结构规模、流动规律和消费升级趋势,优化提升多层次公共服务配置体系,构建城市幸福生活服务圈。深入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统筹抓好生产安全、城市安全、公共安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三、 产业结构特色突出原料路线多元化。我省乙烯和丙烯产能目前约占全国烯烃总产能的10%,居第四位,相比其他省份,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明显。我
17、省已建成及在建多元化原料制乙烯生产装置5套,其中以甲醇为原料(MTO)的生产装置3套、轻烃裂解制乙烯装置2套(混合乙/丙烷制乙烯装置1套和乙烷裂解生产乙烯装置1套)。我省丙烯原料路线多元化趋势同样明显,多元化路线产能占总产能的57%。产品质量高端化。在市场、技术、人才、政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省化工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多种产品在国内首先实现工业化突破。高性能环氧树脂及制品(特种环氧树脂、风能树脂)已经打破国外垄断进入电子信息、光伏风电等高端领域。环氧沥青已成功应用于可起降飞机的高速路跑道,填补了国内空白,而其造价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一半
18、。我省已逐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氟产业链最长、最完善、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在化工新材料的细分市场,我省形成了一批隐形冠军,在各子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四、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带动下,经过“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我省化工行业突出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实力和深挖科技资源潜力,创新能力、装备技术、人才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为“十四五”期间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一,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海外;一批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
19、的生产技术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保障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创新意识增强,若干领域的“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速度加快,成功率提高。第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省已建成各类化工平台174家,其中包括科技公共服务平台8家、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3家。五、 园区发展水平领先化工园区集聚着化工企业和技术人才,是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阵地。2020年10月,我省认定29家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省内近半数园区被取消化工定位。江苏省园区集聚化、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已具有相当水平,在国内化工园区综合
20、实力中表现突出,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环保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我省9个化工园区被评为“2020中国化工园区30强”,30强的前10强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泰兴经济开发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等分别排名第2、5、10位。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连云港石化基地、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位列其中。六、 空间布局初步形成我省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税收水平居全省前三;主营业务收入超五百亿元的还有南通市、泰州市、常州市和连云港市四市。 “十三五”末,我省化工企业入园率为42.7%
21、(以数量计,下同)。入园率较高的设区市为宿迁市、南通市、南京市和镇江市,入园率超过60%;而无锡市和常州市入园率不足20%。在园区外也集聚着部分较具竞争力的化工企业和项目。沿江沿湖区域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石油化工、化学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生产体系,是产业链中下游聚集度最高的地区。南京市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石油化工和烯烃下游深加工产业,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链和碳一化工产业链;苏州市形成以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氟材料、硅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以合成润滑油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产业;无锡市形成以聚酯、聚酰胺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及以
22、电子化学品、生物医药、涂料树脂、橡塑助剂为特点的精细化工产业链;常州市依托技术研发优势和盐化工基础原料优势,形成了以涂料、氯下游产品、医药及中间体等为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镇江市形成以醋酸为主的有机原料、以环保专用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及以有机硅新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临港条件,形成了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为主的生产格局,同时形成了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农药、医药产业。其中,连云港市形成石油化工、有机原料等产业;盐城市形成农药、医药等优势产业;南通市形成以农药、医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中部的扬州、泰州依托大型
23、石化企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并延伸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扬州市以烯烃芳烃耦合加工为路径,发展高性能纤维等合成材料产业;泰州市依托石油化工和盐化工龙头,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北部的徐州、宿迁、淮安依托资源禀赋,形成以煤化工、盐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徐州市发展以煤基原料深加工为路径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宿迁市发展以化学原料药为主的生命科学产业链和以橡塑新材料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淮安市形成了以盐化新材料为主导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总体分析,全省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主导,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广泛分布,化工新材料加速布局的化工产业体系,各市产业特点鲜明,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占比逐步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兴 高端 烯烃 项目 申请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