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灵魂奥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探索灵魂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灵魂奥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打开生死之门-探索灵魂奥秘-划时代的新学科濒死体验研究 目 录1前言12濒死体验典型案例62.1灵魂离体,飘于空中62.2穿过隧道,与光对话92.3邂逅故友,重见亲人122.4获得知识,感悟人生142.5面临审判,善恶有报162.6濒死体验在中国一八2.7心理学家的濒死体验202.8无神论者的濒死体验233对濒死体验现有理论的剖析253.1对第一类解释的分析263.2对第二类解释的分析274揭开濒死体验的神秘面纱294.1人体与生命294.2时间与空间325编后记 - 生命的意义34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7页 共39页1 前言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自
2、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圣贤豪杰,都难免一死。很多人以为,人死就如同灯灭,一了百了,生前的一切都成为云烟。可是,人生的存在,难道真的就只是须臾的刹那;肉体的幻灭,难道真的就意味着生命永恒的消失?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太多太多的现象和事例告诉我们,人其实是有灵魂的,而人的灵魂在人死后是不会消亡的,从而人生前所作的一切,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也都会随着灵魂带进他的生生世世。灵魂存在的证据不胜枚举,在这本电子书中,我们准备和大家一起,共同探索那无数现象与事例中的一种:濒死体验(NDE:Near Death Experience)。有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历过一次甚至多次神秘的体验:见到奇异景
3、象,遇见已故亲人,甚至死而复生,等等。当人们对此现象讳莫如深的时候,一些严肃而有创新意识的科学家,悄然开始了人类科学史上最为艰难却又最有意义的研究,那就是濒死体验的研究。濒死体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TheRepublic)中就记载了濒死体验现象。研究表明,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遍布世界不同地域、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据美国著名的统计公司盖洛 普公司调察估计,仅在美国就至少有一三00万至今健在的成年人有过濒死体验,如果算上儿童,这数字将更加可观。肯耐斯瑞恩(KennethRing)博士等人的研究更 表明有大约35% 接近死亡时有濒死体验。目前, 濒死体
4、验现象正在吸引越来越多 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其中很多是自己原来研究领域中的皎皎者。除了上面提到的康涅狄克大学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博士外,还有华盛顿大学儿科教授 麦尔文莫尔斯(MelvinMorse)博士,内华达大学教授雷蒙穆迪(Raymond A. Moody)博士,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埃因斯蒂文森(IanStevenson)博士,乔治华盛顿大学内科医生和Mandate公司的执行总裁林兹奥戴因(LinzAudain)博士,加州大学教授查尔斯塔特(CharlesTart)博士等。有关濒死研究的论文不断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 (The Lancet)和濒死体验研究(The J
5、ournal of NearDeathStudies)上。1978年,在一些学者的倡议下,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正式成立。可以说, 科学界对这一神秘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近代濒死体验的研究始于瑞士地质学家阿尔伯特海蒙(AlbertHeim)。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从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开始了NDE研究。海蒙爱好登山,一次,他在攀登阿尔卑斯山时,被一阵大风吹落悬崖。在那一瞬间,奇迹发生了“仿佛在一个离我有些距离的舞台上,我见到了各种形象出现的我及我的整个过去。我看到自己是这曲戏的主角。每件事物似乎都被天堂之光美化了,没有悲伤和焦急,一切都那样绚丽。我曾遭受的悲惨经历的回忆十分清晰,但并不令人悲哀。没
6、有冲突和矛盾,冲突已转化为爱意。高尚与和谐的思想主宰并统一着单独的印象。一种神圣的宁静感如同奇妙的音乐一般涤荡着我的灵魂。 ”这次经历促使海蒙对众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进行广泛的研究,包括战争中受伤的战士、从建筑物上掉下来的建筑工人、差点被淹死的渔夫等等。一八92年,他在研究论文中提到:在他所调查的30名坠落幸存者中,95%的人说在濒死过程中感受到平静和快乐。他还发现他们的体验过程极为相似:众多飞快的意识活动,预知结果的超凡能力,时间的弥散意识,飞速地回顾一生,目睹超自然的美丽景象,耳聆天上仙乐缭绕“没有一丝悲哀,也没有在轻微危险中可能出现的大恐惧没有紧张绝望和痛苦,只有严肃、深深的接受;精神的明
7、晰和高速活动。 ”海蒙的研究仿佛强大的催化剂,使众多研究者循着他的脚步前行。1903年,英国作家F.W.H.麦尔斯完成两卷本的人性及其在肉体死亡时的存留;1907年,詹姆斯.H.海斯洛波在美国发表论文垂死者的幻觉,影响很大。1926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巴雷特出版了临终幻觉。这个时期,濒死研究得到了广泛支持。 1959年,美国精神研究会的卡里斯奥西斯(KarlisOsis)通过分析详细记录病人死亡过程体验的几百份调查表,开始继续海蒙的研究。1972年,他还在冰岛心理学家厄兰德哈拉德桑(E.Haraldsson)的帮助下,跨越种族和文化界限,把研究扩展到印度。他们合作出版了一本书死亡时刻(At
8、theHourofDeath, 1972)。 奥西斯总结道: “尽管很多病人进入一种健忘、无意识的状态,但仍然存在着坚持到最后的意识清醒者。他们说“见到了”来世并能在临终前报告他们的经历。比如:他们见到了已故的亲属和朋友的幽灵,见到了宗教和神话中的人物,见到了灵光、美丽的强烈色彩等非尘世环境。这些体验很有影响力,带给他们祥和、宁静、安逸和宗教情感。病人奇特地经历了美好的死亡,这与临终前通常想到的黑暗和悲惨正好相反。”20世纪70年代,依阿华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拉赛尔诺依斯Jr和同事罗伊克莱蒂一起,研究了大量濒死者的描述,对个别人的自传性陈述也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學泰斗卡尔
9、古斯塔夫荣格(KarlG.Jung)。1944年,由于心脏病,荣格产生了濒死感觉,从而改变了他对人类意识的理解,他写道:“死后发生的事情极其辉煌灿烂,难以形容,我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无力描述其大概。” 1972-1974年间,雷蒙穆迪博士收集了一五0例濒死体验的实例,从中归纳出NDE 最一般的要素:飘离身体;通过黑暗隧道;朝一束光升去;与朋友亲戚相会;一生的全景回顾;不情愿返回身体;对时空的非凡洞察力;被救治后的失望感。1975年,他的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出版,濒死体验研究进入新阶段。 穆迪列出的这些要素在后来的濒死体验报告中都有类似描述,从而证实了海蒙、奥西斯、诺伊斯
10、和克莱蒂的研究。综合各种濒死体验,穆迪提出了“理论上的理想体验或完整体验”,他是这样描述的 “一个正在死去的人,当达到肉体痛苦的极点时,他听到医生宣告自己死亡。他开始听见噪音,响铃声或嗡嗡声,同时感到自己很快通过了一条黑暗的隧道。然后,他忽然发现自己离开了肉体,不过仍在直接的物质环境中。他在远处看自己的身体,如同一个旁观者。他居高临下地观看着复活,情绪动荡。 过了一会,他镇定下来,渐渐习惯这种奇怪的状况。他注意到自己仍有一个“身体”,但是性质迥然不同。很快又发生了一些别的事情。他见到了已故亲友的幽灵,他从未见到的亲切热情的神灵一种闪光的生命在他面前出现。这个 生命用非言语的方式问了他一个问题,
11、让他评价自己的一生,瞬息为他展示一生的主要事件。一时间,他发现自己正在靠近某种障碍或边界,这显然代表着今生和来世的界限。然而他发觉自己必须回到人间,因为死亡的时刻尚未到来。由于迄今为止他已对死后的经历发生了兴趣,他不想返回尘世。但不管他本身态度如何,最终与肉体重新结合而复活了。”穆迪谨慎地强调:每例濒死体验的过程都不是完完全全按上述方式发展的,但是,他被那些经历的“惊人相似”所深深吸引。穆迪的研究启发了新一代濒死体验研究者,其中最杰出的有:肯耐斯瑞恩(KennethRing)博士,麦克尔B萨鲍(MichaelSabom)博士,麦尔文莫尔斯(MelvinMorse)博士等。他们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
12、结果: 濒死体验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这一事实不容置疑。濒死体验不仅限于成年人,也发生在孩子们身上。大约35%接近死亡的人都会有濒死体验。 绝大多数濒死体验者都说他们感受到和平与快乐,而非痛苦与折磨。 濒死体验者看到的一些景象与他本人的知识并不一定吻合。例如物理学家威廉巴雷特记录一些孩子在濒死体验中对自己所看到的天使没有翅膀深感失望。 濒死体验对当事人影响很大,多数人发生了巨大的、积极的转变,心灵更加丰富了。一些无神论者经过濒死体验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此后成为虔诚的有神论信仰者。 令人深思的是,并不是所有濒死体验者看到的都是美好而令人愉快的景象。有些人在濒死体验中在也看到了一些可怕的景象。
13、例如,天堂印象100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中就记载了一个叫斯塔因.海德勒的德国警察局长可怕的濒死体验。海德勒局长以前对人冷漠粗暴。在一次濒死体验中他看到自己被许多贪婪丑陋的灵魂包围着,其中一个灵魂张着血盆大口扑上来要咬他。还有些人在濒死体验中看到灵魂依生前的所为得到了不同的归宿。这些濒死体验案例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中国“善恶有报” 的古训。濒死体验中的“灵魂离体”现象不仅仅限于接近死亡的人中,有少数人在健康状态下也有相似的经历。这些人的“灵魂离体”现象更使得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进入实验验证成为可能。如加州大学的查尔斯塔特(CharlesTart)博士曾经在实验 室对一位自称经常有“灵魂离体”经历的
14、妇女进行了严格的实验测试。他把一张写有五位随机数的纸条放在一个离地面约6.5英尺高的架子上,使躺在实验室床上的这位妇女无法看到。然后要求这名实验者设法在“灵魂离体”时漂浮到高处看这纸条上的内容。实验证实她在第四个晚上称声“灵魂离体”后准确地说出了纸条上的五位数。而猜中一个五位数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从实验上有力地证实了濒死体验的客观存在性。历史上最著名的具有“灵魂离体经历”的人恐怕要数生活在十八世纪瑞典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EmanuelSwedenborg。他根据自己灵魂离体遨游灵界所看到的景象,留下了宏篇巨著天启揭示,详细描述了他在灵界看到的景象和其他生命沟通所得到的关于灵界的知识。他
15、的著作对后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然影响着众多的人。许多著名学者对他推崇备至,包括精神分析学泰斗荣格,美国著名作家海仑凯勒,美国著名诗人爱默生,美国政治家和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英国诗人布朗宁夫妇,德国著名诗人和剧作家歌德,日本哲学家和禅宗学者铃木大拙等,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深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濒死体验实例,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成果,使那些乐于怀疑的人,更难把濒死体验的事实一笔抹煞了。濒死体验研究为我们揭示的不应只是现象,更重要的是现象所昭示的思维方法和研究路径;它为我们打开的不仅是死后世界之门,更是意识、生活、生命之门。 科学在探索外部世界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探索人类
16、自身这一领域,正如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还处在婴儿阶段”,探索人类本身的奥秘应该也必将成为未来科学的目标。对追求真理的人来说,在这科学尚未涉足的地方,信仰和勇气显得尤为重要。纵观濒死体验现像及濒死体验者从中获得的对人生的感悟,濒死体验现像也许在暗示我们的灵魂并不随着我们的肉体死亡而消失,我们应该善待自己和他人,为自己生命的永远负责。正如皮埃尔泰哈德查汀所说的:也许在宇宙中存在着某种事物,诸如目的、希望和仁慈一类的东西,濒死体验也许是神给予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礼物或线索。 参考资料 :1. 天堂印象100个死后还生者的口述故事,逢尘主编, 外文出版社 , 1999年1月2. 打开生死之门Je
17、an Rithie,徐和平译,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年10月3. 国际濒死研究学会网站, xxiands.org 4. Charles T. Tart,Journal of Near Death Studies, 17(2) Winter 19985. Melvin Morse, Paul Perry, Villard Books, New York,1994, Parting Visions: Uses and Meanings of Pre-Death, Psychic, and Spiritual Experiences 返回目录2 濒死体验典型案例我们在上面已提到,濒死体验有几个共同
18、特征,下面我们将给大家分类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2.1 灵魂离体,飘于空中荷兰 Netherland Rijnstate医院心血管中心的沛姆凡拉曼尔医生( Pim. Van. Lommel )是一位当代著名的研究濒死体验的学者。他及其同事对在1988-1992年间被成功抢救的 334 位 26-92 岁的突发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追踪式濒死体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2001年12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 THE LANCET)上,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在拉曼尔医生的研究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病人的灵魂离体经历,这些经历是很难以从神经生理角度解释的,因为患者经历濒死体验时已经在临床意
19、义上完全死亡,心脏跳动和呼吸已停止,脑电波消失,大脑组织完全处于不活动状态。如果人的思维意识是由脑神经活动产生,那么患者在临床死亡的状态下,如何能有独立于身体并且清醒有序的意识活动呢?例如一位44岁的患者,心脏病突发倒在一片草坪上,过路人看到后,叫来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当时此人已被宣布临床死亡,各个医学指标显示抢救过来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拉曼尔医生还是死马当活马医,持续给他作心脏起搏和人工呼吸。拉曼尔医生在准备作人工呼吸时发现患者口中有假牙碍事,便将假牙从患者口中拿掉。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有了心跳和血压,但仍处于昏迷状态。等清醒之后,该患者一见到拉曼尔医生便告诉他, 自己知道他的假牙在
20、哪里。拉曼尔医生非常吃惊,然后该病人解释道:“是呀,我被抬到医院时,你就在那儿,把我的假牙从我嘴里拿出,并放在一辆小车上,车上有很多药瓶,车下方有个抽屉,你就把我的假牙放在那个抽屉里了。”拉曼尔医生惊讶万分,因为他知道该患者当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通过进一步的交谈,拉曼尔医生得知该患者当时漂浮在空中,俯视自己躺在床上的身体和忙碌的医务人员,并且急切地试图和医务人员交流,让他们不要停止抢救工作,但是他的努力没有成功,没有人能看到空中的他。该患者描述的一切抢救细节和场景都与当时的真实情况吻合。如果我们把当时该患者的意识活动归结于他的脑神经活动,那如何解释他在处于大脑不活动的状态下,却能清晰的看到一切
21、的事实呢?走向光明 (Closer to the light )一书的作者,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医学博士麦尔文莫尔斯(Melvin Morse)和美国的健康杂志前主编保罗帕瑞(Paul Perry)记述了这样一宗离体经历:奥格菲尔哈特是一位63岁的老人。 她正在等待心脏移植。一种严重的病毒 感染侵袭了她的心脏组织,造成心脏停止跳动。她被紧急送往加州大学中心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enter) 进行手术。她的全部家人除了她的女婿都来到了医院,她的女婿呆在家里没来。尽管移植手术很顺利,但在凌晨2点一五分的时候,奥格新移植的心脏突然停跳。移植手术小组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把
22、奥格又抢救了过来。到了早晨奥格的家人得到通知手术成功了,但没有被告知任何细节。当奥格的家人打电话告诉她女婿这一好消息时。她女婿也有消息告诉他们。女婿说他已经知道了手术成功的消息。凌晨2点一五分,他正在睡觉,发现奥格在床头处。奥格告诉他不要担心,她不会有事,并让他把这一消息告诉她的女儿。奥格的女婿便记下来这一消息以及当时的时间,然后又睡觉了。后来,当奥格醒来了,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得到我留的消息了吗?”保罗派瑞和麦尔文莫尔斯医生仔细研究了奥格的濒死体验,发现每一个细节都有客观证据,甚至也看到了奥格女婿留的写有那个消息的纸条。“灵魂离体经历”不仅经历濒死的人中有,一些健康人中也有类似的体验。加
23、州大学教授查理斯塔特(Charles T. Tart )博士在他发表在1998年的学术期刊濒死体验研究(Journal of Near Death Studies)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他对一 些声称有“灵魂离体”经历的健康人所作的实验。60年代中期,一次给他们家看孩子的Z 女士跟博士谈起她自己从孩提时就 常常感觉自己从熟睡中“精神”清醒过来,灵魂离体飘近天花板,从那俯视她自己的身体。这种经历清楚地有别于做梦。起初她以为是睡眠中的正常现象。后来跟别人提起过一两次,才知道并非如此,她也就不再轻易跟别人提起。她说她有时仍然有这种体验。塔特博士告诉她当时关于“灵魂离体”有两种理论,一种认为人的思想的确短暂
24、离开肉身,另一种则认为完全是某种幻觉。博士建议她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区分两者:在十张纸条上写上一到十这十个数字,把它们面朝下放在桌子边的盒子里,睡觉前随机挑出一张翻过来,但是不要看。如果她睡觉时真有“灵魂离体”经历,就看那张纸条并记住上面写着的数字。第二天早上再检查她记忆中的数字与纸条上的是否吻合。几星期后,塔特博士再遇到她时,她告诉塔特博士,她试了7次,每次记住的数字都准确无误。接着塔特博士请她到他的实验室进行了四个晚上的测试。每天晚上博士用常用的能分辨睡觉不同阶段的脑电图仪()对她进行了测试,连续记录下她每天晚上睡觉时的脑电图数据。他同时还用仪器测试她眼睛的活动,皮肤的电阻,心律,血压等。为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索 灵魂 奥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