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9虞美人苏幕遮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9虞美人苏幕遮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9虞美人苏幕遮练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虞美人苏幕遮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题目(11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注】这首词作于李煜被软禁在北宋首都东京(开封)时期。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他“何时了”呢?(5分)【答案】春花秋月总是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可是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2分)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指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2分)作者对它没有任何的欣赏兴趣,所以追问“何时了”。(1分)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
2、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从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表达上作简要的赏析。(6分)【答案】此句用春水比喻愁绪,(1分)既巧妙地呼应了前面的“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1分)既写出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2分)又写出愁绪的连绵不断,无尽无休。(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赏析的题目,主要手法是比喻,答题时注意分析喻体和效果,还要注意结构是诗歌的结尾,注意和情感的联系和结构上的照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
3、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3李煜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5分) 【答案】 “乱”意为纷乱,以雪落之纷纷扬扬明喻梅落之纷繁杂乱,(2分)又以目前梅(雪)落之纷繁杂乱暗指当下心绪之烦乱如麻;(2分)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地精练、形象、传神。(1分)【解析】 试题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是紧承上一句,具体写“触目”之伤。梅花若雪,本来也是极其美妙的景色,可是因为“别”,使得人心也乱了,不是花乱,是心乱,那拂不
4、去的,也不是花瓣,而是离愁。“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古有鸿雁传书的故事,可是眼前却是雁归人未归,更添伤感。进而人未归,梦亦不成,怎不叫人伤心呢?这二句似虚似实,轻柔缥缈,形成了强烈的审美情感的张力。最后以一个精典的譬喻做结:“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词意倾注,流走如珠。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4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黄词中“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分别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春草喻离愁别恨,(1分)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
5、,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的深远不尽。(1分)黄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二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体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1分)作者把春想象成有生命之物,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1分)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住春的情感。(1分)【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注释:沈腰:指腰肢消瘦。潘鬓:指鬓发斑白。5词的上阕(前5
6、句话)写了什么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上阕写家国一统、河山广阔、楼阁高耸、花草艳美(3分),场面壮观,境界阔大(1分)。【解析】试题分析:上片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
7、为鉴赏评价D。6词的下阕是如何渲染自己“归为臣虏”的哀痛?(4分)【答案】首先写自己被俘之后形容消瘦、头发斑白,容颜憔悴(2分);再回忆被俘之际,教坊奏起离别之歌,催人泪下,更加激起词人无限离别之苦。(2分)【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词的上阕写景,下阕叙事抒情,上下阙之间在内容上构成了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2分)【答案】对比/反衬(1分),词人在上阕极言佳通一统、山河壮阔、花草艳美的太平景象,意在用乐景反衬哀情,突出他被俘后的凄凉悲苦,从而揭示他绵绵不尽的哀愁。(1分)【解析】试题分析: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
8、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美文赏析永远的“虞美人”虞美人,光听这个名字都会觉得美丽,而且是一种夜色深处的美丽。总让人想起霸王军帐里的如泣如诉的分离。明明在理智里知道这只是一个词牌名,但是在感情里接受的却还有那一段“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美丽的故事。把这么美丽的词牌写得动人,李煜是第一个。 历代讲李煜、谈李煜的,很少有不谈其“虞美人”的。因为这的确是其绝顶之作。说李煜,如果说不到虞美人,总归是一件憾事,说完了心里还盛得满满的,这真是言不尽意了;但如果说了虞美人,又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步 精品 课堂 2015 _2016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09 虞美人 苏幕遮练 提升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62604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