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doc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最近几天,央视频道推出了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观后我震撼不已。 典籍里的中国用表演与对话的方式,演绎典籍中的故事,情景再现,让观众更深刻地品读典籍。第一期选择了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尚书又称为书有很多华夏文化的创始性论述,比如第一次出现礼,第一次制定历法。尚书是文化元典,很多很多第一次都在里面。 教授们讲解尚书后,大幕拉开,表演开始。说到尚书,最重要的人是伏生,伏生本名伏胜,是秦朝秦博士,一生守书讲书,是尚书的传承者,因此是故事的主角。故事表演中以老年的伏生与现代人撒贝宁的对话为主线,插入了大禹治水,武王立誓两个书中故事与晁错受文帝之命前来学书
2、的历史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尚书中的故事。 故事中的伏生让人感动。他一辈子爱书,一家人用生命保护书,年老后在山东一带讲书,传承尚书。倪大红老师把伏生演活了,仿佛就站在我面前。 表演结束了,但我的思绪仍未结束。停留在开场的一句话上。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之兴废之由,读书而知个人修身之要。典籍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财富。 典籍里的中国讲述了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创造文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源起何从,我们的脚步迈入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品读典籍,体味经典,吸取智慧,汲取精华,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刚到新年,典籍里的中国一场尚书的流传感动了不少人。真的把
3、诘屈聱牙的古籍活了起来。 可惜,在今古文尚书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说得很清楚。 尚书概况 尚书,即上古之书。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中国自古重视文献流传,上古文献有所谓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说。相传,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中国很早就建立了史官制度,其中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说法,事即为百国之春秋,我们今天可见鲁国之春秋。记言之书,即为尚书。 尚书为记言,主要记载前代明君贤臣之言论,有典谟誓命训告。而根据所记朝代不同,又分为虞、夏、商、周四部分。 尚书原本称书,汉代以后被列入儒家经典五经,故又称书经。 今古文尚书差别的产生 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
4、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伪古文尚书 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伪古文尚书2
5、5篇。 唐代,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其中尚书部分就以这部孔传作注。孔颖达撰的正义,成为官定本颁行全国,其经文并刻入唐石经中。宋代把孔传和正义合成尚书注疏,明清时刻在十三经注疏中。 唐代起,即有人怀疑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的真伪,宋代吴棫正式提出了考辨,以后递经明梅鷟、清阎若璩、惠栋等人进行了严密考证,最后判定这部书是"伪古文尚书",孔安国传是"伪孔传",这一本子是"伪孔本"。 如何看待伪古文尚书 伪孔本中保存了今文二十八篇,虽非先秦原本,但也应该是商周文献的孑遗,仍是当代研究古史的珍贵史料。 李学勤先生强调。史料不是只用真假来判断,而是有可行性
6、高低的问题。 因为研究先发现的大量简帛书籍,与现存古书相对比,不难看到,在古书的产生和传流过程中,有以下多种情形值得注意: 1、佚失无存。 2、名亡实存。 3、为今本一部。 4、后人增广。 5、后人修改。 6、经过重编。 7、合编成卷。 8、篇章单行。 9、异本并存。 10、改换文字。 总的说来,除了少数经籍早已被立于学官,或有官本之外,古籍一般都要经过较大的改动变化,才能定型。 清华简尚书 在清华大学2021年7月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出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 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 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傅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典籍里的中国 央视 典籍 中国 观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