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综述.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综述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文化建设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措施,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注重政策支持,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县委十分重视农村
2、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和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通办发202116号)、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县的实施意见(通发202113号)和关于选拔和培养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意见(通委202148号);同时,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21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专门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重配置资源,文化惠民成效凸显。结合农村实际,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快基层公共文化
3、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全县乡镇(街道)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实现全1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覆盖率均达到100%,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二是打造乡村“15分钟”文化服务圈。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探索“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模式,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着力提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健身文化广场的档次,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组织“三下乡”文艺演出
4、近100场次;连续成功举办九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组织大型广场演出300余场;利用元旦、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组织举办乡镇(街道)民间艺术调演、元宵灯展、秧歌大赛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注重拓展载体,文化品牌初步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鸭梨文化、民俗文化、古城文化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一是文化厚积勃发。经过多年的积淀、挖掘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鸭梨文化。坚持“为农民办节、为产业办节”,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五届通州鸭梨节,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化节会品牌,节会期间组织举办“好客山东休闲汇通州鸭梨生态采摘主题月暨文化采摘之
5、旅”、“枣乡风情自驾游”、“万人游古城”民俗游等乡村游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县域文化品位,叫亮叫响“中国鸭梨之乡”的文化品牌;二是传统民俗文化绽放异彩。天下独有剧种渔鼓戏经宣传文化部门挖掘、整理,重新搬上舞台焕发勃勃生机,全力打造具有通州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202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编渔鼓戏审衙役、追龙缸、打板桥等新剧目多次荣获国家大奖。2021年,新编渔鼓戏剧目墙角荣获“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一等奖,蝉联“四连冠”,叫响了“通州渔鼓戏发源地”这张县域名片。三是恢复和建设古城文化。我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迹2保存完整。目前,我县境内留有老县衙、风水台、文庙等10多处
6、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杨家盐业遗址群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目前发现的最大盐业遗址群。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振兴千年古镇,总投资3.17亿元实施“文化古城”修复工程,按照“一条轴线、四大主题、八大板块”的总体布局,整合古城特有的诗书文化、县治文化、海防文化、原生态民俗文化等文化要素,努力使“文化古城”成为鲁北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独具魅力的旅游优势品牌。目前,“文化古城”景区总体框架初见规模,正积极争创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通州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
7、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和部门重视不够,“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轻视甚至忽视农村文化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个别乡镇文化站至今仍是“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子”;部分村还没有建起文化大院,有的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较低,文化设施不配套,甚至只建不用,开展文化活动较少。 三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偏少,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文化经费严重不足,现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 四是农村文化队伍知识水平偏低,专业人员缺
8、少特别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充分认识农村3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制定出台农村文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配足配齐相关人员,形成农村文化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
9、。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要采取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软硬件建设。采取“投、引、捐、集、融”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尤其要吸引一些企业或致富能人投资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形成县有市民活动中心、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三级文化活动网络。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文化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
10、是加强辅导培训,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三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开辟农村文化第二课堂,为培养和壮大农村文化队伍打下人才基础。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吸引高层次的文化专业人才来通工作,有效解决文化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四)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文化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提高农村文化品位。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潜心创作,以喜闻乐见4的形式深入乡、村巡回演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
11、众文化生活。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创新服务方式,深入农村,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五)加强农村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一是要按照“文化事业项目化”的思路,挖掘、开发独具通州特色的通州鸭梨文化、民俗文化、古城文化、滨海文化资源,把渔鼓戏、渤海大鼓、鸳鸯嫁老雕、剪纸等特色民间艺术推向市场,着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文化品牌,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二是突出文化特色,抓好新农村规划。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着眼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对农村水、田、林、路、电综合考虑,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在新农村建设中注意保护农村的古树名木、古建筑,保护农村的文化和生态美感。三是引导农民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 第 6 页 共 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