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201808062209.doc
《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20180806220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2016_2018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含解析201808062209.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3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1【2018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分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涉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中和滴定、焰色反应、蒸馏实验等。【试题点评】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
2、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约为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 2【2018北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试管内
3、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对比,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的方法D将Zn换成Cu,用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应该从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如实验中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产生Fe2,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3【2018天津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原溶液中有Fe2+,无Fe3+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酸性:H2CO3C6H5
4、OH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sp(CuS)Ksp(AgI)【答案】B【解析】精准分析:A项,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O3+NaHCO3,酸性:H2CO3HCO3-,A项错误;B项,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C项,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故氧化性Cu2+Fe2+,C项错误;D项,向NaCl
5、、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由此判断AgCl、AgI溶度积的相对大小,D项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探究、萃取的原理、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沉淀的生成。【试题点评】易错提醒:易错选D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忽视NaCl、NaI的浓度未知,思维不严谨。若把题中D选项改为“向2mL物质的量溶液相同的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23滴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在c(Cl-)=c(I-)、Ag+不足的条件下,先生成AgI沉淀,从而得到结论Ksp(AgCl)
6、Ksp(AgI)。 5【2017新课标1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答案】B【名师点睛】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A,注意升华与蒸馏的区别,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固体不经过液体直接变为气体的叫升华,例如碘的升华等。6【2017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
7、色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名师点睛】这是一组探究性题型,明确浓硝酸的性质,例如浓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是解答的关键。解题时需要将题目中产生红棕色气体NO2的两种可能性综合分析,另外还需要注意反应在空气中进行,因此就必须考虑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平时复习要掌握信息的提取能力,突出知识迁移的能力。7【2017天津卷】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B制备无水AlCl3 蒸发Al与
8、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答案】D【解析】A、加热碳酸氢纳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直接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AlCl3溶液,铝离子发生水解,最终得到的是Al(OH)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是: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即可;D、NaBr和Na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单质,再用四氯化碳萃取,颜色层不同,NaBr的为橙红色,KI的为紫红色。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及物质的制备等知识点,
9、明确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C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步骤。8【2017江苏卷】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以二氧化硫的制备、性质验证、收集及尾气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制备的实验装置图的识别、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认识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再全面分析必需的试剂和仪器、合理的实验装置、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条件控制,有些实验还需要从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9【2017江苏卷】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B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Na2SO3被氧化C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D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答案】B【解析】A向苯酚溶液中加少量的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可以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所以无白色沉淀,A错误;B沉淀部分溶解,说明还有一部分不溶解,不溶解的一定是硫酸钡,溶解的是亚硫酸钡,所以亚硫酸钠只有部分被氧
11、化,B正确;C银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本实验中没有加入碱中和做催化剂的稀硫酸,所以无法发生银镜反应,从而无法证明蔗糖是否水解,C错误;D溶液变蓝,说明有碘生成或本来就有碘分子。能把碘离子氧化为碘的黄色溶液除了可能是溴水外,还可能是含其他氧化剂(如Fe3+)的溶液;当然黄色溶液也可能是稀的碘水,所以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性质实验、亚硫酸钠变质程度定性探究实验、蔗糖水解程度的定性检验实验及未知溶液的定性探究实验,A实验还考查了学生对相似相溶原理的认识。4个实验中,实验现象都是正确的。A、C两实验都是课本上的重要实验,因操作不正确导致实验结论不正确。D实验只是实验结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 高考 2016 _2018 化学试题 分项版 解析 专题 13 物质 检验 分离 提纯 201808062209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69175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