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韶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韶关).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韶关) 第一篇: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韶关)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 摘要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农村政权体系的发展变化、农村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以及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村民自治; 农村基层党组织; 影响因素 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种因素。 一、农村社会权力结构变化 在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我国农村形成了“乡政村治”的基本政治格局。所谓“乡政”,是指以乡这一级作为国家基层政权单位
2、,代表国家,负责执行国家政务;所谓“村治”,是指以村这一级作为社会自治单位,代表农民,负责治理农村内部事务。(王金洪著: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农村党支部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以广东经验为例的探讨与分析,载智识学术网http:/,2021年4月7日)与“政社合 一、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相比较,村民自治后的农村权力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乡镇政府同村委会的关系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协助与合作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二,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虽然还是属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农村基
3、层权力结构已经从一元化领导向二元权力模式转变。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村党支部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享有对村民自治的政治领导权;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机构,直接行使村务管理权。第三,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大量出现的专业协会、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在农村基层也扮演着相当重要角色,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公共权力体系的运行,对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造成影响。事实上,在村民自 治制度实行以后,党的领导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被弱化、被排斥和被否定的现象。 二、村民自治制度安排的不周延性 由于在基层推广民主的现实条件,村民自治制度的安排应该是“于法周延,于事简单”。但是现行村民
4、自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在许多关键的地方不清晰、不具体、不明确,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不和谐状态。一是没有明确村党支部领导地位的实现途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上述条文虽然明确了村党支部享有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权
5、,村委会享有村民自治权,但对于什么是领导权、什么是自治权;领导权和自治权如何体现;发生争执相矛盾时又如何裁决等问题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二是没有明确农村“两委”之间的职权范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讨论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由此可见,上述条文存在较多重叠交叉,造成农村“两委”权力边界模糊不清。三是村委会成员候选人任职资格条件过低。对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只有年龄上的要求,即年满十八周
6、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四是村委会成员罢免程序复杂、繁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委员会成员”,“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经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同时又规定“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 民代表会议”。这就使村委会占据了有利地位,难以形成权力制衡结构。此外,对于村党支部的领导机制、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以及村民自治的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明文规定。 三、农村环境深刻变化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
7、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农民阶级内部开始出现社会分层,逐渐分化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者等八大社会阶层。(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第1版,第170页至第173页)由于农村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标志着党在农村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对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的影响。表现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出现了拉票贿选争当村干部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黑恶势力控制村政的问题。二是对党员队伍建设的影响。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入党,农村党员队
8、伍老化、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农村党员流动性增强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实际困难;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和舞台也发生了变化。三是思想意识多元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农民价值取向由单一趋向多元,加大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四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对利益整合能力的影响。职业的不同带来利益主体的收入分化与利益诉求的不同,引发了一系列内部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五是政治参与形式多样化对发展民主政治能力的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的要求、动机和形式不尽相同,迫切需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四、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 党的地位和任务的变化,党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党员
9、队伍的变化,对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农村党的建设的整个系统工程,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并不完全适应。在思想建设上,表现为宣传思想 工作针对性不够,和谐文化建设力度不大,引领社会思潮能力不强。在组织建设上,表现为党组织设置形式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不适应,村级组织贯彻执行政策能力与党的农村工作任务不适应,一些地方村党支部、农村党员自身能力与先进性、代表性要求不适应。在作风建设上,表现为少数农村党员干部作风飘浮,有些镇村干部忙于应酬应付、重形式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制度建设上,表现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村党
10、支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有些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反腐倡廉建设上,表现为农村基层干部贪污腐化问题时有发生,村务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腐败现象有向农村基层滋生蔓延之势。 因此,如何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已经成为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现阶段,随着我国实施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农村“两委”关系问题,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党组
11、织建设。这既是时代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也是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探索、不断完善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作者:中共韶关市委书记、韶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二篇: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创)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yongleng于2021-10-1412:17:15发表只看该 作者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总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面临
12、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看,特别是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一些不能与之完全适应、完全匹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形成不了合力。一是村“两委”班子争权夺利,各自为政,好事争争抢抢,难事推推拖拖,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党支部班子能力不强,驾驭全局的能力较差,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群众中树不起威信,发挥不出领导核心作用;三是有些村干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制作风严重,搞一言堂,民主制度形同虚设,群众意愿难以得到充分表达。 (二)村干部责权利不明确,缺乏执行力。一是工作考核目标不明确,导致农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严重影响了村
13、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二是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村干部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待遇很难保障,直接影响到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班子的凝聚力和岗位的吸引力,导致班子成员不稳定;三是农村干部不属于在编人员,流动性较大,在处理农村具体工作中功利性、短期化行为比较突出,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 (三)农村党员发展家族化、把握程序随意化,影响了党员的纯洁性。目前在农村,宗族派系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不和的村,各方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甚至违反规定程序或擅自降低标准,极力发展自己亲属、朋友或铁杆支持者加入党组织,致使农村党员发展呈现家族化、派系化趋势,使真正
14、有能力有素质的人选不上、进不来。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长期在外务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四)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到位,甚至等同于一般群众。当前部分党员先锋意识减弱,组织观念淡漠,缺乏理想信念追求,缺乏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如,有的党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开会不给工资就不参加;有的党员干部不思进取,吃吃喝喝;有的党员干部不廉洁自律,损公肥私,侵占和挪用公款;有的党员身份意识、职责意识不强,甚至鼓动群众上访,唯恐村里不乱;有的党员想方设法地去拆村干部的台,意图乱中取利;有的党员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有心
15、无力,感觉无所适从;有的党员在 村里重大活动中使“反劲”,突显个人主义,等等。 (五)乡镇村两级党内事务透明度不高,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较弱。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由于缺少和农民群众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使群众不能够及时了解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极易引发矛盾。同时,部分党组织内部事务如财务、人事等问题的不透明化操作,缺少了必要的群众监督,很容易滋生腐败,也使得很多群众对党组织的一些决策不理解、不支持。 第三篇:当前影响山东进出口的主要因素当前影响山东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根据今年一季度山东外贸进出口情况,据分析,当前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国外市场需求萎缩是影响
16、出口的首要因素。由于外需下降,出口企业订单大量减少,且订单大都以当月订货当月交货的小额、短期订单居多,除造船等极少数行业外,大额、长期订单几乎没有,订单同比大幅下降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大部分国家货币贬值削弱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受金融危机影响,除人民币保持坚挺外,许多国家和地区货币普遍贬值20%左右,从而削弱了我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力。各市普遍反映,由于目前很多国家币值变动幅度较大,导致进口商下单十分谨慎,由此引发的合同违约、毁约、要求降价等现象也在不断增多。 三、原材料和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在影响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大大影响了进出口额增长速度。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口企业原材料经历了
17、大起大落。由于今年客户纷纷要求我出口产品降价,且降价幅度远远高于原材料的降价幅度,但大部分企业生产消耗的原材料仍是高价购进的库存产品,从而造成出口产品的高成本低价格,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四、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至今未得到缓解。企业普遍反映,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放松银根、下调商业存贷款利率等促进出口的措施,但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对出口企业不仅没有扩大贷款规模,反而加速回笼资金,回收旧的贷款后不再放款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并没有从国家放宽货币政策中得到实惠,融资更加困难。 五、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企业扩大出口的一大障碍。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下,各
18、国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不仅欧、美、日等山东省主要出口市场,在产品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方面设置了大量技术壁垒,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日趋严重。 信息来源:山东省外经贸厅报送单位:青岛特办,山东省外经贸厅 第四篇: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2021-06-2510:53:10来源:省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信息员:diaowei浏览次数:631 白山市八道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志兰(2021年6月25日) 教育投入和师资队伍是影响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二者不可偏废。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
19、体制以来,教育投入和师资队伍状况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对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对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的初步调查和了解,对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经费投入不足是困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 多年来,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始终在经费不足的困扰下艰难前行,主要表现为: 1.学校办学条件出现滑坡。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始终滞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些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滞后现象更为严重。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内部装备水平仍然基本处于当年“普九”验收时的状态。由于当年“普九”验收时确定的标准低,质量要求不高,后期维修和
20、补充跟不上,现有一些设备已很难满足现时教育教学的需要。如图书室,由于当时是突击建设,图书的复本量较高,来源多数是师生或社会捐赠,实用价值非常低,可供师生阅读的书目少。而这些图书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已基本没有可读性,图书室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验室中的许多仪器、设备的利用价值也大大降低,由于日常使用的消耗和损坏,相当一部分仪器、教具得不到及时维修、更换和补充,现已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使用,严重制约了课程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办学规模缩减,办学成本加大,公用经费明显不足。目前,农村地区入学适龄儿童数量逐年减少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学校预算外收入骤减。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被取
21、消,农村教育捐集资的渠道也相应地减少,农村教育经费的补充渠道变窄。尽管国家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补贴的办法,但就其用于农村教育的数额来看,在一些地方与当年农村教育附加和农村教育捐集资的总额相比,还有不足,而这些资金真正直接用于补充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的数量明显不足,多数用在了农村学校的校舍改造上或用在了补充解决农村教师工资。在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前,无财政性公用经费的学校普遍存在。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后,虽然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杂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按标准由国家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统筹解决,但是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缩小,而农村学校的办学成本并没有相应减少,加之物价水平的上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
22、办学成本相对加大,学校正常运转仍然面临着一定困难,使许多学校变成了“生存型”学校。这些学校把能维持正常办公、学校正常运行,当作学校目前办学的最高目标,其它如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出培训已无力去实现。 3.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低。目前,“新三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城区学校远远好于乡村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农村绝大部分村小“新三室”装备基本是空缺,现代化教学手段处于零起点。如此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资料的收集,以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限制,严重制约新课改的落实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造成学校办学条件城乡严重失衡和教育的不公平,影响学
23、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一些农村中小学按国家标准相继建设了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接收站或远程教育资源播放点,但现实中真正充分有效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还需要一过程,因为远程教育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更是一个学习观念、教学模式的变革问题。 二、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整体水平较低,严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力所在,只有拥有了一流的师资,才能办成一流的学校,获得一流的质量。近几年来,各地普遍注重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培养出了一大批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
24、量的全面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但综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也有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 一是领导素质不均衡,管理水平差距大。校长的思想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没能做到针对学校的实际来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确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理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来引领学校发展,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跑关系、筹经费等本应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上,无暇顾及学校的全面管理和内涵发展。有的学校领导班子思想僵化、观念陈旧,不主动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老马旧车推着干,对自己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规划目标,管理缺乏个性,更谈不上办学有特色。一些学校领导班子创新有余
25、、踏实不足,受盲从心理驱使,学校管理注重表面文章,缺乏文化内涵;重一时轰轰烈烈,缺乏持久坚持,使学校管理追求表面浮华。有的学校领导班子缺乏文化底蕴和影响力。一些教师反映,教师都有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促进专业发展的愿望,希望学校领导在专业上为自己起到支持、引领和示范作用。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学校领导,特别是一些主要领导,不愿进课堂、不敢进课堂或进了课堂也只是摆摆架势,听课不评课,或是评课评不到点子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多数是走过场,应付完成任务,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学校教学工作和各项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校长在广大教师中威信不
26、高,更有甚者成为教师群体的对立面。 二是教师素质差异较大,整体水平较低。一些中小学教师敬业精神不足、进取精神不强、思想保守、竞争意识淡漠。“自我感觉良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在部分教师身上表现较为严重。由于队伍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历史的原因,教师学历层次与学识水平现状令人堪忧。从面上来看,教师的学历全部达标,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学历超出规定标准,但学历与学识极不相符,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对课改出现的新情况束手无策,“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状影响了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有的学校教师由于长期地处偏远地区,工作生活条
27、件艰苦,加上没有竞争压力,放松师德修养、缺乏责任意识,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一些农村学校教师来源复杂,专业不对口,基础素质低。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不断提高,一些非师范专业或从事其它行业人员流入教师队伍,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思想上不适应学校管理,在业务能力上很难找到胜任的岗位,而对于这些“教师”素质提高的难度非常大,也影响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在社会上的声誉。 三是城乡教师配置不均衡,使用不合理。由于有关教师调配管理的规定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调配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较多,难以根据学校的合理需求,全面、客观、及时地调配教师,使得市区所在地学校、交通便利的农村学校人员富余,甚至人满为患,条件较差的乡村学校教
28、师紧缺,人员安排使用没有选择的余地。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度尚未健全,新教师更新补充的规范机制尚未建立,有的学校出现了教师总量过剩,专任教师却严重不足的问题,而教学急需的新教师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种由于城乡教师配置不均衡、补充渠道不顺畅而造成的师资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是教师培训制度落实不够,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缺乏改革意识,专业化素质有待提高。城区学校不乏其人,农村学校更为严重。农村学校教师,由于学习和工作地域小,学校经费不足,外出培训机会少,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从未走出过县域参加培训,甚至有的乡村教师都没有进城听过课。有
29、学校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跟不上,与外界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由于受经费困难所限,教学中必备的报刊、杂志、参考书等教学参考资料极其缺乏,教师难以及时获得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一些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少,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规范的教研和培训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致使很多教育行为违背了教育规律,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一些学校把开展课题研究当作学校的面子工程和校长的政绩工程,而事实上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缺乏,从事教学研究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教研、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不够清楚。从事教研、科研的能力不强。教学活动中缺乏必要的
30、归纳总结,对教学中应具有的深入探讨研究问题的选择能力、论证能力、研究方案设计能力、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研究过程的调控和协作能力等都需进一步提高。在实施的所谓课题研究中连基本的课题申报表的填写、研究论文、报告撰写都不够规范。课题的选择不是过大就是过时,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混乱,找不准突破点,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切实际,或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成几篇文章就草草收场。有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无研究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学校缺乏竞争的活力和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学校管理不科学,而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全面实施,学校的用人权没有完全
31、还给学校,学校内部没有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在广大教师当中没有形成,许多责任意识差、进取心不强的教师,在思想观念、学识水平、业务能力上不能主动地去提高和完善自己,开拓创新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不够。一些教师遇到挫折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致使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加快改革步伐,强化监督机制,努力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针对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诸多因素,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行政监督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要加大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和区域间缩小办学差距,促进义务
32、教育均衡发展力度。要及时有效地宣传和落实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落实好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由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切实保证教师培训费、学校办公费和教学设备购置费等学校公用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并在保证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减的情况下,按现行办学成本重新进行核定,合理确定学
33、校办学成本底线,并做到逐步增加经费标准。 二是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形成有利于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用人制度。在现行条件下要努力扩大城区优质学校对农村薄弱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建立起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联、帮、促”的良性运行机制,落实好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保证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向农村合理流动。要切实保证农村教师待遇,采取各种有效的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向农村合理流动,以解决城乡教师队伍素质失衡问题。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校本研修制度为主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机制,充分利用“教师网络联盟”等培训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 三是进一步深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
34、发展的督导评估,努力构建起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监督机制。要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增强督导评估的针对性,构建起有利于推进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自主发展的完整“督学”体系,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形成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推进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加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没有可懈怠的理由,只有针对农村教育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强化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力度,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原载吉林教育督导2
35、021年第2期) 第五篇: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偏柏乡白明生 根据近几年来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的初步调查和了解,对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整体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力所在,只有拥有了一流的师资,才能办成一流的学校,获得一流的质量。近几年来,各地普遍注重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培养出了一大批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但综观农村义务教
36、育阶段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也有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 一是领导素质不均衡,管理水平差距大。校长的思想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没能做到针对学校的实际来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确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理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来引领学校发展,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跑关系、筹经费等本应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上,无暇顾及学校的全面管理和内涵发展。有的学校领导班子思想僵化、观念陈旧,不主动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老马旧车推着干,对自己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规划目标,管理缺乏个性,更谈不上办学有特色。一些学校领导班子创新有余、踏实不足,受盲从心理驱使,学校管理注重表面文章,缺乏文
37、化内涵;重一时轰轰烈烈,缺乏持久坚持,使学校管理追求表 面浮华。有的学校领导班子缺乏文化底蕴和影响力。一些教师反映,教师都有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促进专业发展的愿望,希望学校领导在专业上为自己起到支持、引领和示范作用。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学校领导,特别是一些主要领导,不愿进课堂、不敢进课堂或进了课堂也只是摆摆架势,听课不评课,或是评课评不到点子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多数是走过场,应付完成任务,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学校教学工作和各项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校长在广大教师中威信不高,更有甚者成为教师群体的对立面。 二是教师素质差异较
38、大,整体水平较低。一些中小学教师敬业精神不足、进取精神不强、思想保守、竞争意识淡漠。“自我感觉良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在部分教师身上表现较为严重。由于队伍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历史的原因,教师学历层次与学识水平现状令人堪忧。从面上来看,教师的学历全部达标,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学历超出规定标准,但学历与学识极不相符,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对课改出现的新情况束手无策,“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状影响了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有的学校教师由于长期地处偏远地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加上没有竞争压力,放松师德修养、缺乏责任意识,
39、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一些农村学校教师来源复杂,专业不对口,基础素质低。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不断提高,一些非师范专业或从事其它行业人员流入教师队伍,他们中的一 些人在思想上不适应学校管理,在业务能力上很难找到胜任的岗位,而对于这些“教师”素质提高的难度非常大,也影响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在社会上的声誉。 三是城乡教师配臵不均衡,使用不合理。由于有关教师调配管理的规定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调配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较多,难以根据学校的合理需求,全面、客观、及时地调配教师,使得市区所在地学校、交通便利的农村学校人员富余,甚至人满为患,条件较差的乡村学校教师紧缺,人员安排使用没有选择的余地。同时由于事业单位
40、人事制度改革制度尚未健全,新教师更新补充的规范机制尚未建立,有的学校出现了教师总量过剩,专任教师却严重不足的问题,而教学急需的新教师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种由于城乡教师配臵不均衡、补充渠道不顺畅而造成的师资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是教师培训制度落实不够,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缺乏改革意识,专业化素质有待提高。城区学校不乏其人,农村学校更为严重。农村学校教师,由于学习和工作地域小,学校经费不足,外出培训机会少,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从未走出过县域参加培训,甚至有的乡村教师都没有进城听过课。有学校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跟不上,与外界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
41、畅,由于受经费困难所限,教学中必备的报刊、杂志、参考书等教学参考资料极其缺乏,教师难以及时获得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一些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少,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规范的教研和培训活动。这些都 使得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致使很多教育行为违背了教育规律,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一些学校把开展课题研究当作学校的面子工程和校长的政绩工程,而事实上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缺乏,从事教学研究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教研、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不够清楚。从事教研、科研的能力不强。教学活动中缺乏必要的归纳总结,对教学中应具有的深入探讨研究问题的选择能
42、力、论证能力、研究方案设计能力、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研究过程的调控和协作能力等都需进一步提高。在实施的所谓课题研究中连基本的课题申报表的填写、研究论文、报告撰写都不够规范。课题的选择不是过大就是过时,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混乱,找不准突破点,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切实际,或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成几篇文章就草草收场。有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无研究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学校缺乏竞争的活力和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学校管理不科学,而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全面实施,学校的用人权没有完全还给学校,学校内部没有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
43、机制,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在广大教师当中没有形成,许多责任意识差、进取心不强的教师,在思想观念、学识水平、业务能力上不能主动地去提高和完善自己,开拓创新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不够。一些教师遇到挫折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致使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加快改革步伐,强化监督机制,努力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针对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诸多因素,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行政监督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要加大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合理配臵教育资源,推动城乡和区域间缩小办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度。要及时有效地宣传和落实新义务教育
44、法,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落实好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由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切实保证教师培训费、学校办公费和教学设备购臵费等学校公用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并在保证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减的情况下,按现行办学成本重新进行核定,合理确定学校办学成本底线,并做到逐步增加经费标准。 二是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
45、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形成有利于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用人制度。在现行条件下要努力扩大城区优质学校对农村薄弱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建立起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联、帮、促”的良性运行机制,落实好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 期制度,保证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向农村合理流动。要切实保证农村教师待遇,采取各种有效的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向农村合理流动,以解决城乡教师队伍素质失衡问题。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校本研修制度为主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机制,充分利用“教师网络联盟”等培训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 三是进一步深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发展的督导评估,努力构建起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监督机制。要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增强督导评估的针对性,构建起有利于推进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自主发展的完整“督学”体系,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形成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推进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加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没有可懈怠的理由,只有针对农村教育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强化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力度,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 24 页 共 2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