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1/5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测试测试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私有财产出现和贫富分化的结果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需要 阶级对立的结果 A.B.C.D.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中国出现了()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3.夏朝最后一个王是()A.桀 B.纣 C.汤 D.盘庚 4.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 800 多年。有一事件成为西周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一事件就是()A.周初大分封 B.国人暴动 C.烽火戏诸
2、侯 D.平王东迁 5.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治,开拓了疆域,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的争权夺利 B.周王室的衰微 C.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奴隶、平民起义的打击 6.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7.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表明在夏、商、西周时期,国家的大事主要是()A.祭祀和农业 B.农业与战争 C.对外战争与对内镇压反抗 D.祭祀与战争 8.据史书记载
3、,西周初年的国家有八百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一百七十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A.弱肉强食 B.统一 C.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D.适者生存 9.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物质文明表现的为()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农作物“五谷”齐备,农牧业发达 陶瓷业发达,玉器制造业兴盛 农业生产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A.B.C.D.10.位于苏州闾门内下塘街的泰伯庙是为了纪念周部落的泰伯、仲雍兄弟。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他
4、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2/5 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带来青铜礼器 C.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传播甲骨文字 11.下图中的耕作方式至迟在哪一历史时期就已出现()A.商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12.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祀李王,络绎不绝。”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A.李冰 B.李耳 C.李白 D.李时珍 13.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 14.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
5、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是()A.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C.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1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见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地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17.“春秋无义战”是孟
6、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有()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小的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统一 争霸战争过程中有许多诸侯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争霸进一步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B.C.D.18.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孙武 19.胡适认为:“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他的这种看法的实质是()A.认为诸子百家学说产生于乱世 B.认为儒、道、法家应并举并重 C.认为诸子的思想体现了时代
7、的要求 D.为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20.七年级(6)班的同学正在表演历史短剧百家争鸣,小毛、小勾、小朱、小杨依次分别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派的代表人物。下面的出场发言不符合他们身份的是()A.小毛: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啊,这样自然资源才持续利用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3/5 B.小勾(手捧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小朱: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啊 D.小杨:俺主张实行法治,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60 分分)2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14 分)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图 1 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部编版 初中历史 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测试 试题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