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傣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思考.doc
《对傣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傣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思考.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傣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各个地区的民族服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艺技术水平,而且也浓缩积淀着民族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宗教的诸多文化意蕴,体现了他们民族的审美追求,还体现了他们特有的文化心理和礼仪制度。本文主要围绕傣族的服饰文化来思考一些现代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的问题。 【关键词】 傣族服饰文化等 一、过去的傣族女子服饰 傣族女子的服饰很有特点,但各个地区又有所不同。现主要就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的傣族女子服饰进行描述。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妇女一般都是上身穿白色、天蓝色、或绯红色紧身内衣,外面套以大襟或对襟的圆领窄袖短衫,这种短衫
2、独具特色,袖管又细又长,紧贴胳膊;衣服的腰身又细又短,腰背处有一小部分外露,下摆较宽显得大。下身穿颜色艳丽的筒裙,长到脚面。筒裙上有数到花条,花条的多少,表明所属的阶层,据说规定非常严格,任何人不能违反。在这一地区,妇女有穿花鞋、拖鞋的习惯,利于避暑。她们喜欢将头发盘在头顶,插上一把月梳或是鲜花,有的还带上一块花头巾,显得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德宏傣族妇女的服饰又有所不同。她们在当姑娘的时候一般穿白色或绯红色的大襟短衫、长裤,将发辫盘于头上,腰间束一块小的围腰,结婚后才穿上对襟短衫和筒裙。德宏地区傣族妇女的发饰也不一样,年轻的妇女是将头发束于头顶,中老年妇女则不再束发,而改戴成一种黑色的高筒帽
3、。在傣族村寨里,要分辨少女和少妇,关键在银腰带上。凡已婚的妇女会把家中的几把钥匙挂在银腰带上作为标志,而银腰带上没有挂钥匙的就是未婚少女。 二、现在傣族妇女的服饰 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长裙打折,多用银腰带系于腰际,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维”之美,加上所选的布料轻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大体上只是在过去的服饰上做了一些改变,现在人们经过一些加工把服装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式,再加上一定的装饰,使看起来既有少数民族的味道,又融合了现代的元素,非常美观。城镇的女子已经极少缠头巾了,多
4、挽髻于顶,插上别簪、卡梳、鲜花等来装饰。 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粉红、淡黄、嫩黄为主,十分鲜艳华丽。衣料也多选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外出参加集会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的风采。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靓丽的方向发展,进一步突出孔雀之乡绚丽多彩的特点。 位于我的家乡华坪的傣族,她们的服饰很像金平的花腰傣。她们的服饰比较艳丽,衣裙以红色为主,再以黑、绿、蓝、黄进行修饰,她们包头帕,戴大耳环,因为跟山上的傈僳族经常接触,所以服饰方面也接近山上的花傈僳。出门的时候喜欢背一个布包,上面绣有美丽的图画。这
5、里的傣族无论男女都喜欢穿无袖的短衫和短裤,因为是在坝区,经常下田干活,为了方便和避暑,他们穿得就比较薄和轻便。但有重要节日的时候就会穿着节日的盛装出席。一般傣族的妇女都会戴一根银手镯。现在这里的傣族已经越来越被汉化了,许多当地的傣族也不再自己做衣服,男的在平时都不穿自己的服装了。 三、傣族的手工艺 傣族人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银器不但在傣族人民的信仰中广泛用作宗教祭祀的法具,而且傣族人们也十分喜爱银子的纯洁。傣族男女就有把银腰带作为爱情的信物。傣族的银器工艺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活用具,如银碗、银杯、槟榔盒等,二是佩挂饰品,主要有银项圈、项链、手镯、戒指、耳环、腰带等。银腰带多由银丝编织成蛇纹
6、或结成连环扣,再一个一个地接起来,在带钩处镶上花卉图案,增加美感。这种银腰带美观、实用,很受傣族妇女的喜爱。如果哪位姑娘爱上小伙子以后,她就会把银腰带送给小伙子,希望爱情如银腰带一样闪光。 傣族的另一种著名的工艺品就是傣锦,傣锦有棉布织锦和丝绸织锦之分。傣锦是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傣锦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图案有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和几何图案等。每一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特定的含义,如红绿颜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等。今天,傣锦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
7、发展和提高,除了制作筒裙、挎包、床单、被面、窗帘手巾外,还设计制作出了傣锦屏风、沙发垫等新品种。这就使传统工艺得到了传承,又使当地的傣族人民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弘扬了我们的民族文化。 四、思考 傣族的服饰、民间工艺都属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工艺美术珍品的条例。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因为有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使我们国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变迁着,很多民族民间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如果有一天世界的各种文化都融合成一种文化了,那就太单一了。其实从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分析,有很多文化都是我们国家的瑰
8、宝,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保护的。像这些民族的工艺品。它们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用品还是文化的展现,因为世人可以从这些工艺品中读出民族的历史、宗教、经济状况、政治等知识,这些工艺品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曲艺、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还有年事已高的传承人,为了不让民族文化流失,国家在近几年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这些文化,但我觉得光有这些制度还不够,应该落实到每一步的保护,如培养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人,让他们学习自己民族的工艺制作技术,给予他们物质上的补助,因为有的民间艺人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改善,他们就想别的出路,导致了工艺的失传。要加强教育制度的改进,现在一些地区已在实
9、行双语教育,这也是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一种方法。我觉得还可以开设剪纸、编织、纺织等课程,让这些技艺得到传承。 对于民族文化,我觉得我们应该去粗取精,法律制度方面还得加强完善,我相信,在文化工作者和全社会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在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方面取得成果。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和弘扬,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远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参考资料: 传扬生活妙韵的巧技云南民族工艺杨雪果编著2021年8月百彩千辉云南民族服饰玉腊编著2021年12月云南民族文化概说施惟达、段炳昌等编著2021年文化人类学教程孙秋云编著 云南少数民族
10、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202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五、前人研究成果: 前面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傣族文化进行了研究,可以说关于傣族文化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我只是通过这些研究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罢了。从我看过的书籍、期刊等选了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如下: 南傣族服饰文化述论选自民族艺术研究2021年02期吴华云南风俗志胡绍华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 云南傣族织锦图案艺术研究陈婧昆明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 云南民族学会傣族研究委员会:傣学研究、傣族文化论、傣族文化研究论文集第一辑、第二辑、云南傣族土司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元江傣族研究文集等 花腰傣与花腰彝服饰装饰艺术比较研究陈锋2021年傣族的村寨文化及其当代价
11、值郑晓云2021年9月 第二篇:服饰与文化的研究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这次活动还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会上站住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提前让我们接触社会,锻炼自身的活动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我们以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丰富阅历。让我们在学校里就学到如何去组织工作,去实践工作,去总结工作。 这个活动,使我们懂得了更多,培养我们对学习的热情,看问题也比较全面了,不会像以前那样一根筋地思考问题了,在碰到问题时,我们会想得很多,尽量从各个方面来思考,尽量使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得完美,这样就会得我们的研究性学
12、习更加完美。所以我们就更加有信心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能够脱颖而出,这也是激励我们更好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服饰与文化的研究让我懂得了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服装和文化。一段时期帝王的文化可以影响他的国家人民。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我用已学历史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有关材料,了解了很多服饰与文化的事情。研究过程中,学生团队意识增强,与他人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得到磨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这次研究性学习,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验、永远的财富,对我的学习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篇: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思考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思考 承德
13、市外八庙管理处 承德自古就是多民族的聚居之地,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的区域,而这些多种文化的荟萃必然也会使其形成一种富有创造力与生机的优秀文化遗产。本文探讨了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进行发掘与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参考思路。 一、发掘和研究承德民族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承德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以及民俗考古遗物等都是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的范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承德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不管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还是对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承德自古就是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和杂居以及融汇
14、的地域 承德位于长城以北,是连接东北和华北以及蒙古地区的三角地域,地处关内外的要塞,而且也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域,在历史上曾有很多民族聚居在这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的荟萃在民族关系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承德是中原通往北方的交通要塞 在中国的历史上,关塞以及长城地带自古就是各民族杂居融合的地域。古代时期的承德,是中原通往北方的一个交通要塞,承德位于古北口地带,这里作为一个要塞,当战争来临时就会把城门关上,在和平年代就会将城门大开,便于南北通行与通商。由于这里的人口流动非常频繁,因而呈现出了多民族和多文化共存并相互影响的大融合情形。 承德在历史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对
15、其民族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二、丰富多彩的承德民族文化遗存 从史前开始,承德就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域,这两种民族文化传统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域,许多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承德地域就存在着人类的活动,考古已经发现了这个地域存在着20多处的古人类的洞穴遗址,出土了数十种的动物骨骼的化石。在丰宁地区还发现刻有铭文“亚邀请“三脚架,这是亚氏族部落商代遗址关闭。战国秦汉时期,有超过20座壁分布的秦汉时期的燕长城附近的长城承德地区,全市已出土一批铁,青铜,陶瓷,钱币和各种建筑构件。在承德地区还发现了许多的
16、北魏和隋唐时期的文物。例如:北魏时期的青铜佛像雕刻,北魏太和年间的青铜菩萨,有很多箍筋和铁壶、双耳铁等。各种各样的辽,金元时期文物,也广泛分布于承德地区,龙华县土城子古城就是一个典型。有瓷的窑和施工现场,出土了一批生产、生活用具和各种丰富的瓷。明代承德属北平府,发现许多明代遗物和遗迹长城沿线附近,如记载了当时修建长城和守卫蓟辽宁边镇的各种碑刻等。清代承德的各类文物不仅有丰富的物种,也是世界有名的。这里的加德满都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结合了历史,民族,文化,宗教,艺术的各种元素,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殿堂。 这些也只是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其中的一部分,尽管它们正在不
17、断的被人们发掘出来,然而人们对它们的文化艺术价值的认知还并不全面,仍然还有许多的民族文化珍宝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发掘与研究。 三、关于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多开展民族考古工作,解决历史缺环的问题 在对民族文化进行发掘的过程中,尤其是对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的发掘往往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原因在于这些民族的活动范围很广阔,而且这些游牧民族的流动性也非常频繁,生存环境也相对恶劣也不善于论经治史,因此关于他们的史料记载就非常少。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田野考古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承德来说,地上和地下还存在很多的文化遗存,例如:每个县区的民俗方面的文物遗迹,以及在山庄内外所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傣族 服饰文化 研究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