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doc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研究性学习.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法为着眼点,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利用于实践的机会。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章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在新的中小学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
2、(必修课)的指定领域。这是一个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学领域。其课程目标切合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同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注重系统化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学上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偏重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安排下按照统一的大纲有序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地探究,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对与生活相关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而不是现成的教科书;它要求学生在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中,亲历和体验发现问题、获取并且应用相关的知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显然,作为课程的研究
3、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甚至包括按传统方式实施教学的综合课程)在价值、功能方面是有着明显差异的。这决定了二者目标指向上的明显差异。传统学科课程教学的目标指向主要是系统知识传授,虽然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一般也要求对学生情感、态度、技能在所培养,但知识传授始终是第一位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情感体验、意识态度、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授不再作为追求的唯一或主要目标。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特点和已有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应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一)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研究性学习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
4、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不仅是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重要环节,研究性学习将实践、探究、体验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注重学生对书本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能力不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数据、资料),分析与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实现问题解决,并进行思想表述和成果交流活动。它十分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形成获取新知,
5、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创新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三)学会合作与分享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一般的学科教学中,尽管也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但其目的仍主要是提高教学效率,其人际合作关系通常表现为学习中的先进者帮助后进者,所以效果受到影响。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开展平等的讨论与交流,以合作手段取得集体的成功,各成员的努力结果相互依存,成为整体的重要部分。此外,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或社会人士之间也需要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这无疑对于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
6、,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认真踏实,坚定执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争取成功,并且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思想与成果,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我。这有利于学生在研究问题的同时,有效地培养起不解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科学道德。(五)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通过社会实践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意义与价值的广阔空间。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承担课题(项目)实施研究,感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他们在掌握科学的理念和概念,解释和分析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同时,将
7、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维护人类与社会发展的权利,真正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二、研究性学习在不同学段的目标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和高中都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三个学段的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其性质、价值与功能无疑是一样的。因而其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身心发展、知能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研究性学习在具体实施中, 为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能结构方面的种种差异,其具体目标也应当有所差异。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在转化为
8、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的情意结构、知能结构时,必然地呈现出定位的差异性。研究性学习目标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差异大致如下。(一)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三个学段在体验的深刻性、丰富性和持久性方面必然是有差异的。对于小学36年级学生而言,这种体验主要是对于自己身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观察、发现和思考,以及通过不太复杂的探究活动,品尝动手动脑探究成功的愉悦,由此激发起对科学和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究的心理倾向;初中阶段则是让学生亲身参与问题探究的过程并获得相关体验,激发起思考社会、自然、人生问题和探索创新的兴趣与欲望,基本形成善于质疑、勤于思考并在自主探究中
9、获取新知的心理品质;高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加类似于科学工作者的课题(项目)研究,目标在于进一步丰富学生从事科学探究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变化,从而形成比较持久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较强的实践、探索、创新的欲望,巩固和发展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良好心理素质。(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学段对能力的要求有较明显的落差。小学36年级只是学会仔细观察比较明显的事物现象,发现问题,并具备基本合理地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应当具备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通过适当探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则要求具备一定的发现或提出与生活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方面的新问题,并通过
10、有计划的探究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信息(资料、数据等)的采集和运用方面,小学要求使用简单工具延伸器官,但目前不一定要求使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运用也比较简单;初中则要求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包括计算机,并要求深入思考把握众多信息与事物本质间的关系;高中则要求多种工具和技术,必须包括计算机、网络,以提高调查和实验的水平,并且要学会应用逻辑方法和信息,构建或修改对事物的科学解释或科学模型,对已有的科学解释或模型进行客观的评估。在成果与心得交流方面,小学生主要要求口头表达语言清晰,中学生则还要求运用撰写论文、报告、制作多媒体等方式表达,其中对高中生要求最高。(三)学会合作与分享小学36年级目
11、标主要在于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初中要求发展与伙伴合作的团队精神,高中则进一步形成现代人所必需的民主素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小学要求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克服依赖心理,且乐于帮助同伴;初中则要求自觉遵守合作规范,正确认识自己在合作集体中的角色地位和应有作用;高中则要求养成不仅在合作集体中对分工尽职尽责、积极主动与伙伴通力合作的态度,并且能自觉维护伙伴间平等协作关系。小学阶段只要求具有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初中阶段要求具有人际沟通和合作中协调角色关系的基本能力;而高中阶段则应当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调谐人际合作分工角色关系、保证集体事业成功的能力。中学生应当比小学生更懂得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思想和
12、成果。(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小学36年级主要是初步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包括观察事物要仔细,凡事要认真思考,说话和行动都要有理有据,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等等;初中阶段应当基本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包括确立“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意识,不盲从、不迷信,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认真踏实,善始善终,成不骄败不馁的态度等等;高中阶段则应当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态度,坚定执着、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敢于不断求新的创造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批判的能力。从小学到高中,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五)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于小学36年级的学生主要在于初步形成个人对
13、于社会的责任意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后果,懂得自己是国家与社会的小主人,将来要为社会进步尽责的道理;初中阶段则基本养成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关系的正确认识,关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形成较强的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关心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自觉维护社会进步,敢于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
14、交流的过程。(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中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二)探索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
15、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2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16、。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四)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他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既赋予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学生感到背负一种责任时,他的主观
17、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五)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学生研究最后呈现和结果可能稚嫩可笑,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知道除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他终身学习打下
18、了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学生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眼中,不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内容,而是相互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实施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一)因地制宜,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
19、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二)重视资料积累,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对于本人和他人,对于以后的各届学生,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将这些资料积累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演习资源,是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三)适应差异,发挥优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
20、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校应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形成有地区和学校特点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同时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留有足够的余地。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的各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性质,对于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
21、以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或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二)做好实施研究性学
22、习的准备工作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刚刚起步时,需要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具体来说涉及思想、人员、设备等多方面的工作。1.转变观念为先导。研究性学习已经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开设这门课程是国家意志,其价值和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校长只有选择怎样开设的自由,没有拒绝开设的权利。但是,实际上直到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真正开设研究性学习。究其原因大约有这样几种:(1)不知道怎么实施这门课程,怕匆匆上马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至今还处在观望阶段。(2)并没有弄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但为了对付上面的检查,或是把原来的兴趣小组包装一下,或是将3课时分给数学、语文和外语,用学科类辅导课取代,改头换面
23、名曰研究性学习课程。(3)怕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后,在原有的课时中每周挤出3课时来,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会影响学校的高考升学率,迟迟不愿开设。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思想,它仍用以前的办学思路来看待这一次课程改革,把升学率当成学校办学的唯一追求,滞留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由此可见,造成上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观念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首先应从思想准备入手,从转变教职员工的观念入手。如果教职员工的认识到位,能认识到开设研究性学习对国家、对民族包括对自己的学校的重要意义,他们的积极性、潜能、创造力就会发挥出来,即便学校的设备条件差一些,都会想办法解决。否则,即使是条件一流的学校,
24、教师也会用各种理由推迟或拒绝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转变观念,核心是要转变学校校长的思想。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舵手,他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所以,要在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校长自己首先要真正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由他去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是课程实施必不可少的首要准备。2.成立课程开发领导机构。在课程计划中研究性学习为国家必修课程,但从实施层面看,它又是由学校负责开发和组织实施的课程。学校的教务处(教导处)是学校主管教学的职能部门,它的日常工作比较具体、繁忙,而研究性学习有独特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尤其是刚起步时工作更加繁杂,因此学校建立一个专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研究性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