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健康知识讲座.doc
《中学生健康知识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健康知识讲座.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生健康知识讲座主讲人:龙虹主 题:传染疾病防治今天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一下健康知识与传染疾病防治。通过每年的健康体检,我们会发现:同学们在常见传染疾病检查当中,发病率还是很高的。今天就其中几种常见的传染病,介绍其症状、病理,并教给大家如何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要求每位同学了解和掌握。第一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本病好发于儿童时期,成人少见。一、病原学本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很敏感,1%来苏儿、乙醇、甲醛等,可于2-3分钟内将其杀死,暴露在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对低温具有相当
2、的抵抗力。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自腮腺肿胀前6日至肿胀后9日均有传染性。隐性感染者约占50%。(二)传播途径:由唾液排除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三)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二季为高峰。在集体儿童机构或人群聚集处,如学校及幼儿园,可形成暴发流行。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一般为18天。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颈痛、咽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天后既见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严重者体温高达39以上甚至40。腮腺有一侧或两侧肿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触痛,由于腮腺管口红肿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
3、胀痛加重,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不红,皮肤表面发热但不化脓。通常一侧腮腺肿1-4日后对侧也肿,肿胀于1-3天达最高峰,3-7天腮肿逐渐消退,体温下降,整个病程为10-14天。四、治疗(一)一般治疗: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吃酸性食物。(二)中医中药治疗:采用内外兼治法,内服以普济消毒饮为主,再随症加减。大青叶或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1-2次。炒全蝎10个研为细末分3包,每晨空腹服1包。局部用紫金锭或青黛散醋调外敷1日数次。(三)对症治疗:高热、头痛、呕吐等可对症治疗。(四)抗生素和磺胺药可用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五、预防发现病
4、人及早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目前已有有效的活疫苗,疫苗的效果显著,使用范围会日益扩大,在儿童中普遍使用疫苗免疫,可能完全消除腮腺炎病毒。中医中药:板蓝根煎剂口服,每人每日30克。或针刺颊车、合谷2次,也可作为预防。第二种 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有高度接触传播的儿童病毒性疾病,以轻度的全身症状和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痂疹为其特征。一、病原学水痘病毒属疱疹病毒。是有双链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水痘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疱疹的疮浆、血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人感染后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水痘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而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时亦可发生水痘和引
5、起流行。自发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二)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三)易感性:人对水痘普遍易感,且本病传染性很强,故接触后的易感者约80%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两季较多。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在小学和幼儿园内易于发生流行。一次患病终身免疫。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0-20天,一般13-17天。(一)前驱期:起病急,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此期不超过24小时。(二)出疹期:发热数小时后出现皮疹。以躯干部为主、头部次之,逐渐延及面部和四肢。成批出现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又数小时后变为疱疹,椭圆形,大小不一,周
6、围有红晕,扪时感觉表浅。中央轻微凹陷,24小时内变浑浊,6-7天后干燥结痂,2-3周痂盖自动脱落一般不流疤痕。疱疹期常带有瘙痒。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和头部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和脚心更少。四、治疗应隔离病人全部疱疹变干为止。发热者应卧床休息。对一般病例主要是加强护理,勤剪指甲,以免搔伤,保护皮肤清洁。继发细菌性感染者可选用适当抗菌素及对症治疗。五、预防应严格隔离病人。个别体弱及患慢性病的儿童,在接触本病3天内,可用丙种球蛋白,以减轻病情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第三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人体后通过飞沫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菌自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
7、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病变。患者多见于儿童,常在冬春季引起发病及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一、病原学脑膜炎双球菌为奈瑟氏菌属细菌之一。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严格需氧,在5%-10%二氧化碳浓度下生长较好。对寒冷及干燥极为敏感,在体外极易自溶,故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二)传播途径:病原菌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由于病原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染的机会极少。(三)人群易感性:本病在新生儿少见。以6个月
8、-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10天,一般为2-3天。(一)普通型:约占全部病例的90%。开始病人有咽喉疼痛,鼻咽部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有恶寒、寒战、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和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症状。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少数病人可出现全身玫瑰色丘疹。大多数病人在发病24小时左右出现明显脑膜刺激征。病人持续高烧,头痛欲裂,呕吐频繁,血压可增高而脉搏减慢,狂躁及惊厥。1-2天内病人可进入谵妄昏迷状态。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婴儿前卤未闭者可出现隆起饱满感。(二)暴发型:起病急,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死亡。病人以高热头痛呕吐开始,中毒症
9、状严重,抽搐频繁,神志昏迷,呼吸不整,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水肿或脑疝表现。常于12小时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且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坏死。休克是本型的主要表现,出现面色苍灰,唇周及指端紫绀,四肢厥冷,血压明显下降,脉压缩小,不少病人血压下降至零。四、治疗(一)普通型:1.一般治疗:安静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流通,以流质饮食为宜,给予适当的液体输入。2.病原治疗:磺胺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磺胺嘧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浓度的50%-80%因此常为首选药。成人首次剂量2克,以后4-6小时1克。儿童剂量按每日0.1-0.2克/公斤体重计算,分次给予。不能口服亦可静脉注射,同时加用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健康 知识讲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