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讲统计 doc--初中数学 .doc
《201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讲统计 doc--初中数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讲统计 doc--初中数学 .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2011 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讲:统计知识梳理知识点 1.统计图表重点: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难点:恰当的选择统计图表,分析图表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以及频数分布折线图。其中,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是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以及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但是不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及事物的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但是不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每个项
2、目的具体数目。频数分布直方图以及频数分布折线图:能清晰地表示出收集或调查到的数据。例:下面两幅统计图(图1、图2),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你通过图中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1)通过对图1 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2)通过对图2 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3)2009 年甲、乙两所中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共有多少?解题思路: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要想解决本题中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1)图 1 与图 2 这两个统计图所展示的信息有哪些不同的侧重时间/年5002006 年2009 年人数/个10001500
3、2000625600110520002003 年甲校乙校甲、乙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统计图(20032009 年)(图 1)12%38%50%60%30%10%2009 年甲、乙两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其他(图 2)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点?图 1 是折线统计图:重在反映了自20032009 年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变化情况;图2 是扇形统计图重在反映了 2009 年甲、乙两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不同项目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2)怎样结合图 1 与图 2 求出 2009 年甲、乙两所中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共
4、有多少?由图1 我们可以得出2009 年甲、乙两校分别有2000 人和1105 人,由图 2 我们可以看出 2009 年甲、乙两校参加科技活动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38%和 60%,所以 2009年甲、乙两所中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为2000 38%1105 60%1423解答:(1)2003年至2009年甲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比乙校增长的快.;(2)甲校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比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多;(3)2000 38%1105 60%1423答:2009 年两所中学的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总人数是1423 人点评:本题载体与素材取自于生活实际,实实在在,学生感到亲切,能促进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
5、处都有数学。本题综合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一般地,我们由折线统计图得到事物的变化情况以及每个总的项目的具体数目,再由扇形统计图得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每个总的项目的具体数目相对项目的百分数=相对项目的具体数目。建议:由于通过对统计图的有效分析,会帮助我们对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合理理解统计图所要表达的含义,尽可能多得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知识点 2、常用的调查方式重点:熟悉常用的调查方式,掌握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等基本概念;难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我们经常用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方式来调查考察
6、对象、普查: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抽样调查:人们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一般地,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或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这时我们往往会用抽样调查来体现估计总体的思想。在实际调查活动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的同时,要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认识到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
7、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例 1 为了检查一批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 10 台电风扇进行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批电风扇是总体;B、从中抽取的 10 台电风扇是总体的一个样本;C、10 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样本容量;D、每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全体。解题思路:本题中的考察对象是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不是电风扇本身,因此这批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总体,每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个体,从中抽取的 10 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 10。故应选 D。练习1、为了了解一种新型机床的性能,从中抽取 10 台进行测试。在这个问题中,这 10 台机床的性能指标是()A、总体B、个体C、样本D、样
8、本容量2、某市教委为了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身体状况,从中抽取了 500 名学生的体重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市初三学生的身体是总体;B、从中抽取的 500 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C、其中每一名学生的体重是个体;D、500 名学生的体重是样本容量。答案:1.C.2.C知识点 3、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重点: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难点:会用它们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及集中趋势;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一般地,我们会用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
9、费组卷搜题网的平均水平;会用极差、方差、标准差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或离散程度)。其中,、平均数:一般地,对于 n 个数 x1,x2,x3,.xn,x=123nxxxxn叫做这 n 个数的平均数,又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一般地,如果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成为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数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例 1 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
10、,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甲群:13,13,14,15,15,15,15,16,17,17;乙群:3,4,4,5,5,6,6,6,54,57。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在横线上):(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例 2 某餐厅共有 11 名员工,所有员工的工资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元)人员经理厨师甲厨师乙会计服务员甲服务员乙勤杂工人数1111421工资额3000700500400360340320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在横线上):(1)餐厅所有员工的平
11、均工资是元;(2)所有员工工资的中位数是;(3)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答:。(4)去掉经理的工资后,其它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元,是否也能反映该餐厅员工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工资的一般水平?答:。解题思路: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都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当一组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时(如甲群游客),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也比较接近;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特别大或特别小时(如乙群游客),它就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但不影响中位数、众数,此时可由中位数或众数反映这缴数据的集中趋势。例 1 答案:(1)15,15,1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2、2)15,5.5,6;中位数、众数。例 2 答案:(1)640;(2)360;(3)中位数;(4)404,能;练习小李通过对某地区 1998 年至 2000 年快餐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制成了该地区快餐公司个数情况的条形图如图所示,和快餐公司盒饭年销量的平均数情况条形图,利用这些信息解答下列问题:060708年份060708年份(1)2007 年该地区销售盒饭共万盒;(2)该地区盒饭销量最大的年份是个,这一年的年销量是万盒。来源:学_科_网(3)这三年中该地区每年平均销售盒饭多少万盒?答案:(1)118;(2)2000,120;(3)96x(万盒);知识点 4、频率分布重点: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13、,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难点:初步建立统计观念,提高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例:当今青少年视力水平的下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了解某中学毕业年级 300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的视力,进行数据整理后:(1)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2)填写频率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来源:学科网(3)若视力为 4.9,5.0,
14、5.1 均属正常,不需娇正,试估计该校毕业年级学生视力正常的人数约为多少?分组频数频率3.954.2520.046来源:学+科+网0.124.554.85234.855.155.155.4510.02合计1.00解题思路:在填写频率分布表时应注意:分组时各组的组距相同,并且前组的终点是后面一组的起点;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的总和;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 1;由于小组的频率数据总数频数,在频数、数据总数、频率三者之间,已知二量。可求得第解:(1)某中学毕业年级 300 名学生视力的全体情况。(2)频率分布表的第一列应填 4.254.55;第二列从上到下依次为:18,50;第三列从上到下依次为:0
15、.46,0.36,(3)由于 3000.36108(名),于是可以估计该校毕业年级学生视力正常的约有108 名。练习: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某校坚持长年的全员体育锻炼,并定期进行体育测试,图 1是将某班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精确到 0.01 米)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已知从左到右四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 0.05、0.15、0.30、0.35,第五小组的频数是 9。(1)请将频率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2)该班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多少人?(3)若成绩在 2.00 米以上(含 2.00 米)的为合格,问该班成绩的合格率是多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
16、久免费组卷搜题网(4)这次测验中你能肯定该班学生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各落在哪一小组内吗?(只须写出能或不能,不必说明理由)答案(1)第五小组的频率为:1(0.050.150.300.35)0.15,与第二小组的频率相同,因此表示第五小组频率的长方形与第二小组的相同,把直方图补充完整如图 2所示。(2)因为第五小组的频率为 0.15,频数是 9,所以该班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人数是:6015.09(人)。(3)因为第三、四、五各小组的频率之和为 0.80,所以该班成绩的合格率是 80。(4)不能肯定众数和中位数落在哪一小组内。知识点 5、方差重点:掌握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计算难点:分析同类问题
17、的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1、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2、方差、标准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2=1/n(x1-x)2+(x2-x)2+(x3-x)2+.(xn-x)2其中,x 是 x1,x2,x3,.xn的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 s 就是方差的算术平均数例 1 选用恰当的公式,求下列各数据的方差。(1)2,1,4(2)1,1,2(3)79,81,82解题思路:由于(1)中各数据及它们的平均数为较小整数,因此选用公式:222212)()()(1xxxxxxnSn 求方差较简便;(2)中各数据虽为较小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
18、免费组卷搜题网整数,但它们的平均数为分数,因此选用公式:_2222212)(1nxxxxnSn求方差较简便;(3)中数据较大且接近 80,因此取80a运用公式:_2222212)(1xnxxxnSn求方差较简便。答案:(1)62S;(2)9512S;(3)9512S例 2 现有 A、B 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 45 名学生参加一次测验,每名参加者可获得 0、1、2、3、4、5、6、7、8、9 分这几种不同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 A 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 班的成绩如图所示。来源:学*科*网(1)由观察所得,班的标准差较大;(2)若两班合计共有 60 人及格,问参加者最少获分值可以及格。解答:(
19、1)A,(2)4 分最新考题纵观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题最明显的变化趋势是试题内容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与发展。试题重点放在了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特征和统计量的意义,能否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来表达数据,加强了统计的应用意识。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并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统计基本概念的考查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能够指出研究对象的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掌握他们的求法,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
20、计算样本方差和标准差,并会用他们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统计初步知识与方程、不等式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分数较多的综合性试题近几年来不断出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现,使得统计初步的知识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有所提高。统计初步的应用 题主要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处理数据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数据处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考查目标一、考查了对众数与中位数的理解例:(2009 年绍兴)市根据某市去年 7 月份中某 21 天的各天最高气温()记录,制作了如图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知,记录的这些最高气温的众数是,其中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解题思路:本题
21、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众数与中位数的理解,以及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想解决本题中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寻找这组数据中的众数?由于 32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了 4 天,所以 32是这组数据的众数。(2)怎样寻找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因为共调查了 21 天的气温记录,因此中位数是将气温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第 11 位的气温,由于 29的气温有 3 天,30的气温有 2 天,31的气温有 2 天,32的气温有 4 天,33的气温有 3 天,34的气温有 2 天,35的气温有 2 天,36的气温有 3 天,而前四个数据的频数和为 11,所以气温的中位数就为 32。解答:32,32考
22、查目标二、考查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与应用例(2009 年义乌)某风景区对 5 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游客人数基本不变。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景点ABCDE原价(元)1010152025现价(元)来源:学科网 ZXXK55152530平均日人数(千人)11232(1)该风景区称调整前后这 5 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景区是怎样计算的?(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 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3)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
23、个的说法较能反应整体实际?解题思路:(1)本题重点考查了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想解决本题中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风景区和游客都将调价前后的门票平均数作了比较,而他们的说辞却不一样呢?因为我们学习了两种平均数,一种是算术平均数一种是加权平均数。因此当我们分别以这两种方式来计算平均数时,我们会发现调价前后的算术平均数是不变的,而加权平均数是有所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风景区是按照算术平均数来计算平均价格的,而游客是按照加权平均数来计算价格的。(2)哪种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实际呢?由于加权平均数对不同的景点赋予了不同的权,而不同景点的游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讲统计 doc-初中数学 2011 年中 数学 一轮 复习 第九 统计 doc 初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