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docx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句式;学习、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进行点拨、解难;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教学重点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
2、解“其”的不同用法。教学难点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1、 导入【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佣工。如果两位英雄遇没有遇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遇,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到现几千年后的今天,没有谁能与他们一争高下!这就是心
3、怀“致君尧舜上”的王安石。【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尧舜】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致君尧舜上】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语出:唐代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2、 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少时并有“哀此黔首”的感情。王安石两度为相,进行变法革新。后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倡行者。主张“文章合用世”,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
4、,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3、 创作背景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安徽潜山县)通判,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四月,他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这年七月以追忆的形式写成了这篇说理散文。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4、 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类: 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
5、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五、朗读翻译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和尚)慧褒始(当初)舍(动,筑舍定居)于其址,而卒(死)葬之;以故其后(那以后)名(命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房屋)冢也(判断句)。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因它)乃(是、为)华山之阳名(命名)之也判断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倒)道,其文漫灭(模糊),独(只有)其为文(残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大概)音谬(错误)也判断句。浮图:梵语音译,这里指和尚
6、; 始:当初; 舍sh:动词,筑舍定居 卒:z动词,死 之:代词,这里。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其后:那以后; 名:名作动,命名,庐冢:庐,房屋。庐冢:墓旁小屋; 距:距离; 所谓:是人们所说 以其:因为它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乃:表示判断,为,是 名:名作动,命名; 仆:倒;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 独:只有(它上面残存的碑文) 犹:还 识:识别,辨别;盖:大概(表原因) 谬:错误;1、 这一段依次记述了什么?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写了褒禅山命名的由来。(华山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题诗留念)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经由)山以上(向上走)五六里,有穴窈然(深
7、幽),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就是)其好游者不能穷(穷尽)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而)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将)尽。”遂与之俱出。盖(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洞壁)左右,来而记(题诗记游)之者已少。盖其又深(之处),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体力)尚足以(继续)入,火尚足以(继续)明(照明)也。既(已经)其(无义,助词)出,则或(有的人)咎(责怪)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自己)随之,而不得极(穷极)夫游之乐(乐趣)也。 平旷:平坦空旷; 侧:(从)旁边; 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留念; 甚:程度副词,很 由:经由上:名词作动词
8、,向上走;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则:副词,就是好:喜好; 穷:动词,走到穷尽; 拥火以入:以,表示承接关系,“而”。 怠:懈怠;且:将; 遂:于是; 俱:一起; 盖:发语词,有“大概”之意; 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 然:然而; 视:看 其:洞(左右洞壁); 记:题字记游;盖:发语词,大概(洞更深的地方); 加少:更少; 方是时:正在那个时候; 明:动词,照明;则:就; 或:有的人; 咎:责怪; 其欲出者:那些想要出去的人; 极:动词,穷尽,尽情享受;2、 第二段写了什么? 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3、 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深、寒前洞记游
9、者甚众一后洞记游者甚少“余所至”之浅 好游者”所至于是余有叹(感慨)焉。古人之(主谓之间,无义)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因为)其(他们)求思(探求思考)之深(深入)而(而且)无不在也(广泛)。夫(发语词)夷(平坦)以(而)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无义)所罕至焉(地方),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但是)力不足(到达那里)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随从别人而松懈),至于(到了地方)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ng(帮助)之,亦不能至也。然(但是)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0、尽吾志(努力)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难道,反问)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心得)也! 于是:对于这种情况(介/代词); 叹:感慨; 得:心得,收获 以:因为; 其:他们,古人;求思:探求、思考; 深:深入; 无不在:无处不在; 夫:发语词; 夷:平坦 瑰怪:珍贵奇特; 非常:不平常,不平凡; 观:景观; 险远:险阻僻远; 随以止: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然:但是; 随以怠:随从别人松懈; 至于:到了地方昏惑:迷乱 相xing:帮助; 于人为可讥: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而在己:在自己看来有悔:有所悔恨; 第二课时一:导入 抓住景物特点,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
11、禅山记,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看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体会的。4、 第三段写了什么?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活动的感想和体会。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