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巩固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复习巩固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巩固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巩固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诗文原句。(10分)(1)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2)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4)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5)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6)晓雾将歇,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7)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个人说到国家,针对国君提出了“ , , ”的论断。(9)日暮乡关何处是?_。(崔颢黄鹤楼)(10)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11)“_,_;多助之至,_。”孟子明确指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2、(12)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甫春望中以望中所见的“_,_”传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则将自己的流离颠簸之感,以“_,_”一句传递给读者。2.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 痛疾。(2)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春寒料峭 ,风雨凄凄。(3)我看见父亲在门口ch u ch( )着,不禁泪流满面。(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 ju ln( )。3. 下列各项中,加着重号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B.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见到困难就退缩,终会
3、一事无成。C.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D.每次我向老师请教时,他都和颜悦色地给我解答。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B.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D.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将”,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5.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网络现象面面观”活动,请你参与下面任务。(1)请你说说
4、2020年网络热词“逆行者”的含义。(2分)答:_(2)针对线上学习期间个别同学下载“作业软件”查询答案这一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_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相应问题。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B.“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C.“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迷惘。D.本诗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
5、理,达到了景、情、理的统一。7.“悠然”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_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
6、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9. 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压”“开”两字的表达效果_10.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11.发挥联想和想象,描摹一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7、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三章)【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黔敖: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富人,贵族奴隶主。 食(s):拿饭给人吃。 蒙袂(mi):用衣袖蒙着脸。袂,袖子。 辑(j)屦(j):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 嗟来之食:不敬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微与(y):非,这里指无须的意思。与,通“欤”,表示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中考语文资料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