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人民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人民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 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1.(2018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和“下克上”之风行于世。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国,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焉。这说明孔子()A.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D.融治国思想于春秋解析:D针对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等礼崩乐坏的现象,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说明孔子融其治国思想于春秋,D
2、项正确;A项不符合孔子主张;B项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属于教育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2.(2019浙江温州十五校期中)淮南子汜论训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下列诸子之言所表达的主旨与这一理念相通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续表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A.B.C.D.解析:C从材料“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可知是民本思想,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老子的观点,具有朴素辩证法思
3、想;是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是韩非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思想。综上可以看出具有民本思想的是,所以正确答案为C。其他组合不符合题意,排除A、B、D。3.(2019浙江台州模拟)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到某一学派的思想时指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以下属于该学派观点的是()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C.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解析:A根据材料“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可以判断这一学派是道家。选项中A是道家思想,B是墨
4、家思想,C的意思是“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是儒家的诚信思想,D是法家思想,故选择A。4.(2019浙江绍兴期末)先秦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D.加强君主集权的思想 解析:D从材料看,反映的是加强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故选D。A是儒家思想、B是墨家思想、C是道家思想,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5.(2018浙江绍兴选考模拟)战国时有思想家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然而,同为
5、“显学”的儒、墨两家诸多思想却多有相异之处。下列属于墨家言论的是()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A.B.C.D.解析: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重义轻利儒家思想,故排除;符合墨家节用主张,符合墨家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符合墨家尚贤的主张;均正确。选择C项。6.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A.墨家的兼爱 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
6、感应解析:D材料主要强调天子与天的关系,墨子的兼爱是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与儒家的“爱有等差”有本质不同,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法家的严刑峻法重法,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道家的无为而治是指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儒家的天人感应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即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与材料相符,故D项正确。7.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
7、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该言论()A.体现了三纲五常和天人合一思想B.继承了春秋时期儒学的全部精髓C.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D.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解析:A董仲舒将天地、阴阳、春夏与君臣、夫妇、父子联系起来,结合“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可知体现了三纲五常和天人合一思想,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而这并不是先秦儒家思想内容,因此B项排除;天理是宋明理学的内容,C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董仲舒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D项排除。8.(2018浙江湖州期中)汉书武帝纪中写道,“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为解决“稽古礼文之
8、事”,汉武帝采取了()设置十三州部刺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太学表彰六经建立地方教育系统A.B.C.D.解析:B设置十三州部刺史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并不是为了解决“稽古礼文之事”,故排除,均是武帝解决“稽古礼文之事”的举措,故选B项。9.朱熹,南宋人,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加以注解,明朝政府以朱熹的注为依据,以此来选拔知识分子。下列对朱熹和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仁”,因此要努力达到仁者境界B.朱熹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孟,曾经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C.理学的修养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D.程朱理学逐渐衰落后,渐渐兴起了
9、陆王心学,促进了儒学发展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A项错误;朱熹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曾经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B项正确;理学的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C项错误;陆王心学是理学的另一个流派,并不是由于程朱理学的衰落才兴起的心学,D项错误。10.(2019浙江嘉兴联考)思想家陆九渊曾赋诗:“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其主张()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扫落枝叶,直奔主题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愚夫愚妇与圣人同A.B.C.D.解
10、析:B根据材料“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可知人见墟墓便兴起悲哀之感,见宗庙即兴起钦敬之心,这悲哀钦敬之心正是人所共有的千古不磨之心,可知陆九渊扫落枝叶,直奔主题地点明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正确。由材料“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可知,易简质朴,直达本心的为学之道才是永恒的大事业,旁求他索不着根本的支离之学只能浮沉不定,可知陆九渊认为在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的存在,正确。是朱熹的观点,与材料不符。是王阳明的观点,与材料不符。故正确,错误,排除A、C、D,选B。11.(2019浙江杭州期末)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蕴含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一 中国传统 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古代 中国 科技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 巩固 人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83500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