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怎么写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与反思.doc





《兰亭集序教案怎么写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教案怎么写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与反思.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案怎么写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与反思高中课文兰亭集序的教案应该怎么设计呢以下是查字典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句知识。2、朗读文本,领悟文本语言的声韵美和意蕴美。3、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形成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落,正确分析作者因事而发的感慨。2、结合自己对自然、宇宙、生命的理解,比较古今杰出人物的生命价值观来客观、公允地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教法设计:质疑讨论,拓展评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补充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2、设计:一、导语激趣,进入文本。幻灯片出示兰亭集序书法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王羲之)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義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此文被誉为书中的极品,文中的上品。可谓艺术奇葩,千古奇文。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从辩才和尚处获得王羲之的真迹后,爱不释手,命人摹拓数本分给太子诸王,并且在死前请求高宗李治把兰亭真迹随葬昭陵。写作本文时,王羲之33岁,距其后辞官归隐仅有3年,也是他决定归隐的重要的蕴酿阶段。其间如何反映作者复杂情绪,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交流。幻灯片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二、诵读感知,理清思路。1、诵读体悟。师导:三分诗,七分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可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最好的方法。下面,老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标注字音,划分节奏。把握作者情感发展的脉落,从文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填入题目的 内并评价。幻灯片:兰亭集会,赏景畅饮,信可( )矣;聚后思索,面对生死,岂不( )哉;联系古今,思接千载,亦可( )夫。2、处理疑难字词。给下列红色字注音。会( )稽 悟( )言 形骸( ) 世殊( )、判断下列红色字含义的正误。茂林修竹(长)况修短随化(修身)丝竹管弦之盛(繁多)俯察品类之盛(繁盛)所以游目骋怀(的原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用来)、翻译下列句子。(供参考,具体随学生提问而定。)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4、,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活动安排:学生以组互问互答,解决不了的老师给以点拨,给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去分析。三、美点赏读,涵咏领悟。文学即人学。古今优秀散文往往都会逼真细腻地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兰亭集序的每一句话无一不是作者情感表露和心理折射。下面,让我们看看文章一、二段。1、阅读第一二段,品兰亭之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四美具,二难并。想想四美指什么明确:良辰、美景、赏心、乐事。2、填写训练,领悟情感。引导:散文在于美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因声求气,将作者的心理和情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
5、写一组句子。例句:兰亭之乐,乐在景美,这里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尽量用文中原句回答)参考示例:、兰亭之乐,乐在人贤,这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之乐,乐在辰良,这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之乐,乐在赏心,这里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之乐,乐在事雅,引以为流觞曲水,映带左右。小结: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人雅士们的潇洒风度和诗意人生,以至美好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作者写道: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你认为作者的乐是否为真乐,你又如何看待他的乐活动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交流,举手回答,师生共评。参考提示:亲近自然,娱情山水(真乐);借酒取乐,游戏人生(暂时之乐);感官刺激
6、,瞬间闪现(简单肤浅之乐)明确:作者以极信二字写尽了与友人们欢聚的兴致和情怀,但乐中有哀。王羲之是晋人所谓的性情中人,谢安曾对他说:中年以来,多伤于哀乐。王羲之回答:年在桑榆,自然至此。也许会乐极生悲,作者面对良辰美景,抒发幽情,以表达纵欢过后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自然掩盖不了生命短暂、光阴虚度所带来的烦恼。其实,这也是王羲之前后所有文人们共有的经历和感受。(举李白和苏轼等人例子)4、赏析第三段,思兰亭之痛。师导:自古人们就有乐极生悲的人生感慨,作者亦如此。那么,作者因何而痛活动设计: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出有深刻感悟的句子,然后在组内交流,统一意见后在班内交流,师生评价。幻灯片:以我从-(运
7、用原文句)中读出了-的句式来回答。参考提示:光阴易逝,生命短暂。快乐难久,人生无常。美物易逝,情迁之痛。造化难违,死生之痛。死生亦大(事)。他写此文仅仅为了表达内心之痛吗让我们再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体会作者深沉的悲痛。(学生阅读提供的资料自由发言)4、赏析第四自然段,识兰亭之悲。师导:既然生命之感如此沉重,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作者的悲情缘何而生的呢活动安排:指名朗读,学生勾画相关句子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幻灯片:以兰亭之悲,悲在-发言。参考提示:悲在古人今人对生死看法非常一致。悲在后人对生死看法与古人、今人致。悲在古人把生死看成一样。悲在人们的困惑,即那个时代对生命的漠视和人生的悲叹。那么
8、,王羲之的悲是悲痛还是悲观呢参考提示:是悲痛而非悲观。幻灯片:展示时代背景:王羲之生活在一个清谈玄学,积极悟道的年代。魏晋时期政治极其严酷,社会急剧动荡。门阀制度使得当时许多著名文人、学士都死于残酷的权力斗争中,身处乱世,大家无所作为,也无法作为。等生死,齐彭殇这是庄子的思想。因而有人会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之外,虚度光阴。对此,王羲之是不认同的,一个虚诞一个妄作足以证明。他劝告时人要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有所作为。四、归纳课文,拓展延伸。师导:作者在文中充分表现了兰亭聚会的感慨,也反映了他的生命观。那么,你怎样看待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作者作序的目的是什么活动安排:学生浏览
9、课文,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组内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在班上展示。参考提示:文章虽是叙写兰亭聚会,实则是批判晋代名士们的虚无思想观念。东晋是名士风流时代,士大夫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寄情山水,笔傲山野,即信奉一生死,齐彭殇,而作者却显示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思想境界,勇敢地从消极颓废情绪中走出。如果和苏轼,李白等人相比,也可看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即其儒佛道统一的哲学信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警示后人不要受当时士大夫消极人生影响,客观面对生死,把握生命,积极生活。一个人的生命如草木万物随造化而定。我们面对生死很难做到如庄子般洒脱随性,但也没有必要为生死困扰,反而要更加珍重生命。
10、五、课文小结幻灯片:品读文字,你会发现文章浸透着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一次普通的聚会,王羲之发出对生命的深层思考;一次灵魂的坚守、王羲之探索出实现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永恒方式;一次谆谆教诲,激励我们要强健体魄和精神,去战胜人生路上的困难。下面老师留给大家一段话:品兰亭之乐,追求雅趣人生;思兰亭之痛,珍惜有限生命;悟兰亭之悲,打造精彩人生。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并与苏轼前赤壁赋对照,分析二人哲学观点的异同。2、整理课堂未能解决的词句,写在笔记本上。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二)【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
11、面的生命感慨。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教材分析】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12、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教学重点】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教学准备】1、音频朗读材料、视频
13、介绍材料、课件。2、预习作业了解作者、作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则新闻(视频),王羲之妹至帖仅17个字,拍出2400万元。一则典故(幻灯片),兰亭序作了唐太宗的随葬品。足证王羲之无愧书圣称号。二、常识简介:作者、作品1、请1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作者。2、用幻灯片展示王羲之书法艺术,点到即止。3、视频短片拓展视野,学生更好理解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三、听音频范读(正音)1、要求学生标出生字词的读音。2、生字词注音。
14、癸(gu)丑 修楔(xigrave;) 事 清流激湍(tun)流觞(shng)曲水 形骸(haacute;i) 游目骋(chng)怀趣(q)舍万殊 若合一契(qigrave;) 齐彭殇(shng)四、配乐集体朗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情感)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关键词,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思考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与原因。2、合作学习,讨论并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1)邻桌讨论。(2)学生展示。(3)教师明确:情感变化:乐rarr;rarr;痛rarr;rarr;悲因时、地、景、人、物、事而乐;因生命短暂、人生易老而痛;因前人、后人对生死的感慨相同,故生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
15、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五、教师示范朗读(详解1、2语段字、词、句)1、同学指出1、2段不解的字、词、句。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句问题。3、教师幻灯片展示重点字、词、句。重点实词(黑体字):岁在癸丑茂林修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足以畅叙幽情足以极视听之娱重点虚词(黑体字):信可乐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词类活用(黑体字):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判断句,判断目的)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省略介词的宾语)列坐其次(省略句,省略介词)六、学生再次齐
16、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说明:如果时间不够,本环节略去。七、小结本课时1、同学们大体知道了王羲之其人其事和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2、同学们初步领会了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3、我们详细解读了1、2自然段,读懂了这两个语段的内容。八、布置作业1、以文中三个关键词为纽带,背诵全文。2、借助课下注释,读懂文章3、4段内容。3、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积极情感。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三)【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17、。【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2.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mdash;mdash;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二、作者介绍学生读注释(1)。教师补充:1、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
18、。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mdash;mdash;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诗文以兰亭集序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2、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
19、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校园网语文第一册),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癸丑 修楔 流觞 游目骋怀 趣舍万殊 齐彭殇 会稽 感慨系之 若合一契 曾不知老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四、疏通字词1、重要词语a.实虚词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信可乐也 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以之兴怀 修短随化 喻之于怀 故叙时人b.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c
20、.活用词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多义词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 内修政理 茂林修竹 修禊事也终期于尽 度已失期 不期修古 行有期年其致一也 齐心一力以致臣节 致市民,聚万货 颇有野致临文嗟悼 把酒临风 曹公已临其境 哀临三日列坐其次 引次江北 破军次之 贤能不待次而举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吾知所以拒子矣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3、成语及常用语 游目骋怀 (开怀)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束缚)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化)4.常识 纪年法 岁在癸丑(干支纪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帝
21、王年号)赵惠文王16年(王公纪年)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年号干支并用) 暮春(孟春 仲春 季春) 修禊(在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选在三月三日)五、再读课文六、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2、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检查复习,朗读课文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2、分小组讨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要点。3、总结文章的意思三、赏析课文1、 第一段:(1)以课文的第一部分为主,看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时间: 地点:风景: 人物:盛况: 感受:写法:(2)尝试背诵第一段。理清背诵思路:2、学习第二段,了解作者的心境的变
22、迁。3、朗读并分析第三自然段。理清背诵思路: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背诵。四、小结五、全文小结六、【考考你】1.为下列句中加粗的字选出正确的义项。(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A.全部 B.毕竟 C.完结 D.毕备(2)曾不知老之将至A.竟然 B.曾经 C.通增 D.从前(3)或取诸怀抱A.有的人 B.有的时候 C.或者 D.间或(4)俯仰之间,已为陈迹A.陈列 B.陈述 C.陈旧 D.通阵2.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亭集序 教案 怎么 教案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