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二课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do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二课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二课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2.体会作者犀利、讽刺,富有战斗性的杂文语言风格。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二教学内容:1.重点研读第69段,学习作者间接反驳敌方论点的方法。2.梳理全文批驳过程,把握文章层次。3.品析本文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学习,我们知道驳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两种: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直接批驳有三种形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间接批驳,即提出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
2、相对的观点,通过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从而间接宣告对方观点的不成立。在第一课时中,我们重点研读了课文的15段的内容,作者首先摆出敌方的论据和论点,看似合理,但作者接着指出自夸地大物博和寄希望于国联,这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要说失掉的话,也只能说失掉了他信力,至于求神拜佛,那是在发展着一种自欺力,这样看来,敌方的三个论据都推断不出敌方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就是直接批驳敌方论证的错误。二)表明观点,间接反驳:接着,作者表明自己的观点,进行间接批驳。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朗读课文第6段到第8段。思考: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又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相信同学们很快找到了作者的观点,
3、在第6段: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那么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观点的呢?我们学过的四种基本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有同学很快就发现了,从第8段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四类人的存在:即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生求法的人。作者又进一步说到这四类人在现在又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并且在前仆后继的战斗。鲁迅把这些人称为中国的脊梁。显然,这里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2.同学们,你是如何理解这四类人的呢? “埋头苦干的人”是指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如毕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拼命硬干的人”指那些不怕牺牲、
4、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玄奘、谭嗣同等人。 3.联系背景,说说第8段“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结合时代背景,他们是指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人们。4.同学们,你们认为鲁迅本人是中国的脊梁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是!我们来看看鲁迅的生平资料: 1902年鲁迅弃医从文,企图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中考语文资料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