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2019年度文化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子柒——2019年度文化人物.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届高三语文阅读材料李子柒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 “从2009年开始,中国新闻周刊决定用一份推崇理性价值的榜单,来致敬那些有影响力的人。”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夏春平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这份名单来自各行各业,也许会挂一漏万,但是他们汇聚在一起,就是能够引领时代浪潮的中坚力量。”一、李子柒是谁? 近日,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爆红海内外网络。 央视热评:“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
2、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很多人都想问,李子柒是谁?她为什么这么火? 李子柒,一个能在稻田里插秧,竹林里挖笋,荷塘里采莲,森林里纵马扬鞭的美食全视频博主。 她的微博有2000多万粉丝,比她粉丝多的,是马云、雷军这种级别的大佬。B站粉丝220万,抖音粉丝2249万,发在公众号上的文章,篇篇10W+。 而她的Youtube粉丝有735万,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CNN不相上下。其中每一个视频播放量,几乎都在500万以上。她的粉丝来自全国各地,尽管外网播放的视频中没有配英文字幕,但这并不影响粉丝们对她的喜爱。 这就是李子柒,一个不但在中国出名,也在国外硬实力圈
3、粉的姑娘。 知乎上有个话题,叫“如何评价李子柒”,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李子柒的海外文化影响力,可以抵得上1000个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 无数人在她的视频里看到了中国隐士式的田园牧歌,从她的视频中得到安慰,在纷杂的世界里找到一处清凉。 为了酿造传统黄豆酱油,她从种黄豆开始。 为了做蛋黄酱,她从养小鸭子开始。 为了给年迈的奶奶做一床蚕丝被过冬,她从养蚕开始,展现了手工蚕丝被制作全过程。古老的东方桑蚕文化,治愈每一个怕冷的人。制作传统的胭脂口红时,追根溯源的制作流程展现在眼帘,惊叹传统手工艺精致的同时也有对博主的敬佩之意。在视频中,传统工艺在镜头下静静流淌,不言不语却早已道尽岁月,不温不火却
4、早已流入人心,述说着中华千年魅力。 为了介绍活字印刷,她特地找师傅学习了小半年,一方小小的木板雕刻出中华千年的底蕴风流。笔墨纸砚,谓之“文房四宝”;人生有幸得见“四宝面世”过程,慢慢的,细细的,一帧帧镜头下,述说着笔墨纸砚的传奇人生;千万毛中拣一毫,千年长安千年纸,玉质纯苍理致精;笔墨纸砚,展现沉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片,述尽中华风流。听闻,李子柒学习制作文房四宝的视频拍了近两年。 为了一顿火锅,她从汤汁制作到食材挑选全方位展示诱人香气。为了展示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她一步步地展示耕田、插秧、打理、收稻、碾米到饭香扑鼻的全过程。为了一碗柳州螺蛳粉,她上山采取新鲜食材、点火制作烟火美味。寒来暑往,春去秋
5、来,十几分钟的视频,有时涵盖了四季的更迭变化,食材的变化多端;不变的,唯有平静淡然的李家女,怀抱辛夷坞,留下一份岁月静好的桃源模样。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利用应季蔬菜水果烹调美食,烹茶煮酒虽然她在视频中不怎么说话,但整个安安静静的过程就足以圈粉千万。 这个穿着粗布汉服干农活的姑娘,执着于回归万物本质,用中国传统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 但与此同时,无数质疑也纷至沓来:做秀,假,有替身,不是真正的中国农村生活,有团队在运营 也有许多人说,她不过是运气好,赶上了这个大家吃肉吃腻了,就想吃几口小青菜的时代。发几个装模作样的视频,却抵得上别人几十年的努力。 甚至有人在微博上大言不惭地说:李
6、子柒就是靠团队炒作,换我我也行。二、直面磨难,才能赢得漂亮!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知名美食博主,以清闲淡雅妆容出境、偏古风创作手法拍摄美食,逐渐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打下一片美食新天地。 她岁时父母便离婚了,父亲早逝,继母待她很不好。很难想象,一个六岁的孩子,还没有灶台高,就要生火做饭。当她做不好时,会被继母拽着头发往水沟里按。 爷爷奶奶看她过得太苦,实在不忍心,便把她从继母手中接过来抚养。她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在绵阳农村,李子柒打小就和爷爷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饭,庄稼成熟时,便下地干活。 14岁的她便辍学出去打工,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先在餐馆做服务员,一个月工资300块,偶尔打
7、烂一个盘子、一个碗都得赔,很多时候到手就两百多块钱。之后一段时间,她跟着师傅学了打碟,选择在酒吧驻唱。 2012年的一次变故,让李子柒决心回到了乡下陪伴老人共度余生。那年李子柒的奶奶生了一场重病,她担心如果自己再像以前一样长期不在老人身边,或许自己将来会背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念活一辈子。这也是她能成为今天的李子柒最重要的一个人生转折点。如果不是奶奶病重,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她也许就是千千万万普通打工仔、打工妹的其中一个。 但回到乡下后,为了网店的流量,自导自演的古风美食视频意外地火了。因为她做出了家乡的味道,做出了爱的味道。她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却也在生活的泥泞中养出了坚韧、要强的性格。
8、2016年,开始策划起自己的短视频节目。初时,自拍自剪自导自演,被绯闻被攻击,辩驳无用,沉寂之后再次出发,不喧不炒不闹,静心做视频;后有了制作团队,视频愈加精益求精。 2016年参加媒体采访时提起爷爷奶奶和奋斗经历时表示,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无法留在奶奶身边尽孝一直是心中的遗憾。喧嚣嘈杂的工作环境也让她更加想念曾经深山中的生活,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与奶奶一起过上简简单单的农家生活。 李子柒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难免经历磨难、挫折,但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没面对就已经选择了放弃。放弃太容易,可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现在贪玩,未来要花百倍的力气去弥补;现在荒废了时间,将来很可
9、能再也无法追回。能否坚持到底,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走得多慢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不要停下脚步。”三、不停地学习,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也许有人会问,李子柒在农村生活,为什么却成了火遍全球的“宝藏女孩”? 视频中的她看起来无所不能,不论制作食物,还是田园采摘,李子柒都亲力亲为。一个如此娇小,看起来柔弱的弱女子,可以牵着牛耕地,也可以在田野间收获。她4月会酿枇杷酒,5月又能酿出樱桃酒,7月做出七巧饼,8月做苏式鲜肉月饼。她的第一支视频,是用手机拍摄、手机剪辑的桃花酒,成品画质相当感人,连个特写都拍不清楚。 每一个视频,从拍摄到剪辑,她都需要用上好几天的时间。 但她从没想着放弃。即使在拍视频时肠胃炎发
10、作,疼到全身冒冷汗,最后被朋友送去医院。 秋千沙发床的视频,点击量很高,成片近五分钟,前后累计拍摄素材2000余条。劈木材、钉桩等粗重劳动内容屡次造成伤口,甚至左手无名指曾被几十斤重的木桩砸伤。但由于兼顾摄像职责,为了减少相机损耗,不顾伤口忍痛操作。由于素材过多,手机总是卡住然后闪退,她前前后后剪了5次,用了整整3天的时间。每次快要成功时的闪退都让她更接近崩溃。 每次剪好视频再上传后,她才有时间回复朋友们的消息,一开口就把自己吓一跳。那时她才后知后觉,自己已经整整一天没说话、没吃饭、没喝水了。 后来,为了拍摄得更清晰,她买了人生中第一台单反,对着说明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这台单反陪着她上山下河
11、,一言不合还要上树。而遇到了特殊角度,三脚架搞不定的时候,她就把家里的锅碗板凳都请出来帮忙。 那时她的视频,全部都靠自己一个人完成,一个不超过十分钟的视频,她需要拍几个小时。 而为了视频更好看,她经人指点,去学习好的美食片要如何拍摄,从头开始研究构图、取景这些拍摄的基本技能。每做一个视频都虚心请教之后再一点一点改正。 在2017年5月的致谢视频中,李子柒写道:“2万余条素材,来来回回开关4万次,按每条素材走25步来算,步行约260公里。不求您能喜欢,但求能给努力做内容的自媒体人最基本的尊重。” 她从未停止学习。八年的时间里,她学习了很多技能,包括视频剪辑,她说,每一个场景、取景,自己都要一一调
12、整,镜头只要稍微有一点瑕疵,她都要重拍好多遍甚至好几天,这样反复拍反复剪,常常一整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某次采访中,李子柒也曾说过:“你眼中的生活技能,或许只是别人的求生本能。” 她一直在学习,而且是毫不含糊地学,学不会宁可不拍。没有人能凭天赋活一辈子,而是要靠不断地学习,获得人生的真谛。四、从惨不忍睹到看上去还行,她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李子柒视频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确定选题。 选择用简单记录工艺流程或依附一定的人物故事主线两种方式演绎。四川的夏天能把人热哭,那时李子柒拍的露天采摘的镜头,人都显得异常狼狈。 就算出门的前几分钟才洗了头整理了妆容,但整个人暴
13、露在太阳下,还没等她调整好三脚架和镜头位置,整个头发就被汗水打湿了。 因此经常被网友喷:“你几天没洗头了?”“能不能洗完头再拍,头发那么油,好恶心啊!” 但她没办法,自己扛架子调角度,还要实际操作,2-3秒的特写可能要拍2-3小时的素材。 因为拍摄的时候自己是不知道问题的,只能看了回放找出问题,再重来一次。 有一次冬天拍雪景的时候,她一个人背着相机、三脚架、斗篷去爬海拔2000多米的雪山顶。手冻得没知觉了就放衣服里捂着,缓过来了接着拍。那几十秒的雪景,是她在雪山上冻了7、8个小时换来的。回到家后,她在高烧两天未退的情况下把视频发了出去。 这一年里,光是来回按相机拍摄键所走的路,就差不多有260
14、公里。那个令她大火的兰州拉面视频,拍摄过程一样艰辛。她并不会拉面,经朋友介绍找到了一位来自甘肃的拉面师傅,软磨硬泡地求人家教她。 好容易师傅答应了,苦难还在更后面:每天有空就要揉面练习,拉面拉到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历时近两个月,等到终于学会了,发现拍摄更难:因为手里全是面粉,每拍一个镜头,都需要擦干净一根手指去碰相机,以免进灰。 她一共拍了200多个镜头,整整拍了3天,每天只吃一顿饭,拍废的面粉有20多斤,做成大馕吃了半个多月。 兰州牛肉面中记录的兰州牛肉面被誉为“中国面文化的活化石”,工序繁杂考究,对于操作年限和技术要求极高。李子柒历时近两个月向技艺精湛的老师傅求教,终于以“二细”的标准完
15、成了视频录制。资料查阅、走访调研、深入学习加上独立拍摄、剪辑到最终呈现,前后历时长达整整三个月之久。五、保持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在她的视频中,许多镜头堪比电影画面。 很多人喜欢她的视频,不是因为她拍的是真实的纪录片,而是拍出了我们心中向往的美好生活,以及对生活热气腾腾的爱。 每一个物件、每一道美食、每一个场景,仿佛都在讲述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在不经意间,让人们感到勤劳、勇敢、友爱、自强、爱护自然等理念,静水深流、沁人心脾。 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儿童时代的不幸给她造成的消极影响,我们只看到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衷传播中国文化的美好女子。 因为渴求上进、渴望幸福生活的人,只有一个观念,那就
16、是:我要好好地、快乐地活着,而且要活得有价值。 也有很多人质疑,视频中如诗一般的乡村生活并不是真正的现实,它只是满足了小资青年的田园幻想。 对此,李子柒表示,她从现实生活知识和古代技艺中汲取养分,只是想拍出自己的生活,或者说,拍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坦言,原来在城里打工只是为了生存,而现在才是真正的生活。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她努力地经营着视频,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赏,她的作品里不仅仅只是向我们展示美好的田园风光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向我们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和热爱生活的态度。六、自己的生活,内心的梦想,要靠双手去创造! 李子
17、柒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她有些视频一拍要拍八个月,中间许多技能是她后来学的,比如她为了拍这个“活字印刷”,专门花了小半年时间去学,最后才拍出木活字的视频。 所以她的视频不会显得假,很多农活一看就是真的会做农活,她的手漂亮但是放大了看很粗糙。 干活时受伤更是家常便饭。 搬砖功夫赛过小工。 她切白菜就真的切白菜,种黄豆就真的用锄头翻地,做竹子床就真的用锯子锯竹子,剁羊肉就真的拿起大刀大开大合的开始剁肉。 李子柒坚持用自己的双手演绎,将她对生活的拼劲全部融进视频拍摄中,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哗众取宠。 她曾在一则访谈中说过:“在大环境很好的情况下,想要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子,可能更多的是取决于你自己本身想要
18、过什么样的日子,以及你是否愿意为之努力。” 褪去网红的标签,李子柒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插秧、种果、修剪花草、打虫日子平淡,质朴的食物,被这位90后的姑娘过成了诗画,成了浮躁的现代生活中,一片难得的精神净土。 视频中,大多是李子柒一个人干活,但她做完饭之后总会叫奶奶吃饭。祖孙俩共同在桌上吃饭,俨然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很多人说李子柒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也许是因为她呈现了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没有人规定,乡下田园生活一定是脏乱差,只要心中有那一份对美好的追求,都可以像李子柒一样去创造精致的生活。 被吵上了热搜后,央视新闻关注此事,并给出评价:“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
19、。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李子柒回应道:“不敢说我造了谁想象中的生活,我只是拍摄出自己的理想生活。”而现在,她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也实现了同龄人没办法拥有的梦想。 李子柒凭借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了一个短视频的全新领域。看她的视频会让你感到如同穿越一般,好像是古代一个充满才情的美丽女子来到了现代互联网世界一样。她的视频也让观众们“梦回桃源”。 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七、人物评价 致敬每一名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致敬每一名兢兢业业不负时
20、光的少年。祖国因你的勤奋而自豪,奔跑吧。 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评 李子柒凭借品质过硬的视频作品、返璞归真的情感共鸣、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正能量的自媒体之光,不断扩大影响力。 新浪娱乐评 这些美食均还原古法工序,应用古朴炊具,散发着淡淡的田园气息,独特的视角配以悠扬婉转的古调,凸显对田园生活的追求,让人过目难忘。 凤凰资讯评 不仅是奔波劳碌寻常人理想生活的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传承者。 环球网评 仿若一幅自如闲适的山水画,激发着人们返璞归真的情感共鸣,带有明显的李子柒的个性符号,是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 中国日报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尽管语言不通、习俗迥异,但
21、是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都是心意相通的,是亘古不变的。李子柒视频“走出去”,是一种软实力文化的输送,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滋养,是一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视觉分享。 像李子柒一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人民网 李子柒古风美食视频的海外传播,是一种文化自信。中国历史研究院微博说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将桃花源记中的美好生活图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确实有涤荡心灵之功效。天下万物终归一,不忘根不忘本是最经典的“中国心”。国外网友称她为“东方美食生活家”。很多人因为她开始了解现
22、在的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文。 “她的视频没有任何配音讲解,人们静静地注视着她辛勤劳作,就能真正体会到抚慰人心的滋味。”法媒LAND撰文称,“她不仅是奔波劳碌寻常人理想生活的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传承者。” “李子柒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在诗意中寻找文化原乡的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大潮下,人们开始追求传统、回归自然、寻找乡愁,为日益物化的心灵寻求诗意栖息之所。李子柒的视频恰恰呈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三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情愫。 草根出身的李子柒,无显赫背景和深厚的学识,仅凭个人之力(后期有小团队),低成本制作在海
23、外圈粉无数,说明了什么?文化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那些充满人性关怀、给人精神愉悦的文化作品,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与作品主题是否宏大、制作是否大气并无直接关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子柒作品,胜在人性化与诗意化,而这恰恰是现代人心灵所渴求的。 李子柒说:“慢”是一种人生态度,不追求起跑时的初速度,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坚定地走下去,更容易达到心中的梦想之地。 李子柒说:只有与自己和解了,才能更平和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世界,才有可能活出自己的style。 “年度影响力人物”获选理由: 她是一位现实中的造梦者,也是一位让梦想成真的普通人。在乡野山涧之间,在春风秋凉的轮替之中,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
24、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叠重新具备美学意义,她让人看到“劳作”所带给人的生机。 白岩松说:一个女子在带有诗意的田园背景中制作各种美食,以让人很羡慕的方式生活着。她不仅吸引了中国网友的关注,甚至走向了世界。当然,人红是非多,各种质疑也扑面而来。但稍微冷静想想,表扬是应该的。李子柒动用民间的一些资源,不仅没赔钱,还能挣钱,多好啊! 在面向世界的传播中,她没什么口号,却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口味,更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网民回馈回来的口碑,值得借鉴。 有人说“摆拍”“假”“净挑好的”,可除了纪录片,电影大多也是假
25、的,却不妨碍人们真的被触动和喜欢。难道你要求李子柒的小视频都完美到无瑕的地步?因此,过高的评价或者过低的质疑都不一定对,微笑着鼓掌是最好的。现在,我们的问题不是李子柒有多少问题,而是李子柒太少了。如果我们来自民间并真正走向世界的网红,由一个变成几十个,变成几百个、上千个,那中国故事就真的有得讲了。八、评论文章欣赏1、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 来自人民日报评论 (文 | 桂从路) 这几天,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因在境外视频网站上拥有超高人气和关注度,再次引发人们的讨论。有文章认为,这位博主主打传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通过镜头语言呈现田园生活,令外国网友喜爱并评价说“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被我们
26、忘记的那些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从这个角度而言,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文化输出的意义。当然,这一结论也引发了不小争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话题。 浏览李子柒微博的主页,不难发现这位拥有两千万粉丝的大v与众不同之处。在她更新频率不算高的视频中,能够看到黄豆如何变成酱油、纯手工造纸等等传统文化遗产,也能读到蕴藏于田园生活背后的脉脉温情,这些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于田园牧歌的向往,也打开了西方世界欣赏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由此而言,李子柒的走红不难理解。但能不能把这种走红视作文化输出,以及中国需不需要这样的输出,在网上言人人殊。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不真实,拔高了现实生活;也有人认为乡土社会代表不了中国全貌
27、,会带来误解;还有人质疑其包装炒作的成分,担当不起“文化输出”的重任。 必须承认的是,作为内容行业的从业者,李子柒已经用粉丝和流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但究竟是不是要抢占“文化输出”的名头,目前来看,更多是公众讨论中赋予的意涵。每一个新媒体产品都有自身的定位,喜欢与否都是双向选择,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规范,他人无需苛责。 实际上,在互联网连接世界、中国影视作品不断走出去的今天,某个博主的视频走红也存在着必然因素。网友的争议,表面上是探讨文化输出,但更多折射出对待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同态度: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社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牧歌是否还有时代价值?面对互联网包装和营销手段,传统
28、文化如何自洽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沿着这个视角望去,那么在李子柒镜头下,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古法制作的苏式鲜肉月饼、桂花酒,这些流传于上千年历史之中的技艺,浸润着岁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传承好这些、推动它们走出去,不仅必须,而且重要。李子柒视频中所呈现的田园生活,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但从中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价值追求,读懂这些内涵,方能更好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当然,那些试图让一个视频博主来承担“文化输出”重任的声音,听起来不仅有点苛责,也不现实。中华文化是一条澎湃向前的大河,不同的河段都有着丰富内涵和不同面向,既有五千年文明累积出的肥沃土壤,
29、也有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变化。把这样一个博大精深而复杂多样的中国故事讲好,并不容易,需要尊重传播规律、用符合现代人接受的方式进行。客观来说,当前我国在国际传播能力上还存在一些短板,文化走出去的方式还相对单一。迫切需要发挥多种力量,实现多点开花、多路进发,也迫切需要更多打动人心的优质作品,让传统文化借助新兴传播手段焕发光彩、赢得世界掌声。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不如学习借鉴其优点和经验;争议是否是文化输出,不如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创新和推广的工作。每一个文化作品的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的,都凝结着精益求精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努力。坚定文化走出去的大方向,秉持工匠精神来谋划创新,这是我
30、们最应该做的。 这正是:采菊煮豆话桑麻,田园风光有人夸。 文化创新手段多,输出不妨多开花。2、我也蛮自豪,因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里的一个点 央视新闻 文丨知非 李子柒是谁?在我看来,她就是余光中,她就是“料理鼠王”,拍得出“乡愁”,做得出“妈妈的味道”。李子柒的成功,在于热爱,爱生活、爱家乡、爱文化。而每一个喜欢她的人,也是因为爱,才懂这个叫李子柒的姑娘。 李子柒火了,我也是刚刚加入对她的讨论。但看了关于她的报道后,我发现,原来是她!就是那个把平常生活、把传统文化拍得如诗如画的短视频博主。其实,自己几年前就看过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也一直时不常地进入到我的视野。之所以记不住她的名字,也许是中年人
31、注意力的习惯偏差,能记得住内容但未必对得上具体人。但其实,她就在我的网络生活里,一旦进入就从未离去。 李子柒是四川绵阳人,我也曾去过一次那里。但就那一次,自己就深深地喜欢上那里。客观讲,绵阳确实漂亮,如果给全国的城市打分,绵阳一定位居前列,但这绝不是李子柒火的原因。我是走马观花,喜欢那里的江河纵横,喜欢晚上坐在江边喝夜啤酒,喜欢李白故里的文化底蕴,但我成不了李子柒,因为她爱绵阳深入到这里城市乡村的血脉里。 因此,我说李子柒就是余光中。诗人余光中把自己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写成“乡愁四韵”,将“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给我一瓢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给我一片雪
32、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用近乎白描的写实,写出乡愁的滋味、乡愁的烧痛、乡愁的等待、乡土的芬芳。李子柒虽年纪轻轻,又何尝不是这样?做菜、酿酒、造纸、纳布鞋、做汉妆、编篮子、砌炉灶、盖凉亭,哪一个不是不加修饰的写实?对家乡的爱,对文化的爱,都在一帧一帧的画面里。 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6岁时父亲去世,她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在绵阳农村,李子柒打小就和爷爷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饭,庄稼成熟时,便下地干活。后来外出打工,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如果不是奶奶病重,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她也许就是千千万万普通打工仔、打工妹的其中一个。但回到乡下后,为了网店的流量,自导自演的古风美食视频意外地火了。因为她
33、做出了家乡的味道,做出了爱的味道。因此,我说李子柒就是“料理鼠王”。 电影美食总动员最打动人的一个镜头就是,尖酸刻薄的评论家在吃到小老鼠给他做的普罗旺斯蔬菜时,手上的勺子掉到了地上,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镜头一转,是小时候的某一天,他玩得满头大汗,肚子饿得咕咕叫地回到家,妈妈温柔地摸他的头,端给他一盘食物,对他说,饿了吧,吃吧。那就是普罗旺斯蔬菜,妈妈的味道。我们每个人都吃过很多好吃的东西,但任何一种美味的食物都无法替代的,就是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李子柒的短视频就拍出家乡的味道,酿酱油、蒸窝头、晒粉条、吊柿饼,每个镜头都那么细致、亲切。我看她用簸箕一次一次颠黄豆的动作,真的很亲
34、切、很感动,这样的农活小时候我也做过。 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同样,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如果说她的作品我们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熟悉,那外国人呢?完全都是带着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传播奇迹吗?不是,不是好奇,而是他们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触动了他们心底里的热爱。这种热爱是相通的,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完全没有翻译却依旧不影响这些视频火遍全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
35、、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 我钦佩这位姑娘。但我也蛮自豪,因为我就是她作品背景里的一个点。从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九、透过李子柒现象,有感触! 1、不停地学习,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2、她一直在学习,而且是毫不含糊地学,学不会宁可不拍。没有人能凭天赋活一辈子,而是要靠不断地学习,获得人生的真谛。 3、学习是每时每刻都要做的事,无关年龄,无论你现在是否需要它。如果贪恋安逸,过于放纵自己,养成了懒散的习惯,那么真的很容易毁了自己。 4、人生中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就越可能会错过新的风景。 5、保持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6、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儿童时代的不幸给她造成的消极影响,我们只看到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衷传播中国文化的美好女子。 7、因为渴求上进、渴望幸福生活的人,只有一个观念,那就是:我要好好地、快乐地活着,而且要活得有价值。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