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代寓言两则.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代寓言两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代寓言两则.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代寓言两则(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寓等7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了解两则寓言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弄懂两则寓言的寓意。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对短文的品读,体味文章机智幽默的语言之美。二、学法引导学生借助文后注释自读自悟,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理解短文中词意、句意,领悟寓意。(二)解决办法1学生依据注释自读短文,理解词句,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寓意。2教师讲解有关古汉语知
2、识,帮助理解句意。3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2讲解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读短文,结合注释了解字义,理解句子意思。2对难理解的词句,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3正确朗读短文,弄清寓意。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5课古代寓言两则。齐读课题。2解题: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矛
3、与盾。(板书:矛与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概说出即可。)(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l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2交流。(学生说,师生评议)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誉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为的。lsquo;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古代 寓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