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野望(一)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描写隐居生活和饮酒情趣,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二)写作
2、背景诗人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代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三)整体感知1.作者及背景简介。2.朗读诗歌。3.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全体学生齐读。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4.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5.指名朗诵,要求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6.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由此
3、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远景(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近景(动)这两联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阳的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牧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2)“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3)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
4、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四)本文主旨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二、学习黄鹤楼(一)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游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诗集,全唐诗其诗四十二首。(二)写作背景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首黄鹤楼。(三)整体感知1.作者及背景简介。2.朗读
5、诗歌。3.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全体学生齐读。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4.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5.指名朗诵,要求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6.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首联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明确:第一个“空”有“只,只有”之意,
6、强调空间上的虚无,写出了“昔人”已去,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和诗人旧自己,重在写景,使人产生孤寂之感;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在抒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感。(3)哪两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两句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明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鸚鹉洲。”以繁茂之景反衬凄凊之情,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4)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全诗以“愁”字作结,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黃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5)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明确:太阳落
7、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诗人的眼底也生出浓浓的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用“愁”宇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黃鹤楼的心情,做到了景中含情,以景衬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四)本文主旨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到的景物,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三、学习使至塞上(一)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二)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
8、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即作于赴河西途中。(三)整体感知1.作者及背景简介。2.朗读诗歌。3.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全体学生齐读。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4.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5.指名朗诵,要求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6.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中考语文资料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