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不等式组问题的分析及延伸拓展——教学反思.docx
《一道不等式组问题的分析及延伸拓展——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道不等式组问题的分析及延伸拓展——教学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道不等式组问题的分析及延伸拓展众所周知:解不等式组,可以先把其中的每个不等式依次计算出各自的解集,再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同小取小”,“同大取大”、“相交取中”以及“向背取空”的原则求得最终的解集。但有些不等式组问题蕴含着逆向思维,比如先给出含参解集,然后再求参数。请看以下一道不等式组问题的分析。例题1: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 )解析:本题从形式上看,可以理解为已知的解集为,再设法求出实数的值。求解不等式组,正常的思维模式如前所述。但此题给人的感觉是反其道而行之,而且设置参数,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其解法。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考虑,原不等式组可以理解为二次函数位于两条水平直线与(直线在直
2、线的上方)之间的部分时,二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从二次函数与水平直线相交的特点分析,可知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必然关于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对称,显然二次函数对称轴为:则:,且结合题意必有:(自变量取值上限必然在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右边)故,所以有:上述对例题1的分析和解法过程,基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对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的把握,是一个正确的解法,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而完成此题后,让笔者想到了另外一道曾经做过的习题,顿时形成一种错觉,原本以为是表述不同而本质相同的问题,但经深入分析后,恍然大悟,有着较大的差别,为了便于比较,笔者将原习题改编如下:问题1: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则( )初看此题,会
3、自然让人联想到“保值区间”问题,也可能会有部分读者分析问题1是否和例题1等价?在解析问题1前,我们不妨对例题1来一次“反刍”。代入例题1的解析结果,可以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为,而对于二次函数,容易求出在上的值域为。换言之,当时,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4。由此可以得出:例题1与问题1并不等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解法必定有所差别。以下是笔者对问题1的解析解析:易知且,故10当时,根据二次函数特性,可知:,解得:(舍)20当时,根据二次函数特性,可知:,或,解得:综上,所以上述的对问题1的解法,属于求解“保值区间”问题的通性通法,这也再次验证了例题1和问题1的差别。由此我们这样认为:当时,函数满足并不意
4、味着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究其原因,这是不等式的传递性造成的,也即当时,对于任意(表示函数定义域),且函数存在最小值和最大值时(分别记为和),则函数也必然满足不等式组;反之,当时,若函数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则可以记为:当时,不等式组成立。 在完整比较例题1和问题1的差别后,作为对例题1的再次拓展,笔者又提出下面的问题,相对问题1而言,姑且称为“倍值区间”问题。问题2:若函数,当时,满足最小值为,最大值为,试求实数的值。解析:此题宜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处理,解析过程并不复杂根据二次函数特性,可知,且,故10当时,解得:,或 (舍)20当时,有,解得: (舍)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数学资料 高考数学压轴冲刺 新人教A版数学 高中数学课件 高中数学学案 高考数学新题型 数学精品专题 数学模拟试卷 高考数学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