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训资料】管理心理学.pdf
《【密训资料】管理心理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训资料】管理心理学.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1 目录目录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绪论 .2 第二章 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3 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5 第四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 .7 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9 第六章 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 . 11 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 . 13 第八章 组织行为与管理 . 16 第九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 . 19 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 . 21 2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管理的概述: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其职能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1)管理
2、的传统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需要具体)(2)管理的现代职能有:信息;决策;激励;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我们把传统和现代职能统称为总职能。 2.心理学:心理学一般是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3.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映过程。可分为:(1)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感觉是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2)情绪与情感过程。 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划分为:A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B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
3、促的情绪状态。C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 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3)意志过程。一般划分为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两个阶段 4.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总要在进行实际活动的个人身上表现出来。 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与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是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效益和促进组织发展的
4、一门科学。 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与行政管理的内部结构系统。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是企业与行政管理的内部社会心理系统。 (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工业心理学中的工程心理学相比较,是研究更纯粹的人的因素方面的问题。雨果闵斯特伯格为工业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域,被后人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 二、主观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
5、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2.人本管理:(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2)尊重人的人格与价值。 (3)关心人的需要与生活。 (4)关爱人的生命。(5)改善人的生活与生存发展环境。 3.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1)社会认知原则;(2)心向一致(目标管理)原则;(3)心理动力性(激励)原则; (4)信息沟通原则;(5)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 (6)心理健康与平衡协调的原则;3 4.平衡与协调心理健康的原则:(1)认知改组(引导、疏导、学习) ; (2)理顺关系(理解、沟通、协调、谅解)(3)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的基本
6、过程:生理调节生物反馈与生理活动情绪体验调节不同策略(愤怒解决问题;悲伤求助;伤感回避) ;行为调节(抑制和掩盖不适当情绪表达;呈现适当的交流信号) (4)认知调节; (5)人际调节。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2)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3)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4)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7.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实验法是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激发研究人的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2)观察法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 不进
7、行人为的干预, 研究者客观化地对企业与行政活动中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进行考察、记录与研究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优点:能够得到第一手真实资料。缺点:难以重复观察,难以进行精确的定量与定性方面的分析,难以确定某种行为现象的真正原因。 (3)问卷法和测验法使用一定测量工具(问卷调查表、心理测验量表) ,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企业和行政管理的个体心理或团体心理研究的方法称为问卷法或测验法。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也称案例研究法或案例分析法。 这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是对某一个典型个人、 团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进行连续、深入、具体的调查,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
8、方法。 (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 宏观环境指整个社会的制度与经济制度、道德准则与规范、科技与教育文化水平、社会意识与价值取向特点、社会习俗与风气等。 (6)经验总结法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体制建立,以及我国加入 WTO,迎接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竞争、挑战与发展机遇的过程中,已经涌现出许多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与科学方法。 第二章 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早期文明的管理:(古巴比伦、埃及、罗马、中国) 中国古代代表:(1)孔子: “性相近,习相远” ; (2)孟子的“性善说” ; (3)荀子: “人之初,性本善” ; (4)
9、韩非子: “凡之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者, 有好恶, 故赏罚可用。 ”的自然人性论。 (5)管子的 “政之所兴, 在顺民心。政之所废, 在逆民心。 ” (6)汉代董仲舒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 2.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分工产生经济优势的学说;欧文比较注重人的思想;巴贝奇重技术;尤尔提出三个原则或系统(机械系统、道德系统、商业系统);迪潘是法国工业教育的先行者;麦卡拉姆提出改革与管理思想;普尔提出三条原则: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 4 3.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时间和动作的研究;任务管理;职能化的组织原理。泰勒被称为“科学
10、管理法之父” 。泰勒的代表作: 科学管理原理 、 计件工资制 、 车间管理 。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已成为管理学中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中的管理活动是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他认为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职能都是由五种因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提出 14 条管理原则: (1)专业化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性; (4)命令的统一; (5)指挥的统一;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公正合理的报酬; (8)集权制; (9)阶层或等级系列; (10)秩序; (11)公平;(12)保持职工的稳定;
11、 (13)创造性; (14)团结与集体精神。 5.韦伯的组织理论即官僚模型: 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理论” ,集中表现在其著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的主要著作还有: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 一般经济史 、 社会学论文集 。 6.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则: (1)厄威克提出了八大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控制广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2)厄威克和古利克的七职能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7.早期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1)雨果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被
12、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2)沃尔迪尔斯科特是工商心理学的开创者,把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工商业中, 特别是在人事管理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8.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形成: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人际关系理论(也称行为科学学派)出现,标志了管理心理学的萌芽。梅奥等人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闻名于世后,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导。 9.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 (1)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是运筹学-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特提出。(2)现代“管理科学”的特点是系统分析:包括社会系统学派和系统管理学派等。社会系统学派以美国自学成才并得过 7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学者巴纳德为首建立的。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卡斯特、罗森
13、茨韦克等。 (3)现代“管理科学”的灵魂是决策论。决策论的代表人物有西蒙、马奇等。 二、主观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其理论基础是经济人假设的人性观; (2)其采用的是机械的管理模式,忽视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3)劳资关系的协调缺乏社会基础与规律;(4)其工人观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不能也不必参与管理。 2.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理论”的主要管理理念:(1)明确的职能分工; (2)明确的等级制度、职位阶层;(3)明确的法律与规章条例; (4)不讲人情,排除感情干扰; (5)组织职务按标准(专业训练与技术能力)选拔聘任,支薪用人; (6)规范
14、书面文件,处理业务; (7)资源控制,提高效率。 3.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年代 人性观 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 管理措施 管理重点 管理职能 管理措施 管理体制 20C20S 经济人假设 X 理论 泰勒、 韦伯、 法约尔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传统管理职能 外部奖惩 专制集权领导体制 20C30S 社会人假设 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 以人为中心 人际关系协调职能 集体奖励方式 新型民主参与、沟通的领导体制 5 20C40-50S 自我实现人 Y 理论 马斯洛 以环境与人,实质是以人为中心 设计环境与采访职能 强调内部奖励与成就动机 新型民主参与决策的领导体制 20C60-70S
15、复杂人假设 超 Y 理论 摩尔斯、洛斯奇 奖励措施的权变、管理方法的权变、组织结构的权变、领导体制的权变 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 2.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物体的方向位置与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深度与距离知觉(也称立体知觉) 。 (2)
16、运动知觉:种类:真动;似动;诱动;自动;运动后效应。(3)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节奏、延续和顺序特性,以及对时间的分辨、确认、估量、预测)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时间知觉的主要参考标志是参照物。 3.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1) 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是指通过他人的外部特征, 进而取得对他人的动机、 情感、 意图等内心世界的认识。(1110单) (2)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各方面的认识。 (3)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
17、及行为规范的知觉。社会角色在管理过程中有规范人的角色意识与行为,协调入际关系,指导人的行为互动,以及有利于领导者与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等多种重要功能。人们对角色行为的辨认往往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而角色行为规范标准的选择一般包括: 情绪和情感标准。如认为外交官应当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形于色” ;演员则应感情丰富“喜形于色” 。 (1201单)动机标准。如商人追求利润,医生救死扶伤。 社会地位标准。如视父亲为一家之主。社会服务与社会贡献标准。如政治家应为民谋福利,服务人员应热情、耐心、周到。个性心理特征标准。(4)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4.角色行为
18、规范标准的选择:情绪和情感标准。动机标准。社会地位标准。社会服务与社会贡献标准。个性心理特征标准。 5.归因:归因是指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方式与过程。 6.归因的理论模式: (1)海德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2)维纳归因理论:努力与否、能力大小、任务难易、个人运气(3)凯利归因理论:特异性、一致性、一贯性。 7.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效应主要有: (1)首因效应: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3)
19、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印象扩散效应、哈罗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4)心理定势现象: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常受以往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 这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是社会知觉的心理定势现象, 也称社会刻板印象。 (5)制约现象:制约现象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条件反射效应。 (6)其他影响因素:对社会知觉起重要影响的因素还有线索偏差、迷信心理、情绪效应、投射作用、积极性偏差、后视偏差、自 6 我中心偏差、名人效应与自己人效应等。 二、主观题(简答、论述、案例分
20、析) 1.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知觉到,只能根据需要选择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它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标志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 2.影响知觉(种类与特性)的因素: (1)主观因素:兴趣差异;态度;需要和动机;过去经验;心理定势。 (2)客观因素:刺激物强度;活动
21、性刺激物;活动性刺激物;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知觉情景。 3.社会知觉的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 (2)自我知觉; (3)角色知觉; (4)人际知觉。 4.归因偏差与归因偏差的克服: (1)常见的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认知性归因偏差;动机性归因偏差;其他归因偏差。 (2)归因偏差的克服: 通过归因训练,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要引导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外部归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和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 要引导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素(努力)来归因,少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能力)来归因,克服成员总是认为自己能力太低、
22、自信心不足的偏差,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继续努力的行为,来改进工作与提高工作绩效。 通过观察学习的方法,即学习与观察其他成员正确归因、改进行为并取得成功的典型实例,使大家效仿与学习正确有效的归因方式与行为,也会收到好的效果。 5.社会知觉应用: (1)对人的知觉,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看法与评价,这种评价对管理工作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要决定是否聘用某人,或把某人安置到何种岗位上,而试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同 的面试主持人对同一应试者做出的判断、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在面试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在最初几分 钟里给人的良好印象尤为重要。总的来说,面试中更
23、为关键的不是如何留下好印象,而是不要留下坏印象。 (2)影响绩效评估。主管人员的知觉对下级的绩效评估具有很大影响。由于绩效评估关系到职工的普级、调薪, 与职工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 因此, 主管人员在进行评估时, 应尽可能采用客观标准, 在必须进行主观判断时, 应 瞥惕知觉中的各种弊端,防止可能的知觉歪曲。 (3)影响对职工努力程度的评估。对员工的评价,既要重视他的工作绩效,也要重视他的努力程度。对于一个组 织来说,员工的努力精神要比绩效更为重要。般来说,评估职工的努力程度往往根据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其中会 存在一定的知觉偏见和歪曲。 (4)影响职工的忠诚度。任何组织都希望其成员忠于自己的组织虽然
24、对本组织的忠诚并未列入绝大多数组织的 考核范圈,但是主管人员如果怀疑组织中某个成员的忠诚,则会不利于此人以后的晋升。评估职工的忠诚度也依赖主观判断。 6.社会知觉印象整合与管理: 为防止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的干扰以及克服社会知觉的障碍,还应采取以下的措施: (1)要注意通过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与处理好人际关系、认识与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 (2)应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注意显著信息的作用,以及克服“负面信息效应”的影响。 7 (3)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运用图式、信息分化、信息对比,以及实证等方式,来印证与
25、鉴别信息的真伪。从而,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4)应通过“登门槛”效应、 “门面”效应和琼斯提出的恭维、诚实可信、自我表现、施惠等印象管理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 (5)还要克服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及信息整合法则,如平均整合法则、叠加整合法则、加权平均整合法则,来纠正信息的非理性化与负面情绪的干扰,以及社会认知和信念的偏差。 第四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智力与能力: (1)智力: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诸因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密训资料 资料 管理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