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总结 (3).doc
《2022《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总结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总结 (3).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总结 中国孩子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词儿,就是“听话”二字。在家要听父母的话,上学要听老师的话,工作了要听领导的话。家长老师高兴时就夸一句:“好孩子,真听话”,这是对孩子的最高赞美。批评孩子时说:“你又不听话”,这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批评。愤怒了就说:“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这是家长老师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有力武器。 “听话”教育,是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结果。对尊者应该完全服从、驯顺,抵制个性和情感,以显示对尊者的尊重。在现实的常规教学中,老师要学生“听话”,其中的含义主要是:“老师与学生发生分歧,老师肯定是对的,而学生肯定是错的。”“学生听话是有教养
2、、有礼貌的表现。” “学生不听话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只有听话的学生才会有出息。” 事实上,听话的学生真如老师们想像的那么好吗。心理专家曾在全国一些城市做过一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结果发现,在被看做是“听话”的孩子中,自述胆小的占34.3%,不爱提问题的占38.8%,对创造发明不感兴趣的占27.5%。听话的学生可能今天是你心目中的“好孩子”,明天却会成为“问题成人”。某些惟命是从的听话学生,他们的求学历程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己做事的欲望、冲动和热情。老师和父母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做一件事,不是因为自己喜欢,
3、也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而只因为那是父母或老师 要求做的。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当不再有人要求他们做什么的时候,当他们真正需要主宰自己的行动的时候,他们开始手足无措,于是坎坷不断,挫折不断。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不能忽视。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怎么的后果。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可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极为重要。我们应该立即停止“听话”教育。我们要知道715岁正是孩子社会认识、道德判断、演绎归纳、价值观念等能力的形成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喜欢观察、幻想和假设,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多提问题,甚至提出与成人相反的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
4、,同时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的内在能力。那么,如何使孩子变得有“主见”,成为一个独立性思维的人呢。我们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该怎样利用教学内容去渗透和培养呢。以下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做法吧。 一、给学生表达意愿的机会。 相当一部分老师习惯于事事为学生做出决定,而少有征求学生的意见,一旦学生不遵从,就大加责备。其实学生有学生的想法,老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创造让他们“自我作主”的机会。在生活中、课堂中、课外活动中多给孩子“自己作主”的机会。充分地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设计、去计划,去安排, 去实践。多让孩子换位思考,如在教学中,例文出现后,我总喜欢问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
5、怎样做呢。”“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将会慢慢从“无主见”转变到“有主见”,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性”思维的人。 二、给学生争辩的权力。 在课堂中,特别是我们这样话题较敏感的学科,遇到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不难,当学生为自己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与老师争辩时,老师千万不能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学生充分的辩解机会。如在上四年级第八课与同学友好相处时,我讲解了前面的内容之后,就要求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的练习,其中第三题的题目是这样的:下雨了,丽丽带了雨伞,可蕊蕊没带雨伞。丽丽撑着伞把蕊蕊先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丽丽做得对吗。为什么。当时,有学生在我提问前就议论着说丽丽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 2022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阶段总结 3 2022 学生 良好习惯 培养 研究 阶段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