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提升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提升精选文档.ppt(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单元能力提升本讲稿第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一、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本讲稿第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本讲稿第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化学键本讲稿第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本讲稿第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本讲稿第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化学反应速率本讲稿第七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化学平衡本讲稿第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四、电解质溶液测定方法溶液的PH本讲稿第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PH计算本讲稿第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盐 类的水解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五、电化学原理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电解池原理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专题 1 有关燃烧热、
2、中和热计算分析燃烧热和中和热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有关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计算问题是重点之一,初学者对此不甚熟练,下面对有关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计算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一、有关概念计算【例1】已知H(aq)OH(aq)=H2O(l)H57.3 A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B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CHCl(aq)NH3H2O(aq)=NH4Cl(aq)H2O(l)D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EHF(aq)NaOH(aq)=NaF
3、(aq)H2O(l)F稀HCl与稀Ba(OH)2生成1 mol水的反应热G稀NaOH与95%浓硫酸生成1 mol水的反应热kJ/mol,下列反应热为57.3 kJ/mol是()。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解析:本题要分清反应热和中和热的概念,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反应热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中和热是一类特殊的反应热。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均出57.3kJ的热量。A、B的反应热应为257.3 kJ/mol;C、D的反应热(即中和热)应略小于57.3 kJ/mol,因弱酸、弱碱在水中电离要吸收一部分热量,
4、故多数强酸与弱碱,弱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热大于57.3 kJ/mol;但少数弱酸如HF电离会放热,它与NaOH的中和反应热会小于57.3 kJ/mol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F(实为67.7 kJ/mol),即E的反应热不是57.3 kJ/mol;酸与碱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会使离子的水合热大于扩散热而使总过程放热,中和反应热值会偏大,故酸碱的浓度在0.1 mol/L1.0 mol/L为宜。故本题选F。若题目问“下列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呢?则应选A、B、F。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二、有关数值与符号关系的计算【例 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H10
5、,H1H2;D项,生成2 mol HCl放出的热多,故H2的数值大于H1的数值,有H1H2。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三、有关中和热的测定计算【例 3】用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即保温、隔热的条件下,向盛有 20 mL 2.08 mol/L 的 NaOH 溶液的试管分五次加入 15mL 未知浓度的 H2SO4(边加边振荡,每次加1 mL,不考虑H2SO4溶于水的热效应)后测得溶液的温度分别是 1.4、2.5、4.2、5.2、5.18,则该硫酸的浓度是()。A20.8 mol/LC5.2 mol/LB6.9 mol/LD4.16 mol/L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C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
6、是放热反应,分析题中数据知,每多中和1 mL H2SO4时,溶液温度由1.4 逐渐上升到5.2,又下降到5.18,这说明与NaOH恰好中和时用去V(H2SO4)为4 mL(温度上升最高时的体积),当H2SO4过量时,温度下降,故应用4 mL H2SO4求c(H2SO4)(0.02 L2.08 mol/L1/2)0.004 L5.2 mol/L。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四、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计算【例 4】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应的热效应。P4(白磷,s)5O2(g)=P4O10(s)H12 983.
7、2 kJ/molP(红 磷,s)5/4O2(g)=1/4P4O10 (s)H2 738.5kJ/mol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相 同 的 状 况 下,能量较低的是 _;白磷比红磷更_(填“稳定”或“不稳定”)。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P4(白磷,s)=4P(红磷,s)H29.2 kJ/mol红磷 不稳定 解析:依题意求,P4(白磷,s)4P(红磷,s)H?可设计如下反应过程:P4(白磷,s)P4O104P(红磷,s),据盖斯定律有HH1()4H2(2 983.24738.5)kJ/mol29.2 kJ/mol,即P4(白磷,s)4P(红磷,s)H29.2 kJ/mol
8、。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故白磷的能量比红磷高,稳定性比红磷差(能量越低越稳定)。利用盖斯定律解题的关键是设计流程:从反应物开始,经历若干中间反应(不一定是真实的反应历程),最终生成生成物。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对应练习】现有 H2与CH4的混合气体 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 3 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 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B13C14D23解析:设 H2、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则 x y 5mol,571.6x/2890y3 695 kJ,解得 x1.25 mol;y3.75 mol,
9、两者比为 13,故选 B 项。1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 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 kJ mol1。B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 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 mol1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 mol1,则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28.7 kJ的热量 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
1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已知2C(s)2O2(g)=2CO2(g)Ha、2C(s)O2(g)=2CO(g);Hb,则ab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解析:液态水才是水的最稳定状态,A 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说明石墨具有的能量更低,更稳定,C 错;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放热反应,H 均取负值,应是 av逆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v正、v逆均减小,且v逆v正逆向移动本讲稿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平衡体系条件变化速率变化平衡变化速率变化曲线任一平衡体系增大生成物浓度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逆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正向移动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二十
11、三页平衡体系条件变化速率变化平衡变化速率变化曲线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逆向移动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正向移动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平衡体系条件变化速率变化平衡变化速率变化曲线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吸热反应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且v正v逆正向移动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且v逆v正逆向移动任一平衡使用催化剂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0不移动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二、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方法先看懂图(特别是纵坐标和横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依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2、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图像,要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各自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分析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清各坐标轴所代表的意义(速率时间、转化率时间等)。(2)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增大、减小、不变、先增大后减小等)。(3)看清曲线上点的意义(起点、终点、交点、极值点、转折点等)。本讲稿第四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三、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像的分类及特点一般来说,图示类型可分为单一函数图和复合函数图两类,在每一类中如果根据横坐标的不同含义,可把图像分为两大类:时间(t)类和压强(p)类或温度(T)类。这两类的特征分别如下:1时间(t)类(1)图像中总有
13、一个转折点,这个点所对应的时间为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时间的长短可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再结合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可确定浓度的大小、温度的高低和压强的大小。本讲稿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2)图像中总有一段或几段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直线上的点表示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3)这几段直线的相对位置可确定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固定其他条件不变,若因温度升降引起的平衡移动,就可确定可逆反应中是H0 还是H0 还是H T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乙表示:p1p2;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A)表示的体积分数是指反应物的体积分数。本讲稿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例 1】下图中,表示
14、 2A(g)B(g)2C(g)(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本讲稿第五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减小;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反应的两边都是气态物质,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分数应该不变;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温度较低,压强越大,转化率越大。答案:A本讲稿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例 2】(双选)可逆反应 mA(s)nB(g)qC(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B 的体积分数(
15、VB%)与压强的关系如图)。37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nqBnqCnqDx 点时 v正v逆图 37本讲稿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解析:从图中曲线的走向呈上升趋势可知,随着压强增大,VB%增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逆反应气体体积减小,而与非气态物质的计量数无关,即 nq。图 38从 x 点向横轴作垂线,并从 x 点和相应平衡曲线上的x点分别作横轴的平行线,如图 38。从图中可知,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由 x 点到平衡点 x,VB%减小,即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所以此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答案:CD本讲稿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对应练习】该反应达平衡
16、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本讲稿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A本讲稿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2(2011 年福建高考)25 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图 39本讲稿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D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解析:由于加入的固体Pb,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会产生影响,平衡不会发生移动,A项错误;加入Sn(N
17、O3)2后Sn2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c(Pb2)应增大,B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该反应H”、“v(A)v(A);同理可以计算出B的平衡转化率I(B)、(B)、(B)分别为0.5、0.38和0.19。(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是C的浓度瞬间降低到0,即移走产物C,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5)第阶段和第阶段相比,反应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因为反应放热,所以是降低了温度。(6)由于逆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所以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画图时A、B、C的起始浓度为原来的一半。
18、本讲稿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1)132(2)v(A)v(A)v(A)(B)19%(4)向正反应方向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 C(5)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注:只要曲线能表示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及各物质浓度的相对变化比例即可)本讲稿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8(2010 年广东高考)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6H2O=2H3BO3_。(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3H2O中,H3BO3的转化率()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 316,由此图可得出:图 316本讲稿第七十五
19、页,共一百二十三页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该反应的H_0(填“”)。(3)H3BO3 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本讲稿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解析:(1)根据元素守恒,未知产物只能是 H2。(2)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H3BO3 的转化率增大,故升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即H0。答案:(1)6H2(2)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3)5.71010本讲稿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专题 3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分子浓度的大小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年年涉及这种题型。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
20、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同学们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讲稿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一、知识要点1电解质的电离强电解质如 NaCl、HCl、NaOH 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如 25 0.1 mol/L CH3COOH 的溶液中,多 元弱 酸如 H2CO3 还 要考 虑分 多步 电离: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本讲稿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21、2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 H3O和c(OH)1107 mol/L。在一定温度下,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水的离子积Kwc(H)c(OH),在25 时,Kw11014。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小,水电离出的c(H)水和c(OH)水均小于107 mol/L;在纯水中加入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都会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大,水电离出的c(H)水或c(OH)水均大于107 mol/L。本讲稿第八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3盐类水解 本讲稿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1)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本讲稿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由 H2O 的
22、电离方程式可知:(2)强碱弱酸盐的水解。例如:0.10 mol/L的NaAc(Ac表示CH3COO)溶液中NaAc的水解程度是0.007 5%。在这个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和反应方程式:H2O OHH,NaAc=NaAc,HAc HAc。本讲稿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由此可见,在这个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Na)c(Ac)c(OH)c(H);c(Na)c(Ac)c(HAc);c(Na)c(OH)c(Ac)2c(HAc)c(H)。后者等式存在的原因电离所产生的一部分上H与Ac反由水的电离方程式可知:c(OH)c(H)c(H)反应c(H)由NaAc的组成可知:c(Na)c(Ac)c(HAc)以上两式
23、相加可得:c(Na)c(OH)c(Ac)2c(HAc)c(H)c(HAc)本讲稿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二、三种守恒关系在化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分子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的试题,涉及到盐类水解和缓冲溶液等。1电荷守恒(电中性原则)在电解质溶液中,各种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和等于各种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和。例如在 Na2CO3的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和水解反应方程式:本讲稿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即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现以 0.1 mol/L 的 Na2CO3 溶液加本讲稿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例1】常温下,将甲酸和氢
24、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pH7,则此溶液中()。答案:CAc(HCOO)c(Na)Bc(HCOO)c(Na)Cc(HCOO)c(Na)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关系 解析: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c(Na)c(H)c(HCOO)c(OH),由于所得溶液pH7,可知 c(H)c(OH),进而推知c(HCOO)c(Na)。本讲稿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三页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于水时电离所产生的离子往往能发生反应,反应前离子中所含某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离子、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数的总和。例如 K2CO3溶于水时,其电离和水解反应方程式为:本讲稿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物料
25、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本讲稿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例 2】0.1 mol/L 的 NaOH 溶液 0.2 L,通入标准状况下)。448 mL H2S 气体,所得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c(Na)c(HS)c(OH)c(H2S)c(S2)c(H)Bc(Na)c(H)c(HS)c(S2)c(OH)Cc(Na)c(H2S)c(HS)c(S2)c(OH)Dc(S2)c(OH)c(H)c(H2S)本讲稿第九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解析:对于溶液中微粒浓度(或数目)的比较,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
26、带的负电荷总数;二是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上述溶液实际上是含 0.02 mol NaHS 的溶液。根据上面的规律:答案:D本讲稿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3质子守恒此外质子守恒关系也可由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相加或相减得到。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水电离出的H总数(质子数)始终等于水电离出的OH总数。如0.1 mol/L的Na2CO3溶液,溶液中的H和OH都来自于水的电离,而H和OH两者的总量应该相等。这里OH全部游离存在,但是H分成了三 又如在NH4Cl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c(H)c(OH)c(NH3H2O)本讲稿第九十二页,共一
27、百二十三页三、典型题型分析1单一溶液【例 3】在0.1 mol/L的NH3H2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本讲稿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A本讲稿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例 4】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答案:A本讲稿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2混合溶液(1)酸与碱的混合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等体积混合。【例 5】在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Ac(Na)c(Ac)c(H)c(OH)Bc(Na)c(Ac)c(OH)c(H)Cc(Na)c(Ac)c(H
28、Ac)Dc(Na)c(H)c(Ac)c(OH)本讲稿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A 解析:等物质的量的NaOH与HAc恰好完全反应,Ac又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AcH2O HAcOH,故c(Na)c(Ac)c(OH)c(H)。根据物料守恒,有c(Na)c(Ac)c(HAc);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Ac)c(OH),故A是错误的。本讲稿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强酸与弱碱(或弱酸与强碱)非等物质的量混合。【例 6】(双选)0.2 mol/L HCN 溶液和 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呈碱性,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本讲稿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29、答案:BD 解析:此题实质上是0.05 mol/L HCN和0.05 mol/L NaCN的混合溶液。由电荷守恒关系可得:c(H)c(Na)c(CN)c(OH),因溶液呈碱性,即c(OH)c(H),则c(Na)c(CN),B正确;由物料守恒关系可得:c(HCN)c(CN)c(Na)20.01 mol/L,D正确。本讲稿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已知酸碱混合液的 pH。【例 7】常温下,将 HCN 与 NaOH 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此溶液中()。解析:根据电中性原则,易知 C 项正确。答案:CAc(CN)c(Na)Bc(CN)c(Na)c(OH)c(H)Bc(Na)c(Cl)c(OH)c(
30、H)Cc(Na)c(Cl)c(OH)c(H)Dc(Na)c(Cl)c(H)c(OH)本讲稿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C本讲稿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弱酸与强碱弱酸盐(或弱碱与强酸弱碱盐)等物质的量混合。【例9】(双选)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 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H)c(OH)Bc(CH3COOH)c(CH3COO)0.2 mol/L Cc(CH3COOH)c(CH3COO)Dc(CH3COO)c(OH)0.2 mol/L本讲稿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答案:A
31、B 解析: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和CH3COONa的水解因素同时存在。已知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得出c(OH)c(H),说明混合溶液呈酸性,即CH3COOH的电离趋势大于CH3COO的水解趋势;根据物料守恒,可推出B是正确的。本讲稿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3)正盐和酸式盐的混合液。答案:B本讲稿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对应练习】1(2011 年广东湛江模拟,双选)下列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H2CO3)本讲稿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解析:A 项是电荷守恒式;
32、B 中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中和 pH 相同、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后者消耗的氢氧化钠远远大于前者,错误;水中加酸或碱,会抑制水的电离,而水中加强碱弱酸盐或者强酸弱碱盐都会促进水的电离,C 正确;答案:AC本讲稿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二十三页2(2011 年广东茂名模拟)25 时,在20 mL 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0.2 molL1 CH3COOH,溶液 pH的变化曲线如图 317 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不正确的是()。图 317本讲稿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解析:在 A 点附近,此时加入醋酸的量很少,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有 c(OH)c(CH3COO),D
33、错误。答案:DAB点:c(Na)c(CH3COO)c(OH)c(H)BC点:c(CH3COO)c(Na)c(H)c(OH)CD点时,c(CH3COO)c(CH3COOH)2c(Na)D对曲线上A、B间任何一点,溶液中都有:c(Na)c(CH3COO)c(OH)c(H)本讲稿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3(2011 年广东湛江模拟,双选)25 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本讲稿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BD本讲稿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4(2010 年广东高考)HA 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 0.1 molL1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解析:A 明显错误,因为阳离
34、子浓度都大于阴离子浓度,电荷不守恒;D 是电荷守恒,明显正确;NaA 的水解是微弱的,故 c(A)c(OH),B 错;C 的等式不符合任何一个守恒关系,是错误的。DAc(Na)c(A)c(H)c(OH)Bc(Na)c(OH)c(A)c(H)Cc(Na)c(OH)c(A)c(H)Dc(Na)c(H)c(A)c(OH)本讲稿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5(2011 年广东深圳模拟,双选)对0.1 molL1 NH4Cl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解析:由电荷守恒可知 A 错误,B 正确;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C 正确;加水稀释,促进水的电离,但是盐的水解程度是很小的,pH 应升高,但不能超过
35、 7。BC本讲稿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6用 0.1 molL1的盐酸滴定0.1 molL1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C 解析:溶液中不可能出现阴离子均大于阳离子的情况,不遵循电荷守恒,故C项错。本讲稿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 mol/L C6H5ONa溶液中:c(Na)c(C6H5O)c(H)c(OH)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减小 C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不相等 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本讲稿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答案:D
36、 解析:A项,苯酚钠为碱性溶液,错;B项,温度不变,则Kw是不变的,错;C项,pH5即代表溶液中c(H)均为105 mol/L,错;D项,Ag2S比AgCl更难溶,故加入AgCl固体电离出来的Ag会与溶液中的S2结合生成Ag2S,正确。本讲稿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8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本讲稿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三页c(OH),B 错;C 项等物质的量的强碱与弱酸混合生成强碱解析:根据氯水中所含粒子的种类可知氯水中也含有氯气分子,A 设置了一个貌似物料守恒的式子而忽视了氯气分子的存在,故 A 错;根据 Cl2H2O HClOHCl,HCl 完全电离,而 HClO 部分电离,可
37、知正确顺序 c(H)c(Cl)c(ClO)弱酸盐溶液显碱性,c(OH)c(H),再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以判断 c(Na)c(CH3COO);D 项比较简单。答案:D本讲稿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的溶度积常数:Ksp(CaF2)1.51010。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9(2010 年浙江高考)已知:25 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CH3COOH)1.8105,Ka(HSCN)0.13;难溶电解质25 时,2.0103 molL1氢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 c(HF)、c(F)与溶液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 318 所示:图 318本讲稿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旬
38、问题: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 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_c(SCN)(填“”、“”或“”)。图 319 (1)25 时,将20 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 mL 0.10 molL1HSCN溶液分别与20 mL 0.10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如图319所示。本讲稿第一百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2)25 时,HF 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 Ka_,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_。(3)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 pH 为 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
39、),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4.0103 molL1HF溶液与4.0104 molL1 CaCl2 解析:(1)相同的起始条件,只能是因为两种酸的电离度不同导致溶液中起始反应时H浓度不同引起反应速率的不同。反应结束后,溶质为CH3COONa和NaSCN,因CH3COOH酸性弱于HSCN,故CH3COONa水解程度更大,c(CH3COO)c(SCN)。本讲稿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2)HF电离平衡常数Kac(H)c(F)/c(HF),其中每一个pH对应的c(H)、c(F)、c(HF)都是电离达到平衡时的浓度,选择中间段图像求解。根据图像:pH4时,c(H)104 molL1,c(F)1.6103 molL1、c(HF)4.0104 molL1可求得Ka4.0104。(3)pH4.0,则c(H)104 molL1,此时:根据HF电离,产生的c(F)1.6103 molL1,而溶液中的c(Ca2)2.0104。离子积Qcc2(F)c(Ca2)5.121010,5.121010大于Ksp(CaF2)1.51010,此时有少量沉淀产生。本讲稿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答案:(1)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同,相同浓度下电离出的c(H)不同,反应速率不同c(CH3COO)1.51010Ksp(CaF2),溶液过饱和,有沉淀生成。本讲稿第一百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