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标准.doc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标准.doc(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评审中的若干问题目目 录录序:.1一、矿体外推圈定 .4二、米克/吨值的应用.12三、关于资源储量比例 .14四、资源储量分类 .16五、矿床工业指标 .23六、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矿(石灰岩、大理岩)勘查中一些问题.27七、矿床勘查类型确定 .31八、倾斜矿体露头为斜坡时水平厚度计算 .34九、最低一层控矿坑道向下外推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问题.36十、特高品位的确定与处理 .38十一、矿体圈定中的“穿靴戴帽”问题.39十二、岩金矿地质勘查中探矿手段的使用 .40十三、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41十四、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2、.42十五、矿床勘查控制程度 .44十六、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49十七、关于可行性评价 .54十八、有关术语及概念 .56附件:附件: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40 号1序:序: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矿产资源储量是地矿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矿产资源经过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的总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指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及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相应的图表资料。它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的各类勘查报告、各类资源评价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以及矿产勘查和矿山
3、生产、水源地建设阶段用于筹资、融资、探矿权或者采矿权转让过程中说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关材料。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是依据和参照国家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国家和有关部门发布的与矿产资源勘查及矿山生产和水源地建设有关的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国家发布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规定而进行的。上述有关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它已成为矿产勘查单位、矿产勘查开发投资者、矿山设计部门、生产矿山科技人员在新形势下从事相关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的技术要求和准则。同时,它已成为2政府地矿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矿产
4、资源储量报告评审过程中,遵照上述有关标准和要求,对各类资源储量报告要注重(1)矿床地质研究程度,(2)矿体控制程度,资源储量估算合理性,各项矿产勘查工作质量情况,勘查中所形成的实际资料的完备程度及(6)可行性评价等几方面的审查评价。矿产资源储量是矿产地质勘查的最终目的和最主要成果。不同矿产勘查阶段及不同性质的各类资源储量报告提交不同类别的资源储量。矿产勘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方法手段,诸如地质填图、各种探矿工程、样品采集、化验测试、测绘、物化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原始地质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等多专业、多工种、多技术方法手段的使用,方可达到寻找各矿种工业矿体,探索矿体赋存规律、评
5、价矿床和探求资源储量的目的。由之,矿产勘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方法手段及工作质量无一不与提交的资源储量成果密切相关。矿产勘查过程中不同方法手段的使用均反映在资源储量报告相应章节中,对报告中的各方法手段成果均要进行审查,方可达到对资源储量报告质量的把关和确保资源储量合理及可靠。涉及不同方法手段成果审查,以相应的规范、规定来衡量并满足其要求为原则。报告评审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资源储量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合理、可靠,以维护矿产资源的国3家所有权益和为政府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资源储量数据,以促进矿业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若干年来,通过对各类资源储
6、量报告(矿产勘查报告、矿山生产地质报告、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等)的评审实践中所发现和遇到的不同方面的技术问题,作一初步概略归纳,反映在本文中。之所以如此,是仿照原全国储委的作法(全国年度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就全国储委抽查各省报告审查以及对各省呈送的报告认定书中所发现的一些代表性、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向与会人员进行通报和交流,籍以引起关注和杜绝以后报告评审中不再发生类似技术问题,旨在提高和保证矿产勘查和报告评审质量),本人非常情愿地借此机会将各类报告和评审中发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向大家作以汇报,达到互相勾通交流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此说明一点,本文中叙述的一些技术问题,均为报告评审过
7、程中所发现,非凭空想象所杜撰的。应该说,文中所说的问题,一部分属于较简单的技术问题,又是具体问题,之所以在此提出,因为其直接影响报告质量乃至资源储量估算误差所致。另外,根据矿产勘查、报告编制和报告评审的需要,文中部分地引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主要是技术范畴的内容,以作为实际工作中参照使用。文中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意见系按编者意见提出的。4受个人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所限,难免有差错。由之,编者认为,本文内容仅作为与大家相互交流使用,不当之处还望不吝赐教并给予指正,不断修正错误,以求共同提高的目的。一、一、矿矿体外推圈定体外推圈定矿体圈定及外推圈定是矿产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资源储量估算
8、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资源储量估算结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关于矿体圈定问题,可按某矿种在勘查过程中所确定勘查类型的基础上,以规范中规定的工程间距(结合地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及矿石选冶试验程度等因素)进行控矿工程间圈连矿体就可以了,此不赘述。在此主要谈该矿体外推圈定问题。矿体外推圈定要在可靠地质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矿体赋存形态、空间产出的地质规律条件下进行。当矿体赋存有规律条件下,即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一定数量控矿工程和数据统计的充分依据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长度。当矿体赋存无规律可循时,无限外推一般按相应网度的二分之一尖(楔)推或四分之一值平(板)
9、推为宜。当有限外推时,对有色和贵金属矿产,由于矿体特征复杂,当边缘控矿工程存在大于边界品位的二分之一矿化时,可做三分之二尖推或三分之一平推;当边缘工程未见矿时,同无限外推处理,即二分之一尖(楔)推或5四分之一平(板)推;上述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中的二分之一尖推和四分之一平推、三分之二尖推和三分之一平推的结果都是等值的,可兹证明。在沿矿体走向或倾向方向上,常按一定间隔进行取样。当相邻样品工程有一工程样品达不到工业要求,相邻样品之间各种边界点的确定和界限的圈定方法常用插入法进行;当矿体厚度变化比较规律,有用组分分布比较均匀情况下,可采边界线基点计算用内插法、印格法、图解插入法圈定。对厚度较薄(达不到
10、可采厚度)、品位较高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体采用米.克/吨值之品位、厚度之综合工业指标圈定矿体。此时,当矿脉厚度有一定变幅,品位变化不均匀时,矿体(脉)不能进行外推圈定。而对厚度较稳定、品位相对均匀的较稳定的薄脉型矿体采用米克吨值圈定矿体边界时,可参照前述矿体外推原则进行。从已评的报告中,矿体外推圈定存在如下问题:1、 、矿矿体外推圈定的起点体外推圈定的起点问题问题矿体外推不论是沿矿体走向抑或矿体倾向外推,均应以控制矿体的样品工程为起点进行外推,这是合理的,也是不能含糊的。在已评审的报告中,已发现几例将矿体外推起点置于没有工程控制的矿体(块段)边界上;这种外推相当于对矿体的连续外推,这是错误的,
11、也是不允许的。62、关于外推距离、关于外推距离问题问题关于外推距离问题,前已述及,此不重叙。问题是在实际矿产勘查过程中,有时出现实际工程间距与规范的网度不相一致的情况。可分两种情况叙述:、当实际控矿工程间距小与规范网度时,矿体外推可以实际工程间距为依据,按前述规定比例确定矿体外推距离,不论是矿体倾向抑或矿体走向。、当实际工程间距大于规范网度时,一律按规范网度要求进行矿体外推(不能以实际工程间距作依据),进行矿体圈连和估算资源。在评审报告中,个别报告对实际工程间距大于规范网度情况下,仍按大于规范网度的实际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外推,这是错误的。如此作法就失去执行规范的意义和规范(技术标准)的约束力(
12、执行规范是有其严肃性和强制性)。3、 、矿矿体体倾倾斜方向的外推斜方向的外推问题问题矿体外推是对矿体走向和倾向的外推。不乏其例的是少部分报告在应用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量估算时,矿体倾向外推不是在剖面上进行矿体倾斜外推,而是在投影面(纵投影、水平投影面)上进行矿体外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夸大了外推距离,造成资源量估算误差,使其估算结果失真。正确的做法是:应用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时,首先7在地质剖面上进行矿体倾斜方向上的外推。然后以其外推点投影到平面上(纵投影面或水平投影面),并计算投影面面积,续乘矿体平均厚度按需要求平均水平厚度(纵投影法)或铅垂厚度(水平投影法),计算矿体(块段)体积。4
13、、 、单单工程(工程(钻钻孔)控孔)控矿矿的的矿矿体外推体外推对单工程(钻探)控矿的矿体外推一直存在两种做图方法(地质块段法的纵投影图、水平投影作图法)估算资源量。第一种方法(如图 a)图 a: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示意图(纵投影)此种方法是在单工程剖面上,首先在剖面上将矿体外推(平推)点投影到纵投影面上。在投影面上依矿体倾向上的上、下外推点(a、b)和走向上外推(走向外推可在投影面上进行)点(c、d),依次连线圈连矿块边界成菱形,按规定办法续求块段体积和资源储量。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作图法类同,不重述。第二种方法(如图)在矿体投影面上,将矿体倾向上、下外推点(E、F)和矿体走8向外推点(G、
14、H)表示在投影面上;在此基础上,续将矿体走向外推点(G、H)分别沿矿体倾向上推和下推(a、b、c、d 点)同理,在矿体倾向上的上、下外推点(E、F)沿走向上续左右外推(a、b、c、d 点),如此在投影面上,矿体块段外推成一矩形,按规定方法估算块段体积和资源量值。水平投影法作图法乃同,不赘述。上述两种做法的结果是:第二种做法(b)所获资源量恰是第一种做法(a)的两倍,可见影响之大。(b)ZK.BdcbaFGHEB剖面投影面图 b: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示意图(纵投影)两种作法比较,第一种外推法(图 a)保守,第二种做法是贴近实际和正确的。由此,编者建议,以后若遇到此类似问题,可使用第二种矿体外
15、推方法圈连矿体(块段)并估算资源储量。5、多工程控、多工程控矿矿的的矿矿体外推体外推多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有如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一样(如前述),亦存在二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将控制矿体的各边缘工程对矿进行走向和倾向各外推点(a、c、e、l、d、b)直接顺9序圈连矿体边界(如图 a)并估算资源储量。acelb(332)(333)(333)(333)ZK1ZK2Tc1Tc2Tc3d图 a:多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示意图(纵投影)第二种情况则如图 b 所示,将控制矿体的边缘工程分别进行矿体的走向和倾向外推,嗣后将各外推点以 a、c、g、e、l、h、d、b顺序圈连矿体(块段)边界(如图 b 所示)
16、并估算资源储量。图a(第一种情况)与图 b(第二种情况)两种矿体外推圈定方法比较,显然后者(图 b)较前者(图 a)多出 cge 和 dlh 等两个三角形面积;两种方法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是不同的。编者意见同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圈定(第二种方法)一样,多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圈定方法采用第二种方法(图 b)进行。aceldb(332)(333)(333)(333)ZK1ZK2Tc1Tc2Tc3(333)gh10图 b:多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方法示意图(纵投影)上述矿体外推圈定方法(图 a 图 b)为地质块段纵投影作图法;水平投影作图法类同,不赘述。6、开、开发矿发矿山山储储量核量核实实中外推中外推矿矿量
17、量类别类别确定确定问题问题在评审众多的开发矿山储量核实报告中,出现了外推矿量的资源储量类别如何确定问题。一种意见将其确定为“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其依据是:这是已开发矿山,按套改表“矿产利用情况”序号 1,属正在开采的储量,其套改前应为 D 级储量,不论原勘查程度为勘探、详查、普查阶段,均应套改为(113b),归类为(122b),而归为控制的基础储量类。另一种意见将外推的矿量纳入“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其主要依据是执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认为此外推矿量虽属开发矿山,但总归为“推断的”矿量,达不到“探明的”、 “控制的”的要求,自
18、然应纳入(333)资源量范畴。对上述两种意见,编者采取折衷意见认为,在目前对开发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国家尚未出台相应规范情况下,两种意见均可,且不影响矿业权换证手续进行。7、 、矿矿体不允体不允许连续许连续外推圈定外推圈定不论计划经济时期和现时的市场经济期间,不论执行原规范和新规范,都不允许对矿体进行连续外推圈连矿体(块段)边界。多年前,在评审一个水泥灰岩矿床勘探报告时,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矿体连续外推问题(由 B 级外推 C 级,后又续推 D 级),11这是不允许的。合理的作法是仍以本图作例,若 B 级外推,只能一次性外推到 C 级即可。外推 c续推 DBZKTc按新规范要求,除探明的(331
19、)不能外推外, “控制的”可一次性外推“推断的”,再不能连续外推预测的资源量。8、 、 “探明的探明的”和和“控制的控制的”资资源量外推源量外推问题问题固体矿产地质勘察规范的新变革一书中第 135 页上 9 行这样叙述“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只能用工程实际圈定,不能外推圈定”。编者在省储委工作期间,对储量报告中的不同储量级别(B、C、D 级)按需要均可以分别进行外推圈定,即 B 级外推 C 级,C 级外推 D 级。对“新变革”一书中的一段话(上述)曾请教过权威人士,有如下答复:从逻辑分析,不同地质勘查阶段,从普查详查勘探阶段,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矿产逐步深入勘查;从逻辑上分析,是不存在矿体
20、外推问题,只能用控矿工程圈连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量类别。对变革一书前述一段话,个人理解为:按新规范,矿产勘查的不同阶段,对矿体不同部位,以不同控制程度、地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及可选冶性能研究程度所圈定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控制的、12推断的、预测的)资源量类别。由此,该段话中“探明的”不能外推的是正确的。缘由是“探明的”外推则成为“推断的”,则产生地质可靠程度顺序为探明的推断的,违反了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顺序。但控制的可进行外推,它符合控制的推断的正常顺序。二、米二、米克克/吨吨值值的的应应用用米克/吨值,又称米百分比或米百分率。在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对于厚度较薄(低
21、于可采厚度),品位较高的脉型矿(脉)体而采用品位和厚度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工业指标。如岩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为:边界品位克吨、最低工业品克吨、矿床平均品位克吨、可采厚度0.8。用其可采厚度(0.8m)分别乘以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矿床平均品位而转换为米克/吨,边界指标 0.8 米克/吨、最低工业指标 2.4 米克/吨、矿床平均指标 4.0 米克/吨的米克/吨值工业指标要求。应用米克/吨综合工业指标圈连矿体(脉)时,以实际矿脉各单个样品的品位乘以厚度的米克/吨值;进行米克/吨指标圈连矿脉同使用矿床质量工业指标一样,进行矿体(块段)圈定和资源储量估算。在应用米克/吨值综合工业指标时,对于矿(脉)体厚度
22、不稳定(有一定变幅)、品位不均匀情况下,矿(脉)体圈定不能进行外推。但对于厚度较稳定、品位较均匀的薄脉型矿脉则可采用一般13外推方法对矿体(块段)进行外推圈定并估算资源储量。若干年来,发现个别资源储量报告中在应用米克/吨指标时存在如下问题:1、金属量估算、金属量估算对矿(脉)体金属量估算时,有 2 例报告误将平均米克/吨值当作平均品位乘以矿体或块段矿石量估算金属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采用米克/吨值指标时,米克/吨值属厚度品位的双因素的综合指标,非单一的质量指标。即平均 mg/t矿石量(t)=mg,mg 非重量单位,故上述作法是不成立的。正确做法是将平均米克/吨值除以平均厚度,换算成平均品位,再
23、乘以矿石量,才是所估算的金属量值。2、 、个别报告对厚度不稳定、品位均匀程度较差的矿(脉)体也进行了外推,这是不合适的,也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3、 、对于岩金矿(脉)体中出现个别低品位(0.8-2.4 米克/吨间)时(如图示),有的报告将其剔除,使矿(脉)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其间被低品位矿所间隔。样号:H1 H2 H3 H4 H5米克/吨值:3.8 2.0 4.6 6.2 5.6图中的 H2样品米克/吨值仅为 2.0,属低品位矿。实际上应该将该样(H2)参加个样品的平均计算,若其平均后结果满足该14矿(脉)体的最低工业要求,可将 H2结果圈入工业矿体中,不单独圈连低品位矿(H2)。三、关于
24、三、关于资资源源储储量比例量比例资源储量比例总体上反映了矿产勘查过程中,对矿床的工程控制程度和地质研究程度。原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对储量比例作了原则要求,各分矿种规范中结合矿床规模和矿体复杂程度按照“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原则,进一步对各级储量比例作了具体规定。原规范所以提出储量比例要求,其原因是在计划经济背景条件下,国家集矿产资源所有者与勘查开发投资者于一身(国家垄断),硬性规定各级储量比例要求。虽如此,当时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级储量比例要求也是在矿产勘查开发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有经验依据的,体现了矿产勘查、开发的客观情况。同时,也是有经济意义的,总体上符合矿山开发建设实际情况。进
25、入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矿业体制发生了重大的深刻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投资主体已形成多元化局面并成为新形势下的主要表现形式。资源勘查、开发主体已发生变化,其特点各异,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开发所依据的资源储量报告并非计划经济时期的勘探报告(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报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遵循“市场经济、业主行为,风险自担”的原则,强调了投资业主行为,即投资者说了算(不同勘查阶段的报告的利15用,以投资业主说了算)。这种情况下,强调国家统一规定的资源储量比例要求已不必要。另外,历史已经证明,在计划经济时期按各级储量比例要求提交的资源储量报告经矿山开发实践证明,满足了矿山建设的要求,从未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产资源 储量 报告 评审 中的 若干问题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