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战略思考12篇(一).doc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思考12篇(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乡村振兴战略思考12篇(一).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浅谈乡村振兴战略思考浅谈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1212 篇篇【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深入学习,笔者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谈几点体会和思考。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_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
2、大复兴。”与 2021 年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 字方针相比,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 字方针,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层次。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文化是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农村人与物两大载体的外在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转变过去重经济轻生第 2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态、轻文化的
3、发展理念,也就是“既要护口袋,还要护脑袋”。乡风文明涵盖丰富的内涵,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以此提升文化软实力;二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特别是关键区域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保护,以及民族地区民俗、民风、民居等文化要素的保护;三是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x,特别是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伦理,这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四是新时代意识的培养,广大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受益主体和价值主体,为此,应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两大误区。一是把过多的现代化元素引入农村;二是把过多的城市
4、元素引入农村。应注重强化农村原生态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乡村“灵魂”不能走样也不容歪曲。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x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后,农业部办公厅随之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系列行动。x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指出,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家园。无论是政界还是学术界,都将美丽乡村建设看作是 2021 年新农第 3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村建设
5、的升级版。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 字方针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发生了偏离,即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美丽乡村建设本来是生活、生态、生产、文化等“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但基层调研发现,虽然道路等生活领域的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高度关注,但对生产、生态、文化等领域建设的关注度尚显不足;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单一化,如对于农村住房改造,多采用“穿衣戴帽”的方式,过度关注外观的统一,而忽视了民居的多样性。对比乡村振兴战略与新
6、农村建设的 20 字方针,可以发现,无论是不同内容的提出顺序还是提法都发生了变化。顺序上的变化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而提法上的变化丰富了其内涵。具体而言,在产业发展方面,从原来的生产发展提升到产业兴旺,实现了从产业单一性到产业体系化的跨越,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民生活方面,从原来的生活宽裕提升到生活富裕,与到 2021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统一;在生态建设方面,从原来的村容整洁提升到生态宜居,实现了从外在美向外在美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统一的转变;在管理层面,从原来的管理民主提升到治理有效,在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治理效率。特别是将“生活富裕
7、”放在最后,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第 4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重要方面,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如下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乡村振兴的主体究竟是谁。乡村振兴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乡村振兴的模式究竟如何。乡村振兴的协调主体是谁。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政策来支撑。只有把这些理论性问题探讨清楚,才能在实施过程中紧贴目标。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8、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正如_总书记指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除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不平衡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生态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且组织、人员的配置和运行机制等也不断完善,相反农村生态环境却被边缘化。特别是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污染风险日益加大。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农村生态环
9、境治理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城镇公园、生态环境建设体现政绩更为直接,因此部分领导更倾向于将绝大部分资第 5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金投入在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从而更多地提升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而对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则采取相对应付的措施。与此同时,把城镇的一些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外迁入农村地区,把新引进的污染企业或者具有潜在污染危害的企业也布局到距城镇较远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旧账没有解决,又增加了新账,从而导致了农村、城镇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距的日益增加。二是农村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增长较快,但对广大农
10、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三是农村生态治理的机制保障能力差。近些年,国家投入了部分资金,特别是推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之后,逐渐配备了一些农村生态治理设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营与管护机制,导致农村生态治理既没有运营组织,也缺乏管护经费,从而造成了这些设施的闲置与浪费。同时,高效的农村生态治理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生态治理的参与机制还待完善、农村生态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生态宜居”目标,必须强化农村生态治理。
11、此外,乡村振兴战略还应明确两大核心问题,即对水资源质量和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为此,一是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生态治理设第 6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施建设;三是创新与整合技术,以支撑农村生态治理;四是完善治理机制,推动农村生态治理。【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我国的发展已经从过往的“如何更快发展”转变为“如何更好发展”
12、。因此,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目前的任务不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发展质量的问题。而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和城市之间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发展质量问题更多表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如农村留守人口等)、生态问题(如农业农村污染等)和公平问题(农民权益保护等)等方面。为此,在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后,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我市的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小城镇建设滞后,没有充分发挥城镇辐射功能。一是规划引领作用不强
13、,多规不协调。很多乡镇反映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做到统筹协调,存在“规划跟不上发展、赶不上建设”现象。如花石镇为推进湘莲产业的发展,拟建设湘莲产业园,建湘莲仓储中心,但无建设用地指标,项目无法落地。第 7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二是城镇建设未能带动产业发展,特色彰显不够。有的乡镇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与本地地理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没有主导产业,只注重商业开发,盲目照搬别人的设计模式,致使城镇建设品位不高,存在“千篇一律”现象。三是规划执行不力。部分村民规划意识淡薄,只注重自身利益,不服从规划管理,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14、,特别是部分乡镇集镇区违法建设行为屡禁不止。四是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功能不足。镇区的给排水建设缺失,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大部分乡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消纳场,秸秆进行露天焚烧,对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及无害化处理、可持续利用,及循环利用等关注度远远不够。2.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业产业发展不强。当前我市的农业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但离现代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湘潭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 47 家,但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湘莲、粮食、生猪等主导产业领域均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湘莲加工企业 28 家,企业散杂乱,恶
15、性竞争,没有抱团发展、规模发展。二是农业产业链不长。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以粗加工为主,深加工企业不足,农产品产业链不长,带动作用不明显。粮食生产主体经营理念停留在简单的产粮、向国有粮企售粮的模式,不问消费市场需求,只关心粮食托市收购价格的变化。粮油加工企业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不足,给人以“市场上买不到湘潭米”的直观印象。岳塘区伟鸿食品作为湘潭最大的养殖屠宰加工一条龙企业,其业务也第 8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主要集中在屠宰、冷链物流运输方面,下游的深加工很少涉及。三是科技含量不高。长期以来,大部分湘莲企业一般通过壳莲加工和通芯白莲加工粗加工后便进行销售,科技含量低,没有开
16、发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茶恩等地的楠竹只进行简单的竹床加工等,不注重利用科技手段和能工巧匠进行竹雕等特色工艺品的开发和生产。我市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正处在起步阶段,基础相当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水平不高。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是农产品品牌不响不亮。农产品牌“山多峰少”,真正在全国叫得响、亮得起的著名品牌不多,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未能形成。特别是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和管理水平滞后。如湘莲 x 年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但从政府到企业对这一地方公共特色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不够,与安化黑茶和宁乡花猪这两个地方特
17、色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差甚远。寸三莲的原种保护力度不大,湘莲企业不注重对地方品牌的保护,将赣莲、福莲等地不属于湘莲的品种却贴上湘莲品牌进行销售,严重损害了湘莲品牌和声誉。五是“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优势打造不够。湘潭县虽然形成了青山桥皮鞋,花石湘莲、石鼓油纸伞、茶恩寺楠竹等地方特色产业,但一直是“有特色无优势无品牌”,全县缺乏“一个县域、一张蓝图”产业规划,大部分乡镇没有主导产业,“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格局尚未形成。3.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不完善。一是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代表的生产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弱。现有农田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建设的,第 9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老
18、化严重,沟渠毁损淤塞,不适应现代农机作业。新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建设投入有限且碎片化、设计细节上的不合理、建设质量等问题导致成效不明显。有种粮大户反映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不结合生产实际,出现“断头圳”“坝修好渠道不畅”现象,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二是交通、电力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的道路交通设施由于建设标准低,很容易损坏,宽度往往较窄,经常出现“会车就堵车”的现象,限制了农村的客运和商品流通体系的发展。在电力供应方面,存在科学规划布局不够、电网设备老化、电压不稳定等问题,满足不了农村的用电需求,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农村义务教育、卫生、文化等全方位便民服务体系发展不足。社
19、会公共产品缺失,绝大部分的乡村文化活动场所都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既没有丰富的活动资源,也没有宽广的活动场所;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亟待改善,村医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条件有限,如幼儿园不规范,且专业的幼儿教师相对缺乏。4.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一是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不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反映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对资金的需求增大,但因为没有抵押物,财务制度不完善,不符合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条件,缺乏政策性担保机构,导致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很难。同时,由于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险种不全,理赔不到位赔付标准太低,赔付金额与实际损失相差较大,难以形成对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强力支撑。如 x 年 7 月的特大
20、洪水,有限的保险赔付难以弥补遭受重创的种养殖户。农村金融保险体系和金融制度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第 10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发展需要。二是生产设施用地不足。调研中,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由于申请不到建设用地,新购买的农机具只能露天堆放,储藏农产品的仓库和储备农业生产资料的库房紧缺,制约了正常的生产经营。三是土地流转水平尚待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由于要扩大规模并进行相应的投入,都希望土地流转能够规范、稳定和集中连片。很多种粮大户反映,土地流转中多以自发、口头流转为主,流转中农民顾虑,不稳定和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流转信息不够通畅,纠纷调处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农民宁
21、愿让地荒了,也不愿流转给经营大户,造成“土地流转难、难流转、流转有风险”现象。5.专业农业人才缺乏。一是现代农业发展人才缺乏。与传统农业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装备。随着经营规模扩大,他们普遍感到知识技术欠缺和人才储备不足。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特别是从事高效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一方面强烈感到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亟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是基层农技服务队伍力量薄弱。湘潭县 17 个乡镇有农业技术人员编制 358 个,实有技术人员 359 人,近年来进人多为退伍安置人员,原有学农的农技人员大部分是 80、90 年代的统招统分的大专毕业生,年龄老化
22、,知识更新慢,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无所适从,且普遍存在农技人员混岗,并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农技推广工作为辅的现象,在岗率不到 60%。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没有进行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近 3 年都没有进行职称评定,影响了农技人员经济待遇和工作积极性。第 11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6.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农民对公益事业项目参与度下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参与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主体意识相对淡薄,对公益事业项目参与度下降,从“筹资筹劳”变为“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给钱也不办事”。二是少数贫困群体等靠
23、要思想严重。有些贫困户过度依赖扶贫政策,把扶贫政策当作“摇钱树”,导致国家给的越多,依赖心理越严重,出现“越给越赖、越懒越等、越改变不了贫困面貌”现象。【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农村如何发展振兴,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从哪些环节入手,需要做哪些工作,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
24、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等相关农村发展的内容。”全面具体地规划了未来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总要求,从顶层设计全面规划了未来农村发展的远景,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实施好农村振兴战略,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落实:第 12 页 共 53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认识。农村工作繁复涉及面广,群众就个体而言,有勤劳正派的、有懒惰自私的,有好学上进的,他们的生活也就千差万别,在对待公益事业和处理日常事务上表现出的情感也就大相径庭,千差万别。为了实施好农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对国与家的认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
25、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用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教育农民,激发农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把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经过大力的宣传教育,引领到党的路线上来,与党和国家的农村振兴战略保持一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目前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只注重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农村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做得还不够,有的认识不到好政策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还存在一些误解和不理解,伸手要好处比贫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宣传工作蜻蜓点水不踏实深入透彻,致使有些实质性的工作难以展开,工作进展缓慢,这些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各级组织做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抓经济工作的同时统筹农村宣传教育工作,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脑入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乡村 振兴 战略 思考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