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oc(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层次,而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两个方面相互依托,纵横交织,相互制约,形成有效运行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网络。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与推行,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 制度 研究 重要性 措施 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systemstudyabstract:internalcontrolis
2、animportantcomponentofmodernbusinessmanagement,partoftheinternalcontrolfromthemanagementstructureisdividedintointernalaccountingcontrolandinternalmanagementcontroltwoaspectsof,internalaccountingcontrolisthecoreof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systemlevel,andinternalmanagementcontrolistheinternalcontrolfra
3、meworklevel,thetworelyoneachother,aspectweaving,mutualrestraint,theformationofeffectiveoperationofinternalmanagementofthecontrolnetwork。thisarticlefromtheproductionofinternalcontroltheoryandimplementationof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systemtoestablishtheimportanceof,internalcontrolsystemintheimplement
4、ationofexistingproblems,asoundinternalcontrolsysteminuniversities。 keywords:internalcontrolsystemstudyimportancemeasure1.引言 内部控制概念提出迄今已有50年了。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
5、和控制程序。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行。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法律,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法规
6、之一,财政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从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演进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表现。此点与企业组织形式的深化及治理机构的发展相一致,在现代公司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责不仅包括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还将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以及提高经营效率纳入其中。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企业面临各种内外部的风险越来越大,来自企业内部的威胁可能更大。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
7、企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制度,即维护企业财务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笔者就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必要的研究。 1.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的影响。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本身。内部控制会受到企业内部各层次人员的影响,而不
8、是简单地制定出一套制度,对企业管理层或董事会来说,内部控制提供的只是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2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内部控制的产生,没有具体的记载。内部控制出现的最早标志可以从早期的苏美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前3200年)的记载中找到踪迹。记载中,审核人员在会计账簿数字的旁边标上微小标记、点、核查账目的记号和圆圈,表明检查账目的工作已经完成。古埃及人通过让两个官吏同时对税收加以记录,来进行监督的控制。如果没有签发的支出令单,任何东西也不能出库。在古罗马官
9、厅,建立了一套内部牵制制度,只有出具书面证明才能从国库提取货币,掌握现金的财务官员没有擅自批准支出的权限。财政记录官负责记录所有的经济业务,财务官负责对全部的政府财务事项进行监督和审核。 1、国外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企业内部控制是18世纪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结果。到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股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为防范、揭露错误和弊端,逐步形成了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这样就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
1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阶段(二十一世纪至今)。 2、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与理论研究、审计实务的推动密不可分。我国内部控制思想和实践起步较早,但是后期发展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没有跟上现代内部控制的节奏。我国现代内部控制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是实际运用开始于九十年代末,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内部控制起步较晚,但其根本始于现代西方内部控制理论,并始终能跟上国际内部控制发展趋势,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并不缓慢,现在已经逐步体现出体系化、系统化的趋势和特征。 综合朱荣恩、杨锡才等
11、教授的研究结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主要分为行业自控阶段、内部会计控制阶段和内部控制系统化阶段三个阶段。 2.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演进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为了增强企业在改革浪潮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所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1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
12、的内部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2.2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
13、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一项管理方式,是企业内部各种形式管理控制的总称。它集中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所有职能和管理的全部要求。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管理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保护本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位所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
14、管理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组建速度,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逐渐增多,如华源集团及其下属10户子公司存在严重会计造假行为、三鹿集团三聚氰胺奶粉、三九集团季组事件等。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但是内部控制缺陷不可置疑地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内外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日益紧迫。目前国内对内部制度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主要集中于单个非法人企业,对有规模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显得不足,有些不适合集团对子公司的控制。对于集团公司来说,由于企业管理层次多,只能通过内部管理机构对经营活动进行间接的控制盒指挥,这样势必更多的依赖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有效地实施。从
15、我国目前内部控制研究来看,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目前企业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虽然普遍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 3.1对内控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对于国有企业,只是一味地批评计划经济制度管理得太严太死,因此在改革中十分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然而,却淡漠了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构,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
16、经验也都给放掉了。事实上,并非所有企业都只是靠宏观体制的改革才能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微观领域的改革不能滞后于宏观体制的改革,这也许正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充满了生机,而有的企业却被市场所淘汰的原因所在。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不论是维持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还是片面以改革取代控制的观念,对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这些认识上的偏差
17、都将阻碍着企业内控的发展和完善。 3.2产权关系不明 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根据有关抽样资料统计,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
18、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而应该作为所有者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3.3人员素质不齐 “水至清则无鱼”,内控制度加强了,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就不容易了,那些私心重、想“捞一把”的法人代表以及某些员工就不那么愿意了,从而达到了防范错弊,保护企业财产物资及相关资料的安全与完整、确保经营管理方针的贯彻落实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目的。还有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国有企业的
19、法人代表,“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只喜欢约束别人的“内控制度”,而讨厌约束自己的内控制度。也有一些国企或私企法人代表的业务素质较低,根本不懂内控制度为何物,当然也就谈不上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了。让思想和业务素质很低的人去管理企业,又如何能搞好内控建设呢。 3.4监督机制不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5内部控制
20、管理权责不规范。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管理层愿不愿意建立适当的控制,能不能遵守已建的控制,对控制制度执行效果所持的态度和处理行为都极大的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 3.6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如人意,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责、权、利的划分形同虚设。在现有公司中,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方针是由经理层拟订,董事会只负责审批,实际上是政策的的执行者变成了立法者,公司董事会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公司的现有运行机制,决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3.7缺少责任追究机制。 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约束、监督与激励经
21、理人员的外部机制并不完善。从公司内部看,经营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再者,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4.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控制环境指对建立或实施某
22、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具体包括: 1、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 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应包含四个层次的经济主体,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有各自的控制目标,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普通员工的目标是遵从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
23、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2、切实加强各级人员素质及引进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 具备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4.2进行科学控制风险的措施 控制环境中包括的要素很多,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有控制的价值,因此需要对那些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要素的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对那些风险水平较高的可控因素实施控制。以工作目标为风险评估的起点,找出控制环境诸要素中可能导致工作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关键控制
24、点,通过对其风险程度的评估,并采取科学控制风险的措施,积极有效地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目标的实现。 4.3合理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严密的企业内控体制,应是完整的,有效的。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控制度的关键。 4.4切实制定内控制度,以适于自己的企业。 切实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控制制度,获得较好的执行效果。对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管。监督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等。 4.5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
25、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着重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 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两个人无意识同犯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很小,而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两个人。 2、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一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
26、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定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
27、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会计改革过程中,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和强化自身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结合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5.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
28、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主要的问题是管理层要充分说明内控的完整性;公司要有积极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特别是高级管理层要积极地进行控制;员工的能力与其责任要相匹配。控制环境中的要素很多,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我想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快现代企业
29、制度建设。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化。 2、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我们知道,企业内部由四种经济主体所组成,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这四种控制主体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财产安全、能获得如实报告;经营者的目标是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资产安全、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只有在控制主体及其控制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有效的
30、控制。 3、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这些方法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复杂程度的企业均十分重要。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
31、、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5.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面临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如何辨别、分析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般来说,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按公司既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其次,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总之,
32、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企业控制的全过程。 控制环境中包括的要素很多,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有采取内部控制的价值,只需针对那些具有风险并且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可控要素进行控制。在风险评估中可以采用如下的风险管理模型: 工作目标是风险评估的起点,是控制环境中的要素,只有明确工作目标,才能识别控制环境的各个要素中,哪些要素存在影响工作目标实现的风险,通过对风险程度的评估,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其工作目标的实现。 5.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
33、产、供、销等各个方面,而控制措施是针对各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抓住关键控制点。 5.4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信息与交流,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交流方面也要注意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注意控制信息系统。要建立一个广泛而有效的信息与交流系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一个有效的内
34、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 2、有效的内控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 3、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政策和程序,影响他们的职责,并确保其他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 5.5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监督与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
35、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监督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等。 6.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措施 6.1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 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都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原有的资金供给制度难以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需要,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必须实现多元化,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 6.2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 在新经济条件下,应当更加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更加关注对高科技、对人
36、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 6.3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关系。 在新经济条件下,对原有的内部控制方式,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进行彻底改革。改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建设;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展了内部控制制度广阔的发展空间,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保证其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控制经营管理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一项重要的监督管理制度,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科学管理具
37、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时代的要求。 总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谨以此希望唤起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真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铃.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7. 2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 3于增彪.现代企业内控制度: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j.会计研究,2006. 4程新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问题浅谈j.会计研究,2006. 6王纬.coso模型在会
38、计控制中的应用j.江苏财会,2009. 7郭海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与完善j.华东经济管理,2007(12). 8徐哲.董事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创建j.经济与管理,2008(2). 9李国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评论j.财会通迅,2007(12). 10张宜霞.内部控制框架的组成部分j.审计文摘,2002(2).11张岳麓.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1). 第二篇:内部控制制度研究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目录 内容摘要(2)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3)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3) (一)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3) (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3) (三)有助
39、于杜绝财务造假案的发生(3) (四)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3) 三、现行企业中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4)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4)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4)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4) (四)监督机制不全(4)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对策(4) (一)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4) (二)执行严格的控制活动(5) (三)完善公司的内部相关规章制度(5)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6) (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6)参考文献(7)后记(7) 内容摘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
40、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有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利润最大化,忽视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管理思想僵化弱化,使企业内部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然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贯彻落实流于形式,内控制度作用没有得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受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使得建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受到了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的产物,是企业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
41、务过程中,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一项职责分工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防止可能产生的错误与漏洞,因而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确的有效手段,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比较健全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极容易产生弊病和形形色色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的最大漏洞。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必要性;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广义的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
42、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发生、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合理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企业内部控制
43、制度建设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尤其是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6年7月15日联合发起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委员会,这对尽快建立起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具有积极意义。 (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强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以萨班斯法案为代表,许多国家开始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我国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实力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资本市场,我 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
44、制制度,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 (三)有助于杜绝财务造假案的发生 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经济领域频繁曝光财务造假丑闻,如美国的“安然”、“世界通讯”财务舞弊案是震惊世界的事件;我国的“银广夏”、“郑百文”的会计造假事件也有很坏的影响,尽管这些造假丑案发生的背景不尽相同,原因较为复杂,但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共性问题,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内部控制不力,不仅在外面被欺诈,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在内部被人利用,弄虚作假,侵吞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坑害投资者,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教训是深刻的,它从反面促使人们意识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5、。 (四)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含义是建立和完善包括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又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项经营活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管理水平,也保证企业科学管理要求的实现。 三、现行企业中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缺乏认识,甚至对内部控制还存在误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还不十分清楚,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工作透明度不高,一人办事、一人了结的情况相当普遍,使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或形同虚设。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 我国有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如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组织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