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总结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总结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总结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总结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1)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中原核心新石器时代晚期,只有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平。(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从商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相互交融。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3)从秦代开始,大一统的政治巩固了多元一体的格局。2.源远流长(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存)(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存)(3)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4)两千多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
2、以来的大一统局面)二、先秦时期文明发展的阶段特征(距今约20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1.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1)基本线索: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和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逐步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2)阶段特征:先秦时期,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的出现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促使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2.具体表现(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
3、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分封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韩非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远古时期:经历了旧
4、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阶段,逐步从狩猎、采集走向原始农业耕作,生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夏商西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有一定进步。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青铜器少量用于农业生产。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封建小农经济初步发展起来。(3)思想文化方面商和西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领域出现了繁荣局面。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育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历史资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新教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件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考历史专题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9307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