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doc





《202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XX县区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前 言 XX县区地处资水中游,是一个“六山半水两份田,份半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列入了退耕还林工程重点项目县,全县计划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0万亩。根据上级退耕还林的要求,我县成立了退耕还林指挥部,设立了退耕还林办公室,安排了专人负责退耕还林工作。根据国家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国发20002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和XX省退耕还林(草)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新邵的实际情况特制订2003年度XX县区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1、自然环境: XX县区位于X
2、X省中部,界于涟邵盆地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11811150,北纬27152738。东连XX县区、XX县区,南抵XX市、XX县区,西接XX县区,北邻XX县区、XX县区,东西长68.6公里,南北宽43.6公里,总面积1763.78平方公里。 全县地貌素称“六山半水两份田,份半道路和庄 1园”,为半山半丘XX县区。雪峰山余脉从西部逶迤入境,向东部延伸,形成天龙山、板竹山、金龙山、郎概山、龙山等一系列弧形山脉断续排列,由东向南横亘中部。资水纵贯南北。整个地势中部高南北低,中部山地蟠居,南部丘岗交错,北部低山、丘陵穿插。最低海拔潭溪镇淘金桥176m,最高海拔龙山岳坪峰1513.6m。全县境内地貌以山丘
3、为主,占总面积的71.6%,岗平次之,占28.4%。 气候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历年平均气温17.1,最高气温七月达39.8,最低气温一月为10.7;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3151918mm。由于受季风影响,夏秋多干旱,冬季多有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全年无霜期278天,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季出现灾害性天气的现象大为降低。 全县成土母岩以板页岩、石灰岩、砂砾岩、花岗岩、第四纪红色粘土为主。板页岩、砂砾岩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地,石灰岩中南部丘岗地带,花岗岩主要集中在迎光、龙溪铺一带,第四纪红色粘土主要集中在南面丘岗地带。土壤类型多样,以红壤、黄壤为主,占全县77.67%,石灰性土占19%,
4、黄棕壤占3.16%,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上,占0.17%,红黄壤淋溶程度较深,有机质含量2.513.65%,ph值4.56.5。土层厚度 24080cm的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5.6%,大于80cm的占1.8%,小于40cm的占22.6%。 XX县区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树种93科421种,灌木50科147种,竹类10种,草本植物88科344种。 2、土地利用 全县土地总面积176378.2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98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9%,其中有林地面积77188.1公顷,森林覆盖率50.2%,活立木总蓄积量3132911立方米,竹林面积146
5、15.2公顷,立竹株数3589万根;非林业用地面积6894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1%;坡度在25以上的常耕旱地面积8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9%,主要栽种红薯、豆类等作物;难利用地面积21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内陆水域面积68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全县耕地面积37466.7公顷,主要栽培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3、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辖15个乡(镇)、3个国有林场,4个其他农业场所,659个村,2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28740人,其中农业人口658122人,农业劳力33.11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76078.2公顷,年末耕地面积37466.7公顷,人平0.
6、07公顷,全县工农业产值241390万元,其 3中农业产值113147万元,占全县总产值的46.9%,其中林业产值375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3.31%,人均国民产值3048元,农村人平纯收入1485.98元,现为省级贫困县。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1、编制依据 根据省湘计赈200337号文件下达我县2003年退耕还林计划5.6万亩,特编制XX县区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指导思想 以加速我县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以科技先导为手段,以政策兑现为保障,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一部署,坚持适地适树,合理布局,统一规划,严格施工,统一管护,巩固营造林成果,确保我县退耕还林工程计划任务如期完成。
7、3、建设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突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结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规模退耕,注重退耕实效,大力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化的林业“两大体系”。 4、建设目标 今冬明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今年退耕还林任务 45.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8万亩,荒山造林2.8万亩,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实现验收达标。做到造林一片,成活一片,成效一片。 三、建设布局与建设方案 1、工程布局。由于我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25以上的坡耕地遍布全县,所以全县15个乡镇均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单位。 2、项目区类型划分: 全县项目区分为:山区、丘陵区、半山半丘陵区三类:山区乡镇为大新乡、龙溪铺镇、太芝庙
8、乡;丘陵乡镇为小塘乡、新田铺镇、酿溪镇、雀塘镇、陈家坊镇;半山半丘陵乡镇为巨口铺镇、潭府乡、严塘镇、寸石镇、潭溪镇、迎光乡、坪上镇。 3、建设任务与内容 今年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共5.6万亩,其中退耕地和荒山各占一半,具体分布如下(各乡镇退耕地和荒山各占一半):迎光乡1600亩、太芝庙3600亩、寸石6600亩、严塘3200亩、龙溪铺6000亩、新田铺4000亩、巨口铺5000亩、大新2800亩、小塘2000亩、酿溪2200亩、雀塘1600亩、陈家坊4000亩、潭溪2400亩、坪上8000亩、潭府3000。皆为人工植苗造林。其中生态林4.48万亩,占80%,经济林1.12万亩,占20%,
9、5各乡镇生态和经济林的比例均以此控制。 4、造林技术模式 造林树种:全县生态林树种为:湿地松、马尾松、杉木、桤木、枫香、拟赤杨、重阳木、香椿、银杏、毛竹等,经济林树种为:蜜桔、碰柑、桃、李、梨、板栗、杨梅、枣、金银花、木本药材等。 树种配置:生态林以混交方式造林,多以针阔混交,混交比例主副树种为7:3;经济林以混交林为主。 造林技术模式:见附表XX县区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技术模型表和退耕还林工程立地条件类型表(参考) 四、种苗生产与供应 1、种苗生产能力 全县2003年度育苗500余亩,其中湿地松170亩,预计产苗500万株;杉木100亩,预计产苗400万株;阔叶林200亩,预计产苗500万株;经
10、济林苗木100亩,预计产苗150万株。合计全县可产苗1550万株。 2、种苗供应测算 全县完成5.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预计需要苗木1120万株,加上去年的补植预计200万株,合计需苗木1320万株。 3、种苗培育 为了保证退耕还林的优质苗木供应,由县林业局组 6织在全县各乡镇育苗,确保苗木的品质与数量。 4、种苗供应方式 退耕还林营造生态林所需苗木,皆由县林业局与县林木种苗公司签约统一负责调拨。 五、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1、投资测算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试点的若干意见,XX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苗木价格根据省统一制订的指导价商订,作为概算依据,其他按市场价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 2022 退耕还林 工程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