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情景教育应对案例--师生交往的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情景教育应对案例--师生交往的艺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师生交往的艺术 感悟师生相处之道【案例】中午,教室里,孩子们排着队来我这儿改作业,班上的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张卷好的纸,对我说:“张老师,我送你一张纸”。说着就要递给我。我一边勾划着作业,一边快速转过头看了一眼,很明显,那是一张从本子上随意撕下来的半页纸,裂口像大大的锯齿。我以为男孩是说着玩的,再看看排着长队等着改作业的孩子们,毫不犹豫地说:“我不要。”又转过头快速地改作业。隔了几分钟,那个男孩的声音又响起了:“张老师,你打开看看嘛!”我很奇怪,就停下笔,接过那卷纸打开看。只看了一眼,我的心就颤了一下,因为纸上歪歪扭扭写着“老师我爱你”,看得出孩子不会写这些字,全是一笔一划描的,“爱”字还写错了。
2、我真说不出当时的滋味,惭愧得不得了,赶紧对男孩说:”谢谢你,我也爱你!在惭愧的同时,我想了许多。这个班是我才接的一年级新生,男孩入学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也许我不经意的一句“我不要”会深深伤害那个男孩,让他满怀希望的心灵、兴致勃勃的心情瞬间黯然。其实,男孩和我说话时,我不理他,原因不仅仅是忙着改作业,而是对男孩有偏见。开学近两个的时间,我对孩子们的表现已有了基本了解,而这个男孩就是属于过分“活跃”的一员,课堂上管不住自己,课后惹是生非,有点让人头疼。正是这种偏见左右了我对男孩的态度,再对照男孩给我的礼物,我真是脸红。作为孩子们在学校依赖的老师,我完全忽略了男孩的感受,所以这件事以后,我就在不停地
3、反思,与孩子们相处是要讲究技巧的,只有掌握技巧,才能与孩子们心灵相通,才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的每个变化和进步,对孩子的关爱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有以下感悟。一、真诚地关爱学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真心对待内心的良知,真心善待渴求知识的学子,真心回报家长的重托。真心诚意的喜爱孩子,并让孩子感受老师的喜爱,是一种功夫,也是一门艺术。这种喜爱是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尊重,而非外表虚伪的作秀。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对老师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很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成长与发展。
4、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不会笑的教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正是在传递他内心拥有的教师这一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这种感召力透过教师智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对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当你找学生谈话,用含笑的目光注视他时,会使他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当学生在课堂上因紧张而回答不出时,你的微笑是一种激励和期待;当学生因犯了错而惴惴不安、手足无措时,你的笑容是一种谅解;当学生做对了一件事,你的笑容是一种最好的奖赏;当学生和你一起闲谈、游戏的时候,你的笑容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微笑,是照耀幼苗的那一缕阳光,
5、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那一泓甘泉。二、用心灵倾听学生沟通是双向的,我们在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还应该学会积极的倾听。倾听是与他人心灵交流的基础,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教师如果善于倾听学生的倾诉,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怀、尊重和赞美,更是你了解学生的有效渠道,是建立师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三、保持一颗童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童年的印象对于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在探索孩
6、子心灵世界的时候,可以少走弯路,并能理解学生的纯真童心,把握他们的情感世界。我们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儿童心灵”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小学的思维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这样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都会被否认,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在课余时间要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主动接近他们,设身处地,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同与共感。这种童心,不是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
7、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一般平等而真诚的“情感投入”,是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四、发扬教学民主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都是有主见,有思想的人。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尽情表现自己才能的自我意识是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特点。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能采取强迫命令,无条件服从的方法进行教育,更不能用惩罚的手段对待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应采用说理的方法正面教育,力求师生之间逐步形成相互探讨的民主风气。五、善于抓住沟通时机 儿童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和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
8、生情感沟通的最佳时机。为此,在师生交往中,我们特别注意捕捉沟通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大的起伏,当学生的日常行为为显著变化,当学生的身体有病,当学生父母外出,当学生家中有较大事件时,都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的、自然真实的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老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专家点评】学校中的任何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师生共存、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老师每天都要和学生进行无数次的接触,但是怎样
9、做才能使这种近距离的、亲密的接触产生正面的效应,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下去呢?师生关系是在沟通中建立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沟通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本质培养孩子成才联系起来,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来尊重,在与孩子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来有效的开启他们内在的智慧和各种资源。与学生之间建立了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促使孩子在自己不断地探索中获得知识,并掌握技能。从张老师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师生相处之道确是一门艺术和学问,这门学问的核心就是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关注学生,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师生交往时,我们应该注意的细节: 应该时刻记得和学生平等交往,把他们当“大人”来交流,这样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需要时刻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尽量不把情绪带到学校,带到班级,带到学生面前。在交往中忌冷漠、傲慢或者过分偏爱个别同学。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每一个老师恪守的师德信条之一。师生交往时应该先从对孩子的了解开始要经常回过头看看自己,想想自己,在学生面前有哪些表现是会让自己汗颜的。与学生交往,教师必须调整心态。要以宽阔的胸怀容得下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与他们交往沟通,时刻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之中,以与学生交往互动为乐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