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汇通医经精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汇通医经精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人生阴阳 ( 节选)言人之阴阳 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 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身脏腑中阴阳 则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就人身而论之 则在外者 皮肉筋骨皆属阳 在内者 五脏六腑皆属阴 若就人身分而论之 则背象天覆为阳 督脉统之而太阳经全司之腹象地载为阴任脉统之而太阴经全司之再以脏腑分论之 则五脏主藏为阴 六腑主泻为阳 夫外为阳 而有腹背之阴阳者 阳中有阴阳也 内为阴 而有脏腑之阴阳者 阴中有阴阳也五脏所生 ( 节选)南方生热南方正当赤道 于卦为离 阳气外发 是生热气 即西洋所谓热带 日行赤道生热也 故日为众阳之精中央生湿中央 阴阳交会之所 阴属水 阳属火 水火交会 而生湿气 为
2、长夏之令 以化生万物 央者阴阳二字 双声合为一音也 盖天阳地阴 上下相交 南热北寒 水火相交 遂蒸为湿 西洋言谈养炭轻四气 弥漫地球 而古圣 只以中央二字 已赅其义西方生燥西方主秋金之气 收敛肃杀 其气为燥 在一日为申酉日入之时 阴收阳敛 气泽消灭 致成燥气 在一刻为秋令 收敛肃杀 所以成物 赖此燥气也 西洋化学 不知燥气 因此为水火消耗之气不能以器取得故不知也北方生寒北方主冬令 生寒气 热带在南 冷带在北 故西洋有北冰海之说五脏所属 ( 节选)【肝】 旧说七叶 居左胁下 非也 西医云 四叶 后靠脊 前连膈膜 胆附于肝之短叶间 膈即附脊连肝 从肝中生出 前连胸膛 肝体半在膈上 半在膈下 实不偏
3、居于左 谓肝居左者 不过应震木东方位自当配在左耳在体为筋筋连于骨 盖骨属肾水 筋属肝木 乃水生木之义 以应天甲乙之象 究肝生筋之迹 实由肝膈连及周身之膜由膜而连及于筋也 西医剖视见白膜包裹瘦肉 而两头即生筋也 然彼但言筋之体 未言筋之根 惟 内经 以筋属肝 是从肝膈而发出膜网 然后生筋 若不寻出筋之源头则筋病不知治法在窍为目肝脉交颠入脑 由脑而通于目故肝开窍于目 肝藏魂 昼则魂游于目而为视夜寐则目闭魂复 返于肝 西医剖割眼珠 极赞重叠细络之妙 受光照察之神 然试问醒开寐闭 黑子瞳子之所由生 则不知也 又使无神水 而欲其受 外光能乎 惟心火肾水交会于脑 合肝脉注目中 肝者心之母 肾之子故并二脏之
4、精而开窍于目 西医之精 能将斜目修削使正 然不久仍斜不知病源 剖割何益哉其液为泪目为肝窍 故泪为肝液爪是筋之余 肝主筋 故其华在爪其华在爪【心】 形圆上阔下尖 周遭夹膜 即包络也 其上有肺罩之 空悬胸中 其下有膈膜遮截 膈为膻包络为膻中 心为君主 西医云 有脑气筋贯之 有左右房 以生血回血 又按心之脉络 从包络中发出 以达于周身 故包络为臣使之官在体为脉心生血 乃秉火气之化 故血色赤 脉者 血之道路也 脉经 云脉为血府 西医云 心房动跳不休 周身之脉 皆应之而动 医林改错 谓脉是气管非也 观仲景复脉汤 全补心血 可知之矣在变动为忧喜之变也 心火宣明 则喜心火郁闭则忧 西人但知忧喜笑怒 人有此当
5、然之情 而所以成此情者 西人不知在窍为舌心之脉管 从肺系以上于舌 而辨五味 在志为喜心火宣明 故喜其液为汗汗乃膀胱化水之气 透出皮毛者也 故凡汗均归太阳经 因小肠为心之府 与膀胱同是太阳经同附着于连网之上 心火宣布 由小肠连网并合膀胱是为火交于水 乃能化气 外达而为汗故仲景无汗用麻黄 有汗用桂枝二方 均主桂枝 以宣心阳也 此所以汗为心液 西洋医法不知汗之源也【脾】 居中脘 围曲向胃 西医云 傍胃处又有甜肉一条 生出甜汁从连网入小肠上口 以化胃中之物 脾内有血管 下通于肝 余按脾居油膜之上 与各脏相通 其血气往来之道路 全在油膜中也在窍为口口通五脏 然主于纳谷先通于胃 而胃实脾之腑也 故口亦是脾
6、之窍 凡百体皆有专属者 有兼属者 西医图口 通脑通心肺 通胃 而不通脾 不知胃乃脾之腑 不通脾 而反属脾窍 则其归属 有真主宰矣 内经 精确如此 真中外所不能及在志为思脾主运用 故其志在思 而思虑又转伤脾在液为涎五液皆肾所主之水也 脾土不能制水 则水湿而为涎 脾寒者 其涎清冷脾热者其涎稠粘其荣为唇口为脾之窍 唇又为口之门户 故脾之气血冲和 则唇明润 脾热者唇枯脾绝者唇缩唇不与脾连而脾荣却见于唇【肺】 西医言肺覆而盂 前两叶包心 在后有峡及肺根 此根即气管 肺脉连网等 包裹肺衣而成每肺外 有衣薄而通明包肺四面 肺有缩力 每叶藏气管气管之末为气泡 肺脉至气泡而散 即包 气泡功用主呼吸也气管总统于肺
7、 而上通于鼻以主呼吸肺主敛 忧则气敛在窍为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涕出于鼻 故为肺之液 肺有寒 则涕自出 有火则无涕其荣为毛肺主皮毛 故肺腴 则皮毛荣也【肾】 形如豆 又似猪腰子 肾中有油膜一条贯于脊骨是为肾系此系下连 网膜又有气管由肺而下附脊循行在志为恐肾存志 为作强之官 肾虚不能作强 则为恐矣在液为唾肾络上贯膈 入肺系 系舌本 舌下廉泉玉英穴 出液之道也 肾液上泛 则为唾其荣为发发虽血之余 实则血从气而化 外达皮毛 上至颠顶而生发也 气乃肾水之生阳 由太阳经而达于外 以上于头 血在血室之中 得肾气之化 外达则为皮毛 上行则生头发 血室气海是二是一 皮毛头发 并非二物 所以发名血余 而又为肾水之荣
8、也 故乌须发之药皆补肾五脏所藏 ( 节选)人之所以灵于物者 以其秉五行之秀也 夫此灵秀之气 非空无所寄而已 实则藏于五脏之中 是为五脏之神 人死则其神 脱离五脏 人病则五脏之神不安 知五神之所司 而后知五病之情状五脏所主 ( 节选)【心之合脉也】西医云 心有运血管 回血管外则散达周身 内则入于心中 心中有上下四房 以存血 心体跳动不休 而周身血管应之而动是为动脉此说极是 脉经 云脉为血府即此之谓也 医林改错 谓脉是气管非血管 言气乃能动 血不能动 夫果是气管则随气呼吸 一呼止 当动一至 一吸止当 动一至何以一呼动二至 一吸动二至 显与气息相错哉是脉非气管 其应心而动为无疑矣 故云心之合脉也西医
9、言脉不足为诊具足见西医之粗浅也 脉诊两手 始于 内经 详于 难经 事确理真非西人器具测量 所能得也 详下 荣卫生会 及 诊脉精要篇 【肝之合筋也】筋象甲乙木 故为肝所合 人但知筋著 于骨节间 而不知筋实与肝通盖肝中有大膈膜 内连肥网 外连皮肤 凡有瘦肉 皆有网膜包之 凡肉之网膜 其两头皆连于筋 肝之气 即从内膈膜发为外之网膜 由网膜而发为筋 筋所以为肝之合也 中医但言其义 未言其形 今借西法 指出迹象 尤为确实 合者 相连之谓也 凡瘈疭筋抽 皆是内膜 伸缩收放 因牵动其筋而然 若不知筋所发生之源 则不能治也【脾之合肉也】肉是人身之阴质 脾为太阴 主化水谷以生肌肉 肌是肥肉 肉是瘦肉 肥肉是气所
10、生瘦肉是血所生脾生连网之上 脾气足则内 生膏油 透出于外 则生肥肉脾血足 则又从连网中凝结而生瘦肉 亦由内生出于外 肥肉包瘦肉者气包血 故也 脾阳虚则肉浮 脾阴虚则肉消 脾生膏油 从膏油而生出肌肉 其形迹之相连最显然也 乃西医剖割但浅割外皮 其肉象如何 深割内皮 其肉象又如何 究未知肌肉属脾 所以不得治法【肺之合皮也】肺为乾金 体高而大 如天之无不覆 气达于外 以卫周身 如天之无不包 故合于皮毛 西医云 周身气管 外则散为毛 窍 内则总统于肺 故肺合皮毛 凡是外感 无不治肺也 西法用数百倍显微镜 照见毛形如树 其下有 坑 坑内有许多虫 或进或出 其实皆气之出入也 盖肺主行气 肺中尽是气孔 鼻者
11、直出之孔 毛者横出之孔鼻气大 故人皆知之毛孔之气细故人不知 实则鼻气一出则毛孔之气俱出鼻气一入 则毛孔之气俱入 中国人不知皮毛与肺相连 皆是从毛窍相通也【肾之合骨也】骨内有髓 骨者 髓所生 周身之骨 以背脊为主肾系贯脊 肾藏精 精生髓 髓生骨 故骨者肾之所合也 西医支解人而视之 详言脑髓 脑气筋 而不知髓是何物 因不知肾与骨合 所以其治多碍也脏腑所合 ( 节选)合者 相合而成功也 有脏以为体即有腑以为用 脏之气行于腑 腑之精输于脏 二者相合 而后成功肺合大肠 大肠者 传导之府肺为清金 大肠为燥金 肺藏魄 而大肠肛门 即为魄门 肺与大肠交通之路全在肺系膜油之中由膜油以下达于大肠 而大肠全体 皆是
12、油膜包裹 虽大肠与肺 一上一下 极其悬远 而其气从油膜之中 自相贯注 盖肺极高 大肠极下 其情势自足相临 手太阴肺经 与手阳明大肠经 又相表里故相通也 传导之府 谓传导肺气使不逆也 凡大肠之病皆从肺来 故大肠燥结 须润肺大肠痢证 发于秋金之时 亦是肺金 遗热于大肠 然大肠病 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 伤寒论云下痢 ( ) 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 ) 不便脓血者 其喉为痹 盖邪热不从大便而泻上壅 ( ) 于喉宜泻大肠 此大肠所以为传导肺气之府也心合小肠 小肠者 受盛之府手少阴心经 与手太阳小肠经 脉络循行 相为表里 小肠全体 生连油膜 上循肝膈 透入胸中 而为心包络 心与小肠交通处 全从包络透出 下行达
13、于油膜 乃与小肠相通 小肠受盛五谷 使化精汁 以上奉于心而化血 故小肠为心之府 心火不宣 则小肠之糟粕不化 是飧 ( ) 泄 心火太甚则热移小肠 膜油中为热所蒸 饮水从油膜中过 则被蒸为黄赤色痢证糟粕 不化垢腻脓血 全是心移热于小肠之病 又详下受盛之官注肝合胆 胆者 中精之府内经云 脾之与胃 以膜相连耳 谨按各脏腑 远近不一 实皆以膜相连惟胆附于肝 最为切近则饮食之物 得之乃化 是中焦之精气 全赖于胆 故胆者中精之府也 胆属火 肝属木 胆汁为肝所化是木生火也 胆汁化物是木能疏土也 故经云食气 入胃散津于肝 肝寒则胆汁不能化物 肝热则胆汁化物太过 而发中消等证脾合胃 胃者五谷之府脾居胃外 以膜相
14、连 西医云 近胃处又有甜肉一条 甜肉汁入胃 则饮食自化 予按经文 甘生脾 是甜肉汁 即脾之物也 无庸另立条目 脾主化谷胃主纳谷是胃者 脾之腑也 胃为阳脾为阴 纳谷少者胃阳虚 纳谷多而不化者脾阴虚 如膈食病 粪如羊屎 即是脾 阴虚无濡润之气故燥结 不化知脾阴胃阳乃知健脾胃之法李东垣重脾胃 而方皆温燥 是但知胃阳 而不知脾阴 西医言胃津化物甜肉汁化物 胆汁化物 则但主阴汁立论 而又不明胃为阳 主纳谷之理皆偏也脾生一物 曰甜肉 医林改错 名为总提 即胰子也 胰子能去油 西医但言甜肉汁 化谷 而不知其 化油也 脾又生脂膏 所以利水谷在胃中 又赖脾土之湿升布津液以濡之 然后腐变 故胃但称五谷之府 不言化
15、五谷以见胃 主纳 脾主化一燥一湿互为工用肾合膀胱 膀胱者 津液之府也肾为水脏 膀胱为水之府 凡人饮水 无不化溺 而出于膀胱 自唐以下 皆谓膀胱 有下窍 无上窍 饮入之水 全凭气化以出 又谓水入小肠 至阑门飞渡入膀胱 无从入之路也 故曰气化 医林改错 深叱其谬 西医云 水入于胃 散走膜膈 胃之四面 全有微丝管出水 水入膜膈 走肝膈 入肾系 肾主沥溺 由肾系出 下走连网 膀胱附着连网 溺入之口 即在连网油膜中也盖内经明言 下焦当膀胱上口 又言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 内经所谓三焦 即西医所谓连网油膜是也 故焦字 从从瞧 后人改省作焦 乃不知为何物矣 溺出膀胱实则三焦主之而膀胱所主者 则在于生津液
16、 肾中之阳蒸动膀胱之水于是水中之气 上升则为津液气着于物仍化为水气出皮毛为汗 气退场门鼻为涕为唾 游溢脏腑内外则统名津液 实由肾阳蒸于下膀胱之水 化而上行 故曰肾合膀胱 而膀胱 为肾生津液之府也膀胱与连网相接处 即是入水道 子宫在膀胱后 男子名为丹田 肾阳入丹田 蒸水则化气上行膀胱如釜中蓄水 丹田如灶里添薪 膀胱下口 曲而斜上 以入阴茎 溺能射出者 则又肺气注射之力也少阳属肾 肾上连肺 故将两脏 三焦者 中渎之府也 水道出焉 属膀胱 是孤之腑也 是六腑之所与合也上言肾合膀胱 此言肾又合三焦也 少阳者 水中之阳 是为相火 属肾者 属于肾 中命门也命门即肾系由肾系下生连网油膜是为下焦中生板油是为中
17、焦上生膈膜 是为上焦其根源 实出于肾系肾系即命门也 命门为相火之根三焦根 于命门故司相火而属于肾夫肾具水火 合三焦者 是相火所合也 又云肾上连肺者 金水相生 是水阴之所合也 故肾虽一脏 而将为两脏矣 肾主水 而行水之腑实为三焦 三焦即人身膜油 连肠胃及膀胱 食入于胃 由肠而下 饮水入胃 则胃之四面均有微管将水吸出 散走膜膈此膜即三焦也 水由上焦 历肝膈 透肾系 入下焦油 膜以达 膀胱故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 属膀胱者 谓三焦 与膀胱相联属也 是孤之府 谓五脏各配五腑 而三焦司肾水之决渎 又独成一腑也 是六腑之所与合句 又总言六腑合五脏 相合而成功也三焦下出之路足见自肺至膀胱从上而下 统归三焦也
18、脏腑之官 ( 节选)心者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故百体皆为之臣而心为君主也 内经 云 肾主髓 髓者肾精所生 肾与心 原互为功用 髓筋通于心 乃肾交于心 合为离卦中含坎水之象所以能司神明也盖肾足则髓足 髓筋入心以水济火真精内含则真光外发神明于是出焉 盖心属火有光髓属肾水 能收引光 气心神上注于脑髓则光气相照而事物晓肺者相傅之官 制节出焉心为君主 肺在心外 以辅相之心火恐其大过 则肺有清气以保护之 如师傅之辅助其君也 故称相傅之官 究其迹象 则因心血回入于肺 得肺气吹出 血中浊气 则复变红而 返入于心 在内经乃营血与卫会于肺中之说又即相傅之官 所司职事也 西医则云 回血返入肺中 吹出血中炭气 则紫色退而
19、变为赤血 复入于心 肺是淘汰心血之物 此即内经肺为相傅之义 但中国不名炭气 只名浊气也心火太过 则气有余而上逆下注 心火不足 则下泄 上为饮咳 皆不得其制节之故也 惟肺制心火使不太过 节心火 不使不及 则上气下便无不合度肝者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凡人身之阴阳 阴主静 静则有守 阳主动 动则有为 肝为厥阴经 乃阴之尽也 故其性坚忍而有守厥阴中见少阳 阴尽阳生 胆火居于肝中 阴中含阳 阳气发动故能有为谋虑从此而出 所以称为将军之官 故肝气横者 敢为狂乱 肝气虚者 每存惧怯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胆司相火 乃肝木所生之气盖以汁论 则胆汁多者 其人不惧 以气论 则胆火旺者 其人不惧 太过者不得乎中 则失其正
20、 是以有敢为横暴之人 不及者 每存惧怯 亦不得乎中正也 胆气不刚不柔 则得成为中正之官而临事自有决断 以肝胆二者合论 肝之阳藏于阴故主谋 胆之阳出于阴 故主断膻中者臣使之官 喜乐出焉膻即胸前膈膜 周回连着胁脊 以遮浊气 膈膜名膻 而居膻之中者 则是心包络 旧注以膈为膻中不知膈遮浊气 只是上焦一大膜耳 不能代心宣化何得名臣使之官惟心包络 则相心布令 居于膻膈之中故名膻中属相火 又主血 以血济火 则和而不烈 故主喜乐 心忧者包络之火不宣也 心过喜者包络之火太盛也脾胃者 仓廪 ( ) 之官 五味出焉各脏腑 各名一官 惟脾胃两者 合名一官 何也 盖胃主纳谷脾主消谷 二者相合 而后成功故脾与胃 统称仓廪
21、之官 言脾胃 主消纳五谷也 而又云 五味出焉者 盖五谷备具五味 一入胃中 即化为汁液从脾之 油膜散走达五脏出焉者 出脾胃而达诸脏腑营卫也 胃不纳谷 则五味不入胃 属阳宜燥之 脾不化谷 则五味不能达于各脏 脾属阴宜滋之盛音承 贮也 小肠上接于胃 凡胃所纳之物 皆受盛于小肠之中 西医云 小肠通体皆是油膜相连 其油膜中 皆有微丝血管 与小肠通胆之苦汁 从微丝血管注入肠中以化食物脾之甜肉汁 亦注入 小肠化物而物所化之精汁 即从膜中出小肠而达各脏 故曰化物出焉 王清任医林改错 以附小肠者 为鸡冠油 更名气府 谓为元气所存 主化饮食 而不知内经明言 小肠者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已实指 小肠之气化矣其附小肠之油
22、膜 即中焦也 属之于脾 小肠又系心之腑 其相通之路则从油膜 中之丝管上膈达包络以达于心 心遗热于小肠 则化物不出 为痢为淋 脾阴 不足则中焦不能受盛膈食便结 三焦相火不足不能薰 化水谷则为溏泻西医又有小肠发炎之症小肠者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饮主化气 食主化血 食物在小肠 皆化为液以出于连网遂上奉心而生血 所以小肠为心之腑 乃心所取材处也大肠者 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精汁尽化变为糟粕而出其所以能出 赖大肠为之传道 而大肠所以能传道者 以其为 肺之腑 肺气下达故能传道是以理大便必须调肺气也肾者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盖髓者 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 髓在骨内髓足 则骨强 所以能作强而才力 过人也 精以生神详见心藏
23、神注 精足神强 自多伎巧 髓不足者力不强 精不足者智不多西医论髓之法多三焦者 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水因得从网 油中渗入膀胱即古所名三焦者 三焦之根出于肾中 两肾之间 有油膜一条 贯于脊骨 名曰命门人饮之水 由三焦而 下膀胱 则决渎通快如三焦不利 则水道闭外为肿胀矣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焉化气上行 则为津液 其所剩余质 乃下出而为溺 经文所谓气化则能出者 谓出津液非出溺也气化二字 自唐以下 无人知之吾于此特详言曰 火交于水即化为气观西法以火煎水 而取轻气即是火交于水 化气之一证 人身之水火 如何交哉 盖人心主火 人鼻吸入之气 乃天阳也 亦属火 西医云 气从鼻入 其管入肺 历心系
24、循背脊 以下入肾系 又从肾系达连网 以至于脐下 按西医所说 吸入之路推究其理 则知吸入者 是天阳 属火也 历心系则引心火而并下入脐下 即气海也女子名为胞宫 经云膀胱者 胞之室 胞即油膜一大夹室 能伸能缩 实大过于膀胱胞与膀胱只隔一间又全在微丝血管与膀胱 相通凡人吸入之天阳合心火下 至胞中则蒸动膀胱之水化而为气与西法以火煎 水取气无异夫此膀胱之水 既化为气 则透出 膀胱入于胞中上循脐旁 气冲上膈入肺 而还出于口鼻上出之气 着漆石 则为露珠在口舌脏腑之中 则为津液且气之退场门鼻 其显然者也 又外出于皮毛以薰肤润 肌而为汗 所谓气化则津液 能出者此也 老人溺多 化气少而水质多 壮者溺少 化气多而水质
25、少也吸入阳也 火交于水也 呼出阴也 气仍可返为水也火不足以蒸水 则津液不升 气不得化 水不足以济火此条出兰台秘典论 又添出膻中一脏 是为六脏六腑再加命门 而为七脏六腑肝开窍于目 心开窍于耳五藏九窍 ( 节选)耳系肾窍此 言心窍者 心与肾相交 听音者肾精也 而辨语者心神也 心小肠之脉听宫 陈修园以此为司听之主 而不知耳通于脑髓 脑气筋下通于心 西医言之甚详 故耳为肾窍 又为心窍 均由脑通 从可识矣 三焦为肾腑 耳内为肾窍 故耳外则三焦之脉绕之 耳又为心窍 故耳外之小肠经脉亦注于听宫 以见腑之应脏有如是者脾开窍于口 肺开窍于鼻 肾开窍于二阴 前阴是膀胱下口 主出溺 膀胱者肾之腑也 肾主水化气化水
26、从前阴而出 故前阴为肾之窍 又前阴有精窍 与溺窍相附 而各不同 溺窍内通于膀胱精窍则内通于胞室 女子受胎 男子藏精之所 尤为肾之所司 故前阴有病 溺窍者 有病精 窍者不可不详辨也 后阴是大肠下口 宜属于脾胃 然其体在下 以部位言之 凡在下者 皆肾所司 肾液充腴 则肛门不结肾气充摄 则不脱肛 惟其二阴皆 属肾窍故经言肾为胃关以饮食之质 皆从二阴出也 余按肾开窍于二阴 而前阴之病 多出心肝 后阴之病多由脾胃 又以耳为心窍 与心开窍于舌之义不同 总见五脏错综 互相通贯女子二七 而天癸至男女天癸 ( 节选)七为阳数 八为阴数 离为女 坎为男 皆阴阳互换之道 故男阳而得阴数 女阴而得阳数 女子七岁更齿
27、二七而天癸至 天癸者 天一所生之癸水 乃肾中一阳之气 化而为液也 至者谓肾气化水 至于胞中也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人身总统阴阳者只是任督两脉 任居前面属胃属心 主后天 督居背脊 属肾 主先天 二脉交会 则在胞中胞居大肠之前 膀胱之后 乃是油膜中一个夹室 此胞之膜 上连网油 又上则归结于背脊中间是为肾中之系即命门也 督脉贯之为先天阳 气之根源气即水也 西法于水中取气 凡人口鼻之气 着物皆化为水 而肾中 天一阳气所生之水则为癸 水至者癸水发于肾 系之中下八网油 而至于胞中也 此是督脉所司 先天肾中之阳 交于胞中是水非血也 属先天之气分其属后天血分者 则为冲任两脉波任丽于阳明属后天主奉心化血
28、阳明饮食所 化之精汁上归 于肺奉心火之化则色赤为血既化成血 则由冲任两脉 导引而下行 以入胞宫 与天癸之水会合 所谓任脉通者 盖任脉起于胞中 天一阳气所化之癸水 既从督脉下入胞中 则后天任脉感阳气而通畅 其丽于任脉者为太冲脉 亦得天癸之阳而所化之阴血 更加盛满 于是阴血循冲任 亦下入胞中 与癸水会合 则为经血年月一行 是为月事 故曰月事以时下 女子属阴 以血为主天癸之水气 亦从血化皆为赤色 其实中有水液也 督脉癸水之阳不足 则经迟经滞 冲任之阴血不足 则经淡经枯男子二八 肾气盛 天癸至男女虽有不同 而其先天皆主肾 后天皆主胃 男子二八 先天肾中生阳之气 所化癸 水亦至胞中 女子之胞名血海 名子
29、宫 以其行经孕子也 男子之胞名丹田 名气海 名精室 以其为呼吸之根藏精之所也 胞乃先后天 交会之所先天督脉肾阳 所化之水既至胞中则后天冲任 奉心所化之血 与水相应而冲任通畅亦下胞中为阴 与阳应气与血交女子以血为主 则水从血化而为经男子以气 为主则血从水化而为精 精清者血不足 精不射者气不足 精少者 气血均不足精气溢泻血从水气之化 而非清水 必稠浊者 以其水中有血质 故也惟其血与水合化 而后精气溢满 得泻出矣不知精生则营运不见 既死之人 而求其化生所在决不得矣五阴阳和 故有子此又统男女言之 天癸水为阳 冲任之血 为阴和者 谓会于胞中 协议而化也女和则经行 男和则精溢 故能生育而有子 今人不知此理
30、 而妄行服药 以求有子 能无误乎此节乃血气交会 化为 月信变为肾精 之原委最要之义也 化为精者 上行循督脉而入脊 上脑是生骨髓 循任脉而上 颊绕唇 是生髭 ( ) 须出 于皮肤生毛亦较女子更重 盖男子之血不下 泻化精气而上行 外达所以多须毛也 血主阴主下行 女子之水从血化而为经则内行下达每月一泻其余血气既下泻所以上无髭须 外少毛毫也 且女子之骨较弱 亦以经血下行 而上生骨髓者少矣六经六气 ( 节选)天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 以营运不息 名曰五运 人秉之而生五脏 所以应五运也 义详卷首 兹不再赘 天有风寒湿燥火热之六气 以充塞万物 人秉之而有六经 脏腑各有一经 合为六经少阳之上 火气治之 中见厥阴
31、阳明之上 燥气治之 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 寒气治之 中见少阴 厥阴之上 风气治之 中见少阳 少阴之上 热气治之 中见太阳 太阴之上 湿气治之 中见阳明 所谓本也 本之下 中之见也 中见之下 气之标也 本标不同 气应异象足阳明胃经 属燥土 手阳明大肠经 属燥金 此雨经 皆燥气主治手阳明大肠经脉 循行络太阴肺 而后走手足阳明胃经脉 循行络太阴脾而后走足 故阳明经 中见为太阴也 足太阳膀胱经 属寒水 手太阳小肠经 属君火 手从足化 以寒水为主 故太阳之上 统称寒水治之 手太阳经脉 循行络少阴心 而后走手 足太阳经脉 循行络少阴肾 而后走足 故二经中见少阴也 足厥阴肝经 属风木 手厥阴包络经 属相火 子
32、从母化 以风为主 故厥阴之上风气治之 手厥阴经中络少阳三焦 足厥阴经 中络少阳胆 故二经中见少阳也 足少阴肾经属水阴 手少阴心经属火热 心为君主肾从其化故少阴两经 统是热 气主治手少阴心经中络太阳小肠 足少阴肾经 中络太阳膀胱 故曰中见太阳足太阴脾经 属湿土 手太阴肺经 属清金 二经子母 同气故太阴之上 湿气治之 手太阴肺经络手阳明大肠足 太阴脾经 络足阳明胃 故曰中见阳明 所谓本也经气主治 ( 节选)少阳太阴从本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 阳明厥阴不从标本 从乎中也引张景岳之论曰 少阳太阴从本者 以少阳本火而标阳 太阴本湿而标阴 标本同气 故当从本然少阳太阴 亦有中气 而不从中者 以少阳之中 厥阴木
33、也 木火同气 木从火化矣 太阴之中阳明金也 土金相生 燥从湿化矣 故不从中也 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者 以少阴本热而标阴 太阳本寒而标阳 标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主治须审也 然少阴太阳 亦有中气 而不从者 以少阴之中 太阳水也 太阳之中 少阴火也 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 至若阳明厥阴 不从标本从乎中者 以阳明之中 太阴湿土也 亦以燥从湿化矣 厥阴之中 少阳相火也 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 要之五行之气 以木遇火 则从火化 以金遇土 则从湿化 总不离乎水 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 此注甚明 知此 而后知邪正之盛负 表里之传变也太阳为开 阳明为阖 ( ) 少阳为枢
34、太阴为开 厥阴为阖 少阴为枢太阴为开者 手太阴肺 主布散 足太阴脾主营运 凡血脉之周流 津液 之四达皆太阴司之 故曰太阴为开也 厥 ( ) 阴为阖者 足厥阴肝经 主藏下焦之阴气 使血脉潜而精不泄手厥阴心包络主藏上焦之阴气 使阴血敛而火不作 故曰厥阴为阖也 少阴为枢者手少阴心经 内合包络下 生脾土 故能为二经之转枢足十二经脉 ( 节选)手阳明大肠脉大肠是肺之腑 故大肠经脉 亦与肺经相为表里 肺脉起大指内侧 大肠经亦起于大指之端 而其支又起于次指之端者 以见同源异流之义耳 合谷俗名斧口 皆肺脉交会之所也 三阴经行肘内 三阳经行肘外 手阳明经 由合谷上行 至曲池 上肩 贯颊 挟鼻孔鼻孔者 肺之窍也大
35、肠与肺 皆主秋金 属商音 肺太阴起少商者 商之阴也 大肠经起食指内侧名商阳穴 其主金商而 属阳也 此一脏一腑 对举之穴 合谷在虎口 秋金白虎之口 手阳明与肺相合处曲池在屈肘横纹尽处 在肩骨之端 天鼎喉旁四寸 与食管相当处 故名鼎 禾即颊车也 绕齿龈夹鼻为迎香穴 肺开窍于鼻而其腑之经脉 终于夹鼻足见相应之妙用足阳明胃经脉胃脉起于眼下 绕面行 故人正面 均属阳明经 入齿 故龈肉全属阳明 环唇者 脾脏开 窍于口 故胃腑之脉从外环之 以应乎 脾亦如手阳明经 夹鼻之意 循喉咙两旁动脉 为人迎穴是矣足太阴脾之脉起大指之端 上膝股 入腹属脾经胃上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见为心之苗又即脾经之根源矣 舌辨其味 脾即食
36、其味 故脾经散于舌下 外经穴尚可图 若其散 行绕络由胃至舌之迹 则非形迹可图也手少阴心之脉起于心中 出心系 下膈络 小肠复上肺出腋下 至肘 抵掌中 入小指之内 其支者上挟咽中国旧说: 心有四系 下通于各脏者 非也 西医剖视 并无四系 言: 心有左右房 左房生血递出为总血管 分为众管 散于脏腑 周于身 于是入回血管 复循行 至心之右 为总回血管 递入心 为血一周 是心之通于四脏者手太阳小肠之脉起小指之端 循手外 上肘绕肩 入络心 下膈 抵胃入小肠足太阳膀胱之脉起目内 上额交巅 下脑后 挟脊抵腰 入络肾 下属膀胱 循髀 ( ) 外 下至踝 终足小指 有肓即有膏 膏生于脾而内护心 外会于脊与肓相交在
37、第四椎旁因名膏肓此 太阳与心 相会之穴 也魄户在三椎旁肺藏魄 而合于太阳 故名魄户观此经穴而知其气之相通矣足少阴肾之脉起小指之下 趋足心 循内踝 上股贯脊 属肾 络膀胱循喉咙 挟舌本 其支者 出络心手少阳三焦之脉起小指次指之端 循手表 上贯肘 入缺盆 布膻中 络心包络 下膈属三焦 支者出耳上角此骨乃高起 上至肘外大骨缝中 名天井穴 再上二寸 名清冷渊 以与手太阳经会 而合于寒水之气也 再上至肘外对腋 为消灼穴 言其主 相大也 上至缺盆天 穴即内入心包 散行下膈 而属于三焦足少阳脉与手少阳脉 均行于耳 均司相火 内则三焦之膜连肝而及于胆 外则三焦之经络耳而交于胆经此以见脏腑相通之妙足厥阴肝之脉起
38、大指丛毛之际 上足跗 循股内 过阴器抵小腹 属肝络胆 挟胃贯膈循喉咙 上过目系 与督脉会于颠顶全体总论篇 ( 节选)所论脏腑 其形体气化 大略皆具又有未尽者 然意取求详 不嫌词费西医有全体图考阐微等书将骨脉皮肉脏腑 层折剖割 以示精详 而究于阴阳气化 皆不能知 似精实粗五脏者 所以存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精神血气魂魄 六腑化水谷行津液六腑皆主化水谷 夫谷化 则为液奉心而生血水化则为津达肺而为气 故曰行津液者也 西医言肠胃 及各吸管中有养汁如牛乳有明汁如水不知明汁即津也 养汁即液也 西医知其汁 而不能言是何物所生 惟内经则津生于水水入化气而为津液生于谷 谷入化汁而为液阳津
39、阴液 岂徒知其名物而不得其治法哉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此六者存于阴而象于地 故存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西医言脑髓筋 分走脏腑 周身知觉运动 均出脑气筋 言之甚详 然究不知脑髓是何物所化生故其言似精实粗 盖肾主骨 肾系贯脊 通于脊髓 肾精足 则入脊化髓上循入脑而为脑髓是髓者精气之所会也 髓足则精气能供五脏六腑之驱使 故知觉运动 无不爽健 非髓能 使各脏实各脏能使髓也西医言脑筋 主知觉运动 大脑在前 小脑在后 中为中脑 有裂有回 分歧叠积 耳目口鼻 全与脑通 脑经分布 又散行于脏腑肢体 “ 凡知觉运动 皆脑司之也” 此说半是半非胃、 大肠、 小肠、 三焦、 膀胱 此五者 天气之所生也 泻而不存 受五脏使
40、既名魄门 便知为肺所司 既为五脏使便知肺亦能统五脏也人有髓海 有血海 有气海 有水谷之海 以应四海 脑为髓海 胞为血海 膻中为气海 胃为水谷之海胸腹者 脏腑之郭也胸内最上为肺 肺下为心 为包络 包络上连肺系 肺系连腔内之薄膜 其膜循腔子而下 是为膻膈大膜 绕肋骨膻中者 心主之宫城也膻中为气海 是指肺言 此言膻中为心主之宫城 是指包络言 膻为膈 包络居膈之中 故曰膻中 为心主之宫城 相心宣化胃者 太仓也胃主纳谷 故名太仓咽喉小肠者 传送也咽喉居胃之上 传送而入 小肠居胃之下 传送而出 二者皆为胃之使 故治咽喉与小肠 宜以胃为主胃五窍者 闾门也医林改错言胃有三窍 上下窍纳谷 传入小肠 又有一窍出水
41、入油膜 西医言胃通体 均有微窍行水入连网 予已详胃三焦条 兹云五窍其义尤详盖上窍主纳水谷者也 下窍入小肠 主化谷之糟粕也旁窍入三焦 膜油之中 主行水之余沥也 中通于脾为一窍 所以化水谷者也 上输于肺 为一窍所以布精汁者也 故云胃五窍者 闾门也 唐宋以后 无人知之 即西医剖视 又何尝精细似此五脏所伤篇 ( 节选)人必脏腑血气 先有亏损 然后生病 故论病机 先言五脏所伤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为火脏火气宣明 则能化生血液 流畅筋脉 血脉流行 则其志常喜若反乎喜而为忧愁、 思虑则心气遏抑火郁血滞 故伤心也 治宜宣达心阳 通畅血脉又常以喜胜忧虑 斯愈矣形寒饮冷则伤肺肺金畏火 自然惧热 此又云畏寒冷者何也 盖肺之体虽是阴金 而肺之用实主阳气 气布于外则为卫阳以充皮毛若衣服失 宜外形受寒则皮毛洒淅 渐入腠理 发热动饮为咳喘等症 治宜温散气布于内 则为宗气以司呼吸散津于脾下 输膀胱 若饮水浆果瓜之属 多受冷气 则阳气不能布化水饮停积 为咳喘癖痛等症 治宜温降悲怒气逆则伤肝悲者肺主之 过悲则金来克木 木不能达 怒者肝主之 过怒则肝木横 决血不能静 二者皆逆气也 肝乃主血之脏血 之所以流行不滞 潜伏不动者 全赖气之和 平有以配养此血耳 今其气逆则血逆 肝木郁于下 肝火犯于上 而肝受伤矣悲则肝木郁于下 宜辛以升散之 怒则肝火犯乎上 宜苦以降解之 然总以养和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