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文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文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文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0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中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详解】人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
2、进入血浆, 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A. 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B. 血浆的PHC. 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D. 人的体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故选:A3. 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 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 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
3、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不是内环境稳态的意义,A错误;B、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B错误;C、内环境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内容,C错误;D、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4、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4. 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受到足够强的点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的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故选:D。5.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为突触后膜,d为突触前膜B. b物质可以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C. b物质的过膜方式为主动运输D. c结构的化学本质为磷脂
5、分子【答案】B【解析】A可释放递质为突触前膜,d为突触后膜,A项错误;b物质为递质,可以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B项正确;b物质的过膜方式为胞吐,C项错误;c结构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D项错误。6. 与动物的脑相比,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 )A. 运动功能B. 声音功能C. 语言功能D. 感觉功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与其他动物的脑相比,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故选:C7. 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A. 能缩手,感觉疼痛B. 不能缩手,感觉疼痛C. 能缩手,无感觉D. 不能缩手,无感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
6、,针刺指尖,感受器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传给神经中枢,最后可以到达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故感觉到疼痛,但不能缩手,故B正确,AC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A. 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B. 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C. 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D. 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答案】B【解析】切除垂体,由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都无法合成,因此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和雌雄性激素含量减少,因此B正确。点睛:本题考察动物激素的产生
7、部位和作用部位,难度一般。关于动物激素的记忆,应以下几个方面记忆:产生部位、化学本质、作用部位和生理功能。9.下列关于血糖来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B. 肝糖原分解C. 肌糖原直接分解D. 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答案】C【解析】【分析】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血糖的来源有: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而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
8、题意。故选C。10. 下列哪项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 )A. 微量和高效B. 通过体液运输C. 催化作用D.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微量和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不能催化作用,提供能量和构成结构组成,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人体在夏季高温环境中,热量散出的主要途径为A. 汗液的蒸发B. 呼气C. 排尿D. 排便【答案】A【解析】【分析】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机体各组织器官产生的热量,随
9、着血液循环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各部。当血液流经皮肤血管时,全部热量的90%由皮肤散出,因此皮肤是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还有一小部分热量,通过肺、肾和消化道等途径,随着呼吸、尿和粪便散出体外。【详解】皮肤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皮肤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散热,其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所以人体在夏季高温环境中,热量散出的主要途径为汗液的蒸发,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 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B.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 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D. 下丘脑和下丘脑【答案】B【解析】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
10、觉,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B正确。【考点定位】水盐调节。1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B. 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C. 体温调节与神经系统无关D. 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答案】D【解析】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到突触后膜,所以细胞间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A错;只有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发生的才是发射,体温调节有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两种方式,所以C错;答案D。14.下列选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 淋巴结中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B. 皮肤对痢疾杆菌的屏障作用C. 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D. 唾液溶菌酶
11、使大肠杆菌死亡【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A、淋巴结中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皮肤对痢疾杆菌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接种
12、牛痘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预防天花,属于体液免疫,是特异性免疫,C正确;D、唾液中溶菌酶使大肠杆菌死亡属于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C。15. 下列描述中,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A. 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B. 皮肤、黏膜抵御病原体的攻击C. 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D. 效应T细胞使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裂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体,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皮肤、黏膜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C错误;D、效应T细
13、胞使细胞裂解,是通过释放淋巴因子起作用,D正确故选:D16.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 T细胞B. 效应T细胞C. 浆细胞D. 吞噬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的考查,细胞免疫主要依靠T淋巴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进行免疫的效应阶段;体液免疫主要依靠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进行免疫的效应阶段。【详解】A、体液免疫中T淋巴细胞可识别抗原,释放淋巴因子,并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A错误;B、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B错误;C、浆细胞
14、的功能是产生抗体,C正确;D、吞噬细胞的功能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D错误。故选C。17.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B.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C. 艾滋病可通过血液传染D. 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答案】D【解析】【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详解】AD、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
15、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正确;D错误。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B正确;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C正确。故选D。18.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 尖端、尖端、尖端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D.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幼苗产生生长素部位为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也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尖端产生后向下端运输,促进胚芽鞘下端部位的生长,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尖端下面的部分会发生弯曲故选:B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一中 2019 _2020 学年 生物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