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化学反应与能量 doc--高中化学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化学反应与能量 doc--高中化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化学反应与能量 doc--高中化学 .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参照反应 BrH2HBrH 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解析:该反应中反应物 BrH2 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 HBrH 的总能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 正确;H117 kJ/mol42 kJ/mol75 kJ/mol,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
2、无关答案:A2已知 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 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都有能量的变化;在所给反应中,反应放热,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A3(2010肇庆检测)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碘的升华B生石灰溶于水C镁与稀盐酸反应D熟石灰与 NH4Cl 晶体混合制氨解析:在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里,吸热的是 A、D,但 A 是
3、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 D.答案:D4(2010华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CH4(g)2O2(g)=CO2(g)2H2O(l)H1;CH4(g)2O2(g)=CO2(g)2H2O(g)H22H2(g)O2(g)=2H2O(l)H1;H2(g)12O2(g)=H2O(l)H2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 1 mol SO2 和 1 mol O2 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Q1、Q2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CaCO3(s)=CaO(s)CO2(g)H1;CaO(s)H2O(l
4、)=Ca(OH)2(s)H2ABCD解析:中,CH4 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则H1H2;中H12H2,H1、H2 均为负值,则H1H2;中,1 mol SO2 和 1 mol O2 反应时恒容条件下比恒压条件下转化率小,放出的热量少,故 Q1Q2,中,CaCO3 分解为吸热反应H10,CaO 和 H2O 反应为放热反应H20,故H1H2.符合题意答案:A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 的燃烧热为 283 kJ/mol,CH4 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由 1 mol CO 和 3 mol CH4组成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A2912 kJB2953 kJC323
5、6 kJD3867 kJ解析:1 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 mol283 kJ/mol283 kJ,3 mol CH4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 mol890kJ/mol2670 kJ,共释放的热量为:283 kJ2670 kJ2953 kJ.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硫酸与 1 mol Ba(OH)2 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25、101 kPa 时,1 mol S 和 2 mol S 的燃烧热相等CCO 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 CO2,所以 CO 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 kPa 时,1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
6、热解析:中和热是在稀溶液里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而 1 mol H2SO4 和 1mol Ba(OH)2 完全中和时生成 2 mol H2O,而且有 BaSO4 生成,A 错误;燃烧热指在 25、101 kPa 时 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与实际燃烧的硫的物质的量无关,B 正确;CO 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错误;燃烧热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热是不同的,故未指明温度谈燃烧热无意义,且若碳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也不能称为燃烧热,D 错误答案:B7已知 25、101 kPa 条件下:4Al(s)3O2(g)=
7、2Al2O3(s)H2834.9 kJ/mol4Al(s)2O3(g)=2Al2O3(s)H3119.1 kJ/mol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等质量的 O2 比 O3 能量低,由 O2 变 O3 为放热反应B等质量的 O2 比 O3 能量高,由 O2 变 O3 为吸热反应CO3 比 O2 稳定,由 O2 变 O3 为放热反应DO2 比 O3 稳定,由 O2 变 O3 为吸热反应解析:上式减下式得 3O2(g)=2O3(g)H284.2 kJ/mol,可知,同为 6 mol 氧原子,O3 的能量高于 O2,则 O3 不稳定,由 O2 变为 O3 是吸热反应答案:D8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
8、 CO2、H2O、N2 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如图转化,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解析:关键信息是 CO2、H2O、N2 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根据图示可知组合成可燃物,而可燃物燃烧后转化为产物并放出热量,产物又结合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如此循环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答案:B9(2009天津高考)已知:2CO(g)O2(g)=2CO2(g)H566 kJ/molNa2O2(s)CO2(g)=Na2CO3(s)1
9、2O2(g)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 的燃烧热为 283 kJB右图可表示由 CO 生成 CO2 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kJ/molD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解析:A 错,燃烧热的单位应是 kJ/mol.B 项,图中没有标注物质的系数C 项,由 CO2(s)=CO2(g)H0 及盖斯定律可知 C 项正确D 项,当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参加反应的 CO 为 1 mol,电子转移数为 26.021023
10、.答案:C1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H24.8 kJ/molFe2O3(s)13CO(g)=23Fe3O4(s)13CO2(g)H15.73 kJ/molFe3O4(s)CO(g)=3FeO(s)CO2(g)H640.4 kJ/mol则 14 g CO 气体还原足量 FeO 固体得到 Fe 单质和 CO2 气体时对应的H 约为()A218 kJ/molB109 kJ/molC218 kJ/molD109 kJ/mol解析:该问题可以转化为12CO(g)12FeO(s)=12Fe(s)12CO2(g)H?所以应用盖斯定律,若把已知给出的 3
11、 个热化学方程式按照顺序编号为、,那么()3216即可答案:B11(2010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2008 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 65%丁烷和 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 kJ/mol;正丁烷的燃烧热为 2878 kJ/mol;异丁烷的燃烧热为 2869.6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g)H2221.5 kJ/molB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
12、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D奥运火炬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解析:A 项中,水为气态,不正确;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等质量燃烧时需要氧气的量相同根据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燃烧热可推知,C4H10(正)=C4H10(异)H8.4 kJ/mol,因此,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答案:D12将 V1 mL 1.00 mol/L HCl 溶液和 V2 mL 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 如 图 所 示(实 验 中 始 终 保 持V1 V2 50mL)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 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NaOH
13、 溶液的浓度约为 1.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 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当加入盐酸 5 mL、NaOH 溶液 45 mL 时,反应后温度为 22,故实验时环境温度低于 22,A 错误;加入 HCl 溶液 30 mL 时反应放热最多,此时酸碱正好完全中和,c(NaOH)1.0 mol/L30 mL20 mL1.5 mol/L,C 错误;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 H2CuO,H2OCu 是吸热反应,D 错误答案:B13(2009南通九校联考)通常人们把拆开 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
14、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化学键HHClClHCl生成 1 mol 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436 kJ/mol243 kJ/mol431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12H2(g)12Cl2(g)=HCl(g)H91.5 kJ/molBH2(g)Cl2(g)=2HCl(g)H183 kJ/molC.12H2(g)12Cl2(g)=HCl(g)H91.5 kJ/molD2HCl(g)=H2(g)Cl2(g)H183 kJ/mol解析:由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反应 A 的反应热,
15、H12436kJ/mol12243 kJ/mol431 kJ/mol91.5 kJ/mol,A 正确,并由此推知 B、D 正确,C 错误答案:C14某实验小组学生用 50 mL 0.50 mol/L 的盐酸与 50 mL 0.55 mol/L 的 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 和 反 应 通 过 测 定 反 应 过 程 中 所 放 出 的 热 量 计 算 反 应 热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若改用 60 m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化学反应与能量 doc-高中化学 2011 年高 化学 一轮 复习 章节 检测 化学反应 能量 doc 高中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