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近二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 【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力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
2、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3、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
4、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
5、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
6、”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 “物体遇冷不会收缩教室里的桌子就没有因为冬天而变小”,再如:“把纸和球同时从高处放手,猜哪个先落地”的假设活动,是想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假设,并在假设的过程中发现: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有时是错误的,经验也可能造成假象。我们再用两张同样重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重复上面的实验”是一个拓展活动,同样说明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证据是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或从可靠信息源那里获取用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的数据及资料的活动。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与搜索证据的基础上的,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因
7、此做为一位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要注意做好下面的工作: 1、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机会。 2、提供一个适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考虑。 3、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预见。 4、在教学上或活动结束时要经常讨论,提议学生去思考如可改进探究方法。 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实验方法学生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
8、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既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
9、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 四、注重探究方法和过程的评价,鼓励探究结论的原创。 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
10、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纪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
11、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最后,我们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科学的含义及探究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差生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进步。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出我们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可以这么说,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宏伟目标的实现,起始于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是科学成功的
12、先奏 世界著名的侦探小说家英国的柯南道尔在爱丁堡大学医科系就学时,医科教师贝尔第一次给他们上课,将一只装满琥珀色液体的杯子放在前排的课桌上,说:“这是一种特效药水,让我们大家尝尝它的味道,我先做个样子,你们学着我的样子尝。”说完,贝尔先用一个手指在杯中药水里蘸了一下,然后放进嘴里吮了一口。学生们依次走到杯前学着老师的样子尝药水,尝过之后,全都皱起了眉头。贝尔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什么没有。”学生听了,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柯南道尔也不明白,站起来问:“老师,您不是让我们学您的样子尝药水的味道吗。”贝尔笑了笑,说:“对。”他让柯南道尔坐下,伸出右手的两个指头对学生说:“我是要你们学着我的样子尝
13、。刚才我蘸药水的是食指,而放在嘴里的却是中指,因此实际上我什么也没尝到。而药水的味道很不怎么样,我已经从你们皱着的眉头上观察出来了。你们不观察,所以吃苦头,要记住,观察是科学成功的先奏。” 二、科学观察的含义 什么是科学观察。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研究者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理解。但是,科学的观察,并不是指人们对观察的一般理解,即不仅仅是“仔细察看”,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科学观察就是对观察对象的精确描述,观察能力就是能够对观察或研究对象从多方面感知并
14、进行精确描述的能力。科学的观察至少主要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丰富细致的信息。就是要尽可能“观察”到更多的东西,找到更多的观察点,发现更多的差异点。当然“观察”得越仔细,“观察点”越多,“观察”到的东西就越多。 (2)准确细致的描述。观察不仅是“观察”到了什么,更重要的内容是被观察到的东西是什么样,也就是有哪些具体的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描述,除用语言文字外,还可以用图画、图片,但更多的科学观察,特别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强调的是数据的搜集,通过借助某些测量工具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定量的描述。 (3)客观真实的记录。科学观察的意义在于观察结果的分享和观察资料的积累。因此科学观察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
15、对“观察”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不但要如实记录“观察”到了什么、“观察”到的东西什么样,还要说明观察者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的、是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观察”的。以便重新进行检验,或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发现。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特别是对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来说,观察能力尤其重要。要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地、认真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每个人由于观察敏锐性的差异,在同一件事物的观察上出现不同的兴趣,注意到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因此,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
16、。为了锻炼观察能力,要培养每个学生广泛的兴趣,这样才能促使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进行多样观察。同时,还要有中心兴趣。有了中心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观察。有的学生喜欢观察星空,特别是对银河、火星、月亮等观察兴趣很浓,能长期坚持并写出观察日记。这样就可以增长知识,打开思路。有的学生对植物很有兴趣,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发芽到发育、成熟,并做了大量观察日记。教师也经常给以指导,辅助以必要的知识。这样做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兴趣和持久的观察力,也提高了他们对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表达能力。观察兴趣,还能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少年儿童对自然界的岩石、流水、风、雨、霜、雪、露、电、雷、
17、动植物等都很有兴趣。时间久了,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就养成了。 (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通过直接体验,积累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的能力和习惯。为了有效地进行观察,更好地锻炼观察力,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是必要的。 1.确立观察目的。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达到什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质特征。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点,有目的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锻炼。反之如果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 视无睹,你的观察力就得不到锻炼。例如花的构造,学生只是按平常的方法去观察花的话,往往只
18、是注意到漂亮的花瓣。相反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的话,除了色彩艳丽的花瓣,他们还会观察到花的萼片、雄蕊、雌蕊等。例如养蚕只是泛泛地看,就不能发现蚕在一生中每个细微的变化,不会对蚕这一生变化有深入的了解。确立一些观察的目标:蚕的一生经历哪些变化。蚕宝宝它是怎么样长大的,是怎么蜕皮的。什么时候开始吐丝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茧里面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在实践时观察就会非常的仔细,同时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每天从蚕的颜色、形态、身长以及身体变化等方面进行记录,收获会更大。当他们想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再去观察一定带着目的性。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2.制订观察计
19、划。在观察前,对观察的内容做出安排,制订周密的计划。如果在观察时毫无计划,漫无条理,那就不会有什么收获。因此,我们进行观察前就要打算好,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按顺序系统进行。观察的计划,可以写成书面的,也可以记在脑子里。像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没有布置学生制订详细的观察计划之前,汇报交流时他们往往只能宽泛的说说在学校里看到哪些小动物,而具体地“小动物是什么样,有多大,在干什么,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它们对外界刺激有什么反应”等这些问题能不能详细描述。因此,在观察之前应让学生首先制订观察计划:观察哪一种动物,观察这种动物的哪些方面,到什么地方去观察,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这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取
20、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再如太阳和影子,在行动之前首先要制定观察的时间、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内容以及怎么样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且事先进行预测。制定好这些计划后,再按照计划去进行观察。这样观察到的效果与没有计划、随心所欲的看的效果截然不同。 3.选择观察方法。根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大多数同学缺乏生活经验和独立、系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或者看得粗心、笼统,甚至观察的顺序杂乱无章。观察任何一样事物,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能很快地找出事物的特点。观察的顺序,或从远到近,或自上而下,或由内而外。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有可能不一样。例如花的构
21、造,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观察。“随意用手去撕开看,行不行。”“怎么样观察,能够比较完整的看到花的每一个部分。”“从里面到外面,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引导学生找出恰当的观察方法:从外到里,一层一层地进行解剖,解剖后按顺序排列好。骨骼一课,学生观察人体骨骼模型时,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到某一块或某几块骨头上,不能比较系统和全面地进行观察。教师在学生进行观察前,就要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和顺序,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骨头有很多块,我们怎么样去观察。我们可以将人体的骨头分成几个部分去观察。每个部分的观察,是不是杂乱无序的看。怎么样观察才有利于我们对骨骼有个全面的了解。通过思考,让学生发现采用
22、先面后点、自上而下、从前面到后面的顺序观察最为有效。 4.进行观察。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即可按照计划实施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按计划完成所确定的内容,在观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可以适当的调整观察计划。观察时要耐心和细致并使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要及时、客观的记录。例如学生观察蜗牛,发出的声音使蜗牛受到了惊吓,它缩到壳里不出来,这时,就不能再按部就班地进行观察。而应告诉学生要尽量避免发出很大的声音,静静地等待蜗牛出壳后再进行观察。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蜗牛的反应,并且及时记录下来。再如冷热与温度观察热水变凉的过程,学生事先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观察温度变化时就不能等温度计液柱
23、停止时再读,同时要注意视线与液柱顶端相平。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及时提醒,有利于纠正观察中出现的问题。 5.整理观察资料。将观察过程中的记录进行整理,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如斜坡的启示一课,学生在进行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实验时,会观察到在不同的斜面坡度拉动同一重物,拉力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数据,在实验完成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归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据按类别不同分别进行填入表格中不同的栏内。最后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在观察中应注意的事项 观察应注意些什么呢。一要忌漫无目的。许多学生在
24、观察事物时,东张西望,漫无目标,他们观察过的事物如过眼烟云,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印象,因而总形不成观点。二忌片面观察。有的学生观察事物,只注意它的正面,不注意它的反面;只观察表面,不观察内部;只注意现在,不注意过去;只去注意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由于这种片面观察,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一些假象,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例如热空气和冷空气,学生在观察热空气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到了纸蛇的变化、杯子的变化,没有注意观察引起它们发生变化的条件,从而得出错误的观点。 (四)科学观察要遵循感知的客观规律。 观察和观察能力是在感知过程中提高的。因此,要培养观察力,就必须遵循感知的一些规律。也就是说感知的一些
25、规律也成为观察的基本规律。如协同律,在观察过程中,有效地发动各种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协同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要求人们尽可能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进行感知。我们学习要做到“五到”,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通过多种感知的渠道,提高观察的效率。例如一杯水的观察,学生用眼睛看,发现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会流动的物体;用鼻子闻时,了解到水是没有气味的;用舌头尝时,知道水是没有味道的;再用手去摸时,感受到水的温度;这样比较全面的观察了水,综合的了解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通过长期不懈地实践和培养,教师可以使学生从漫无目的、杂乱无章、零散的观察
26、逐渐养成了系统、全面、细致的科学观察习惯,这不仅可以使观察更为有效,也使科学实验更加准确,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贝弗里奇说:“培养那种以积极的探究态度观注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的学术知识更重要。”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细心的培养。作为一名从事科学启蒙教育的老师,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和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 在多层次实验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7、。我们知道,实验是引导小学生探究发现的要素之一,而实验又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启发性实验和整合性实验三个层次,那么,在不同的实验层次中,皆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并有不同侧重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加以探讨,敬请同行斧正。 1“做好”验证性实验,在被动模仿中开发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潜力 验证性实验通常是指在一致结论的基础上,小学生通过被动地模仿前人已经做过的实验过程所进行的验证结论的实验。这种实验的特点是寻规蹈矩,按部就班,这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或丢弃这种实验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小学生追寻科学家的探索足迹,能使初学者体会和领悟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
28、科学原理,而且这是快速步入通过实验探索自然奥秘大门的捷径,同时我们通过变换方式亦能达到开发小学生科学探究潜力的目的。 1.1在验证中求新,在求新中探究。在做验证性实验时,要多鼓励小学生思考本实验有没有比这种方法更好更直接的方法,在求新中探究好方法,如小学生在被动模仿老师的演示冷和热的实验时,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这时老师可鼓励小学生换一换思考的角度,让学生经历、体验由热到冷的过程,教者可问:你能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冷下来。你怎么知道热水变冷了。这些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充分感知由热变冷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
29、能自觉地使用温度计和做些记录来形象地描述热变冷(或冷变热)的过程。通过反复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就使小学生在仍然做这种验证性实验的同时,达到了求新而探究的目的。 1.2在验证中发散,在发散中探究。针对验证性实验中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来进行探究。如某些对照性实验,就可以让小学生自行设计出不同的实验组进行探究,像植物与环境的对比实验,就可以启发小学生用不同植物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环境等进行对照实验。当用这一组植物(或某一类环境)做实验时,可启发学生能否用其它的植物(或其他环境)代替,来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分析植物的长势为何有所不同。让小学生在实验中去找答案。 1.
30、3在验证中求疑,在求疑中探究。在实验中鼓励小学生要经常问:这样做对吗。这样做好吗。能否那样做。如在鼓励小学生做验证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时,小学生质疑: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被水淹的原因吗。在得知了是因为缺少空气的原因后,又问:能否用给鱼用的加氧泵充气使种子萌发。接着教师鼓励小学生自行实验探索释疑。这些问题的提出并通过实验验证,小学生探究实验的潜力就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开发。2“做活”启发性实验,在主动探求中发展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智力 启发性实验(国外称发现式实验),是在给出课题、提出要求、准备多种仪器用品等材料的基础上,由小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并创造性地独立完成实验任务的实验方法。
31、这种实验方式集增长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研能力于一体,使小学生重在参与,在探究实验结论过程中发展小学生智力,而这种实验方法的掌握,将使小学生获益终身。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教师创造情境(或从录像、报刊、网上 查询),启发小学生思维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及有针对性的假设正确设计科学性、可行性方案(常有对照组)按要求操作实验(常多次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得出与假设相关的结论进一步引申到实践中应用,同时检验整个实验的正确性。 2.1启发思路,唤醒探究意识。由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现在小学生的思维又呈多极化状态,因此小学生自身并非是没有探究意识,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启发,
32、这里需要教师做一些工作,如科学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向小学生提供一些有探究价值的报刊和网站;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放一些无土无公害蔬菜栽培等内容的录像;带领小学生在学校附近进行生态系统状况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等等。实践证明,只要启发思路对头,就会唤醒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2.2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行为。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因此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如实验室全天开放,学校在可能的前提下应为小学生提供适当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等,为小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创造一定的条件;还应通过多种途径筹措一些资金让高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外出考察和调查,让小学生在大自然和新环境视野中迸发出新的探究火
33、花;还可在放一段污水处理方面的录像的基础上,让小学生在思考启示中探究低耗、简捷处理污水的措施。还比如热对流的教学,就可围绕液体中有没有这种现象。怎样把冷水、热水分开。教者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实验用品和材料,通过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让小学生进行探究。 2.3评价导引,养成探究习惯。“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小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把探究的过程、创新的“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课都依据实验探究的情况,实施定性与定量评价,引导小学生树立长期探究的习惯。还可定期留探究性作业(像设计一种检验种子化学成分的设计方案
34、等);让小学生撰写与探究实验相关的小论文,用以考察小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同时把评价作为一种创造性实践,也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植物嫁接、采集与制作简单的植物标本、小动物饲养条件的实验与分析等,都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3“做全”整合性实验,在多维探索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整合性实验就是把各类有依从和制约关系的实验内容,通过一系列相关的多因子探究实验,完成一组或若干组实验任务的实验方式。这种实验方式通过多角度拟题、设计方案、分析矫正(相关实验间交叉、重合等因素影响)、思考结论、撰写综合报告等程序进行,相对单因子因素实验要复杂得多,故属较高层次的探究实验。在要求高年级小学生做此类
35、实验时,应尽量将各种因素考虑周全,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3.1整合设计,树立整合意识。做实验,有时往往不是就单个因素进行探究,而是可对多个因素进行整合,在做一个整合实验中,探索多个方面的结论,从而使小学生树立整合意识。同时小学生无论何时做实验,都应在考虑得到可能的实验结果时,也要捕捉那些在做整合实验前并非设想但却在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从许多科学家在研究科学中与真理擦肩而过的遗憾中汲取教训,要有求真求实的精神。 3.2整合实验,培养多维思想。把实验过程整合到一起,在实验中进行多维思想训练。如在做昆虫饲养的实验时,就有探究影响昆虫生活习性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土壤、食性等)、探究
36、昆虫的全部生活史(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生长状态等)、探究该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若有害则探究防治方法,尤其是生物防治方法;若有利则探究保护与利用途径和方式)等。通过这种较为复杂的整合性实验,小学生自行思考、设计、操作、整合,由此培养了小学生的多维思想。 3.3整合结论,提高综合能力。实验结论的整合至关重要,它能把分散的、零散的因素,通过整合得出一些符合实际的规律性的结论。就象达尔文把自己多年的考察所观察到的生物现象进行整合,最终总结出“自然选择学说”那样,综合自己在实验中的各种参数,得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结论。如象昆虫饲养的探究性实验,就可以整合出一篇这种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的调查报告来,使小学生在分
37、析归纳中提高综合实验的能力。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参评论文:科学教育 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丁营小学:刘凯 2021年3月3日 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丁营小学:刘凯 【摘要】 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 【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合作学习 探究能力科学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 更好地
38、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老师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应该看成为世界的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
39、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
40、利 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
41、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
42、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物体遇冷不会收缩教室里的桌子就没有因为冬天而变小”,再如:“把纸和球同时从高处放手,猜哪个先落地”的假设活动,是想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假设,并在假设的过程中发现: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有时是错误的,经验也可能造成假象。我们再用两张同样重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重复上面的实验”是一个拓展活动,同样说明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证据是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或从可靠信息源那里获取用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的数据及资料
43、的活动。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与搜索证据的基础上的,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因此做为一位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要注意做好下面的工作: 1、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机会。 2、提供一个适用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考虑。 3、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预见。 4、在教学上或活动结束时要经常讨论,提议学生去思考如可改进探究方法。 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实验方法学生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满堂灌”教学
44、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
45、飞速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既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 四、注重探究方法和过程的评价,鼓励探究结论的原创 一提到评价,老师们往往会联想到考查、考试。其实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考查、考试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作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46、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这是单纯以一纸试卷所不能体现的。只有注重了探究过程的评价,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纪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 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
47、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总之,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应有一个公正、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最后,我们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科学的含义及探究科学的方法,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差生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进步。让所有的学生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出我们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小学科学教育 第三篇: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开题报告 扬州市仙女镇双沟小学翟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自主学习”方兴未艾,但如何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何使创意意识的培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试图以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小学创新教育的体系,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研究,更新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重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探寻与探究能力的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