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差异性B.单一性C.整体性D.区域性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A.风力大B.沙漠广布C.光照强烈D.植被茂盛解析第1题,图中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2题,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故植被茂盛。答案1.C2.D修建水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完成第34题。3.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
2、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故甲为水位上升;受人工湖泊的影响,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故乙为改善局部气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下游河流泥沙堆积减少,故丙为减少;水库的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减轻,故丁为减轻。第4题,图示是修建水库后,水文条件发生了改变,进而使土壤、生物、气候等发生改变,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答案3.B4.C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
3、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完成第56题。5.“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6.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解析第5题,图中沿海地区为沙漠,降水量小,河流稀少,输沙量极小,B项错误;“倒沙入海”会给沿海海域带来营养盐类,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C项错误;“倒沙入海”奇景与填海造陆无关,D项错
4、误;受离岸风(东南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流沙,造成“倒沙入海”奇景,A项正确。第6题,受离岸风的影响,海水上涌,饵料丰富,鱼类众多,火烈鸟聚集于此,便于捕食,C项正确;该地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A项错误;附近没有雨林,B项错误;附近浅滩会被潮水淹没,不利于筑巢,D项错误。答案5.A6.C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20002500米),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7.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山苔原带
5、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8.草本植物入侵后,当地()A.生物量增加B.生物耗水量增加C.土壤肥力降低D.土壤水分减少解析第7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较低海拔地区的草本植物入侵为重度入侵,坡度为3035,故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故选B项。第8题,结合图示可知,无入侵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随着入侵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故草本植物入侵后,当地土壤肥力降低,C项正确;草本植物入侵后,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故无法判断生物量和生物耗水量是否
6、增加,从图文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土壤水分是否减少,A、B、D三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7.B8.C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第910题。9.图中两地的自然地带()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10.图中三地的自然地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解析第9题,图中两地的自然地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地是因海拔高,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的;地是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第10题,图中三地的自然地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从森林带、草原带到荒漠带,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答案9.A10.C读美国本土自然地带
7、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11.甲乙丙自然地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2.影响自然地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解析第11题,甲乙丙自然地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2题,自然地带的变化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答案11.B12.A(2020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13.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14.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
8、.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解析第13题,由题干可知,甲、乙两山地纬度相同,经度都位于100E附近,而且甲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横断山脉,D项正确。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都处于温带地区,秦岭处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秦岭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A、B、C三项错误。故选D项。第14题,由于乙山地地处横断山区,而且位于甲山地的东边,山高谷深,受西边重重山岭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越过山地,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乙山地的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烈,所以,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
9、灌丛,C项正确。乙山地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充足,A项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与山谷风影响无关,B项错误。乙山地的基带形成干热河谷灌丛,是因为基带受焚风作用强烈,气候干热,并不是基带原生植被被破坏,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13.D14.C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第1516题。15.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A.坡度陡,土层薄B.光照强,气温高C.蒸发弱,水分少D.腐殖质少,土壤贫瘠16.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
10、绿硬叶林D.针叶林解析第15题,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故B项正确。第16题,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主要分布高度为18001900米,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可能为针叶林。答案15.B16.D(2020全国卷)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第1719题。17.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
11、地火山锥阳坡的()A.林线与雪线更高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18.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19.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解析第17题,由材料可知,堪察加火山群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降水差异小。因此影响林线和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项正确。第18题,近几十年来受
1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降水增多。因此,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项正确。第19题,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导致林线下降,雪线升高甚至消失。若干年内,原有景观逐渐恢复,林线升高,雪线降低。答案17.A18.A19.B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第2022题。20.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地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B.海拔C.热量D.土壤21.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地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b为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_2022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五 自然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测评 解析 新人 选择性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600313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