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验算。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关键: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times;除数余数被除数教学建议: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times;除数=被除数。在这之后出示例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times;7=98、14times;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100元人民币买7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本,还多2元,应找回2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7times;14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2应该等于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除法的验算 三年级 数学教案 除法 验算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