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课前思考: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2解决问题变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发现
2、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成功的教学表明,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3教学宗旨变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学生的智慧成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思考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因数和倍数这堂课的宗旨所在。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2在解决问
3、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练习纸、学号卡等。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教学流程:一、意义建构1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能不能举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摆法表示出来(请一位学生回答)2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相应的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3还可以怎样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再请一位学生回答)4他又可能是怎样摆的(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另外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5还可以怎样摆(请学
4、生回答)6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最后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此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摆法。在三种摆法右侧分别出现三道乘法算式。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4times;3=12为例,4times;3=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她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8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9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
5、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设计理念: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二、方法渗透1根据4times;416、400divide;1625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指名回答)2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数学 因数 倍数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