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我和小树一起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我和小树一起长.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教北师版年级数学我和小树起长学目标1通过我和小树起长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2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对数的猜测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3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三个单元之后的节实践活动课,教材借助我和小树起长这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从植树和重回故地这两个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以发展学
2、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三个单元的内容,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初步学会了估测物体的长度,掌握了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学生经过学期的学习之后,有了初步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具备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我们起去植树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月吗?那刚过去的是几月?谁知道3月里都有什么节日?生:现在是四月,刚过去的是三月,三月有个三八妇女节。生:还有个是植树节。师:3月8
3、日是妇女节,植树节是几月几日?生:好像是3月12日。师:对,植树节是3月12日。现在我们的地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植树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所以,在三月里,很多人都会去植树。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淘气和他的小伙伴也去植树了。(意图设计这两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2猜猜(出示36页的情境图:班)师:淘气很快种好了棵,他东走走西看看,来到了班种的树旁,他正在和小树比个呢!你们听他在说什么呢?生:我身高是1 m 20 cm,小树大约有多高?师:请你先估计下,小树大约有多高?再说给同桌同学。生1:小树大约是1 m 10 cm。因为淘气比小树高点,我觉得小树大约1m
4、10 cm。生2:我想小树大约是1 m 14 cm。因为小树比淘气低些。师:像这样的1 m 10 cm,1 m 14 cm,都是1 m多点,也可以说成是1 m左右。我们已经知道小树大约高1m。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我还想知道班种了多少棵树(学生数出班的棵数。)师:我们已经知道班种了31棵,二班和三班也来种树了,他们种了多少棵呢我们先来猜猜,淘气告诉我们:二班种的比班多些。(出示12,43,98三个数)你们猜猜可能是多少棵?生:可能是43棵,因为淘气说二班种的比班多些,12比31少,98比31多得多,43比31多些。(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他的意见。)师:再来猜猜三班种了多少棵,淘气已经数过了
5、,三班栽树的棵数是两位数,十位是4,个位是5。是多少棵呢?生:45棵。(学生都表示同意他的意见。)(意图通过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猜测二班、三班种的棵数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计意识。另外,增加猜数的环节,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师:我们知道了班种了31棵,二班种了43棵,三班种了45棵,根据这些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该怎样解答?自己先想想,再3人小组讨论。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问题呢?生1:我们组发现三班种得最多,二班第二,班最少。我们还想问问大家,班和二班共种了多少棵?师:你们会解答吗?(
6、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师:谁想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呢?生2:3143=74(棵)。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生3:我们组想问的是三班比班多种几棵?生4:45-31=14(棵)。师:还有吗?生5:我们的问题是三个班共种了多少棵?(学生有的面露疑色,有的皱起了眉头。)师: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有点难了,我们把它存入问题银行,等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再来解决它,好吗(二)小树长高了师:又是个植树节,淘气和他的小伙伴商量去看看他们种的小树,坐着飞机来到了林场。你们看,淘气说什么了?生:小树都长高了。(出示37页的情境图。)师: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学生观察图,说说。)师:这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能
7、发现吗?自己先想想。(6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意图之前的小组讨论是3人小组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把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增加为6人,不但变换了讨论的形式,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多人讨论交流的机会,让每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并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师:谁能代表你们组说说?生1:我们组讨论的问题是柳树有多少棵。师:谁会解答?生2:40+16=56(棵)。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生3:柏树比杨树多多少棵?生4:52-40=12(棵)。生5:杨树和柏树共多少棵?生6:40+52=92(棵)。师:淘气在飞机上还看到了凉亭,他看到的凉亭是什么样子的?
8、(学生看书选择并讨论,全班交流。)(三)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师: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生1:这节课我提了很多的数学问题。生2:我会算数学题了。生3:我想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生4:这节课我上得很高兴。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节实践活动课,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植树节去植树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从中渗透环保意识。其次,我根据教材原有的内容,增添了猜猜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二班种得比班多些和12棵、43棵、98棵等信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再次,本节课我还充分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首先开始在班植树的情境出示后,
9、我就提出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班种的棵数;紧接着,在三个班种的棵数知道之后,我又提出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接下来当我出示第二幅情境图时,对于图中的几个信息,我也不再引领着学生阅读,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对各种信息的理解,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很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这节课里,我采用不同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刚开始是两人小组,接下来是三人小组,最后才是六人小组的讨论形式。学生从对的交流,到小范围的讨论,再到多人参与的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多次讨论交流
10、的机会,而且在每次的讨论过程中,由于人数的增加,对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与人合作的要求也次比次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本节课中,我也有许多遗憾的地方。比如,在学生讨论之前,我还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和讨论,才能更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可以先让其他学生来说说他的看法,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在学生有了思考的过程之后,我再作为其中的员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才更能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落到实处。案例点评我和小树起长是学生初步尝试应用数学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整节课以植
11、树、重回故地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设计体现了生活mdash;mdash;数学mdash;mdash;生活的整体思路,由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性。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真正地把学生的探究发现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本节课,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创设个又个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
12、情境和事例,让学生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如:在植树情境中提出:我们知道班种了31棵,二班种了43棵,三班种了45棵,根据这些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该怎样解答?自己先想想,再在3人小组讨论。在小树长高了的情境中提出: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能发现吗?自己先想想,再在6人小组讨论。3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合作学习应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本节课,何老师很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估计、猜测或是提出问题 或是解决问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
13、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此,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积极性。此外,在教学活动中,何老师还多次采取了合作互动的方式,选择不同的组合形式(同桌2人小组、3人小组、6人小组),让学生经历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理地调整、丰富自己的认识,形成浓厚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合作气氛,初步培养学生团队作战的意识,强化合作精神,达到相互交流启发的目的。点评人:范双玲(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研室 )编者点评1教师把握时机利用植树节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可谓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2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数学的魅力,经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3小组合作交流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不仅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小组人数的变化,在不同的形式中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让每个人的思维在碰撞过程中得到完善,但应更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这样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站在今天新课程的背景下,仔细研究教材是非常必要的。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