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关联探索.doc
《生态农业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关联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关联探索.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生态农业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关联探索生态农业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关联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为突破口美丽乡村建设本质不仅是村庄建设一个美丽的外表。保护和培育“青山绿水”的核心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及文化道德素质。这是因为农业的功能至少包含食品生产、生态环境功能和乡村发展,其中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包括田园风光、生物多样性、文化以及自然价值等2。因此建设美丽乡村涉及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有的省(如安徽省)就提出美丽乡村要涉及“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等等。归纳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既包括以农村面源污
2、染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的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及资源保育为内容的生态工程建设、以强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农田与村镇景观的规划与建设,更包括农业生产向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产业转型的致富途径。我国农业产业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两大主导产业,其中种植业所投入的大量化肥、农药等既是农民提高土地产出的途径也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诱因。而目前日益发展的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其过于集中的粪便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的污染源。所以涉及大环境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广大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生活有着极大的相关性。环境治理与生态工程建设不能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否则在农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下,违背农户的实际意愿,很难
3、实施。正因为此,从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入手,特别要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利用农业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的调节,科学控制第 2 页 共 8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易造成非点源污染的物质的使用,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3-4。农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以发展为载体农民建设美好乡村才有积极性,兴业富民才能实现。“民富村强”始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我国生态农业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兴起的,20 世纪 80 年代生态农业的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20 世纪 90 年代全国性生态农业县建设试点工作在中央八部委的
4、支持下全面展开。中国的生态农业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础,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攻目标,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通过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及资源高效利用,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5。多年来生态农业建设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生态农业依据区域资源优势潜力,强化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促进了农业生物种群多样化、农业产业多样化,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达到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我国生态农业的成就开始为世界关注,并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历史实践表明,生态农业可以
5、为美丽乡村提供农业产业转型,是建设“青山绿水”的基础保障和有效途径6-10,是优美乡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内容。生态农业必须建立在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基础上才有生命力第 3 页 共 8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0 世纪 70 年代末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刚刚开始,我国农业现代化开始起步,因此,我国当时推广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往往以传统农业的一些精华如“粮-畜-渔-果-菜”,“粮-畜-桑-果-渔”,以及“桑基鱼塘”等经营模式为主11-13,主要在小农户层面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正效益,以便实现经济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目标14-15。当时出现的生态农业典型如山西省闻喜县、辽
6、宁省大洼县、黑龙江省拜泉县、北京的留民营村13,16-18及其一批生态农业户、沼气生态户等在国内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从这些地区的生态农业实践看,尽管其生态农业的资源高效及可持续性特点鲜明,是从传统农业知识中挖掘和继承了有价值的生态模式、技术和方法,虽然有益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强化其保护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能力,但是由于传统生态农业是源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产物,以家庭分工为基础,往往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基本农业格局进行总体设计,重系统内部结构的调整,忽视市场,忽视与工业、加工、物流等部门之间的产业耦合与链接。当前我国的农业已从农户小生产开始向规模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业企业化生产方
7、式转变。其发展过程,是以经济效率更高的农业生产系统替代经济效率相对较低的农业生产系统的过程,是一个以营利为目标的生产活动。由于这一趋势不可逆转,现有农户的小规模小农经济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的技术如果没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科技升级与创新,就不能改变生态农业的低生产率,难以适应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实现农民致富及区域发展的需要第 4 页 共 8 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9-2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化,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已到供求关系转折的临界点,农民工明显增长的务工收入刺激农民开始放弃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意愿。比如近年来户用沼气池在农村正常运
8、行的萎缩,这与农户家庭养猪剧减、农民进城打工、养殖方式与市场的变化所造成的户用沼气缺乏发酵原料及缺乏管理有直接关系,这也导致以沼气为纽带的一些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和运行受到影响。针对传统生态农业没有市场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等经济特征,当代要倡导的生态农业必须适应市场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需求21。生态农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适应这种发展与转型的要求。当代中国生态农业内涵与特征当代中国生态农业内涵当代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开发资源并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且有市场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重视产业结构从种、养、加扩大到一、二、三产业的有效链接,健全与完善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清洁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农业 建设 美丽 乡村 关联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