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第14课虞美人第15课蝶恋花第16课雨霖铃第17课声声慢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doc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第14课虞美人第15课蝶恋花第16课雨霖铃第17课声声慢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第14课虞美人第15课蝶恋花第16课雨霖铃第17课声声慢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课 虞美人 第15课 蝶恋花 第16课 雨霖铃 第17课 声声慢一、语基扩展1下列摘自宋代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 B/C/ D/解析:选A婉约派,豪放派。2下列对虞美人和蝶恋花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透过词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
2、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种精神上的痛苦让人难以接受。C“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言闺中秋风穿入,稍感寒冷。D“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暗指闺中人一夜未眠。解析:选B“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错,应该是物是人非。3下列各项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C“念去去”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去去”二字叠用,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遥远。D“此
3、去经年”两句,实写别后相思的情状,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是徒增惆怅而已。解析:选D此两句是虚写。4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酒薄、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雁“却是旧时相识”,使词人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
4、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解析:选B“三杯两盏淡酒”并非实指酒少酒薄,词人要表达的是即使再多的酒,也消除不了内心的忧愁。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一项是()A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C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D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解析:选DA“空山雪消溪水涨
5、,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想象中的情景,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C.“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写梦游。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虚实结合。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惊风 文本 研习 14 虞美人 15 课蝶恋花第 16 课雨霖铃第 17 声声 练习 解析 苏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6044007.html
限制150内